北京時間4月20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艦』重型運載火箭點火升空,但試飛結果未達預期。
這款號稱『史上最強火箭』的『星艦』,發生了非計劃內的解體。
此前在17日,由於壓力閥出現問題,『星艦』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南部發射的計劃暫停。
△『星艦』點火升空
Space X在推特上發佈稱,團隊將繼續復審數據,並為下一次飛行測試做準備。
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湯靖師,他認為,即便未能成功,但其積累的數據,仍有巨大價值。
核心看點是『超強推力』,33臺發動機的利弊兩面
從外觀上看,『星艦』火箭屬於『又高又胖』的體型。
按照SpaceX公開的技術參數,『星艦』總高度約120米,艙體直徑9米,由底部70米高、配備33臺『猛禽』發動機的『超重型推進器』和頂部50米高、可重復利用的飛船船艙組成。
『超重型推進器』可產生最大7000多噸推力。
這也意味著,可重復使用『星艦』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50噸。
在不考慮回收的情況下,『星艦』有效載荷高達250噸-300噸。
△『星艦』發射準備中
當然,裝有33臺『猛禽』發動機的推進器,也存在利弊兩面。
湯靖師介紹,33臺發動機帶來了強大動力,同時這也利於『星艦』系統著陸回收,通過獨立地調整每臺發動機的推力,飛船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下降軌跡。
但這麼多發動機協同控制的難度也很大。
曾經,前蘇聯的N1火箭,也是采用類似的多發動機技術,但那時候的控制技術還不發達,這樣的嘗試未能成功。
但近年來,SpaceX在這方面做了較多技術探索,之前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嘗試過27臺『梅林』發動機並聯的設計並取得成功。
所以從技術上看,這個『弊端』已經不那麼突出。
發射費用30億美元,無論成敗都不貴
『可重復使用』一直以來都是SpaceX堅持的設計理念,降低成本是其主要考量。
這次『星艦』的設計中,也有很多細節被網友調侃『摳門』。
其外殼的主要材料,就是不銹鋼。
它的燃料也比傳統火箭更便宜,以往的液體燃料火箭多采用『液氫+液氧』,而『星艦』采用『甲烷+液氧』作為燃料。
甲烷在日常生活中相對常見,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就是它。
△『星艦』在空中飛行
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用在『高大上』的航天領域,能行嗎?湯靖師認為,這些材料都經過了前期各種各樣的試驗,才走到了『星艦』試飛階段,性能上應該可以滿足『星艦』的需求。
同時,從獲取難度上說,不銹鋼和甲烷都是相對易得的,SpaceX應該也有壓縮成本的考量。
即便如此,這次『星艦』發射費用仍然高達30億美元。
這筆費用算不算高?湯靖師認為,如果是從馬斯克的角度看待這件事,無論發射成敗,這或許能都算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首先,『星艦』發射無論成敗,都能獲取相應數據,SpaceX可以根據反饋數據再對後續火箭型號做技術改進和升級。
其次,從商業上看,SpaceX需要關注度,而『星艦』首飛引發了全球關注。
SpaceX此前很多次火箭發射,有成功有失敗,馬斯克並沒有那麼在乎結果。
『只要公眾看見,公司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人類離火星還有多遠?
馬斯克曾宣稱,『星艦』的發射成本相當低,一旦相關試驗取得成功,將啟動規模化生產,以每年建造100艘的速度,打造1000艘『星艦』組成太空艦隊,將10萬人和相關物資運送到火星。
這次未『星艦』發射未能成功,是不是人類離火星還很遙遠?在湯靖師看來,這個非常宏大的計劃,不見得要把最終目標的實現,作為成功的唯一評判,『從發射火箭,到移民太空,有很多技術的裡程碑,公司在商業上也能實現收益,除了最終實現移民火星,過程中很多地方都能產生價值』
現代快報+記者 是鐘寅 於露
圖源:直播畫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