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元旦當天的文章裡,我才剛說完特斯拉Model 3如果不降價,就很難保持足夠競爭力,沒想到話音剛落,今天特斯拉就宣佈降價了。
這應該是特斯拉2023年全球范圍內的首次降價。
這次它直接把Model 3和Model Y的起步價一下子拉到了22.99萬和25.99萬。
雖說這次的轟動效應遠不如過去,但我覺得還是值得說一說的。
說實話,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特斯拉第幾次調整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了,但我非常肯定的是,這次降價之後,特斯拉兩款車型的起步價都創下了歷史新低。
有人說這是『等等黨』的勝利,但我覺得,能把特斯拉逼到這份上的,也就隻有中國市場了。
畢竟特斯拉在歐美市場上遠沒有在我們國內遇到的對手那麼多,那麼強。
去年年底特斯拉還隻是以各種方式優惠返現,這次不再藏著掖著了,直接官宣降價了。
價格戰開打,誰最受傷?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從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那天開始,就有不少新勢力以Model 3和Model Y作為假想敵。
換言之,這些曾經主動希望能成為特斯拉直接對手的品牌和車型,現在都不可避免地要面臨這次降價的沖擊。
先說Model 3。
我覺得這次Model 3的降價,更多是一種防守的心態,畢竟目前Model 3的銷量已經下滑至一萬輛出頭,早已失去了領先的地位,可謂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Model 3起步價降到23萬元內,對主力車型在20~25萬元區間的純電動轎車影響是最大的。
直接點名,無非就是小鵬P7、比亞迪海豹,深藍SL03,零跑C01、哪吒S以及一汽豐田剛推出的純電轎車BZ3。
在這幾款車裡面,比亞迪海豹是目前賣得最火的一個,由於沒有了補貼,且又漲價了一波,目前是起步售價與Model3相差不遠。
比亞迪官方公佈12月的銷量是超過了1.5萬臺,按照比亞迪目前的發展勢頭,我覺得受影響不會太大,反倒是不排除部分年輕消費者會因為排隊等車時間過長,轉而選擇Model 3。
至於深藍SL03雖然12月銷量也達到了11650臺,雖然年後也提了價,但增程版和515純電版的售價依然在20萬以下,和Model 3依然保持了5萬元左右的差距,所以估計受沖擊也不會太大。
我覺得小鵬P7將會是壓力最大的一個。
過去P7一直把Model 3視作直接對手,產品定位上也十分接近。
上個月小鵬P7的改款車型已經登上了工信部目錄,換句話說現款正處於產品周期的末端,月銷量已經下滑到不足5000臺,而且23.99萬的起步售價甚至比Model 3還高了一萬。
對於那些非短期剛需用戶來講,可能要麼就等P7改款車型,要麼就會被特斯拉吸引過去了。
我相信此刻P7的已訂車用戶是最糾結的了。
而且特斯拉的這次降價,很可能也會影響到接下來新款P7的定價策略。
所以改款的小鵬P7更應加快上市的節奏,以新產品來增強競爭力。
至於主打高性價比的零跑C11主力車型兩款後驅長續航版21~23萬元的價格與Model 3也比較臨近,性價比優勢大打折扣,可能也會導致不少年輕的潛在用戶會改變選擇。
至於價格再往上一些的,如比亞迪漢EV,極氪001和蔚來ET5等車型,雖然也有價格重合的區間,但畢竟無論在車身尺寸、內飾豪華感和配置水平方面,都與特斯拉開了有明顯距離。
所以盡管有不少ET5準車主在我微博上留言表示『動搖了』,但我相信,他們大多到最後還是會維持原有決定的,畢竟這幾款車在差異化方面也做足了功夫,在產品力和用車體驗方面,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護城河。
再來講講Model Y。
講真,我覺得Model Y的打擊面會比Model 3大得多。
畢竟現在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裡,Model Y的占比超過三分之二。
而且在月銷量排行榜上,Model Y不但是純電動SUV市場銷冠,在11月更是國內整個新能源車市場上單一車型的銷量冠軍,月銷量超過5.2萬輛。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上看,Model Y這次降價並不是為了防守,而是一次為鞏固和擴大領先優勢而發起的進攻。
畢竟25.99萬元的起步價,不但已經低於絕大多數傳統合資品牌同級別純電SUV的售價,甚至與不少中國品牌同級別的純電SUV,例如問界M5 EV、埃安LX、唐EV的入門版售價還低。
至於像曾經被視作Model Y有力競爭者的蔚來ES6/EC6,也因到了產品周期末期,銷量也開始下滑了。
所以這麼一對比下來,降價之後的Model Y性價比更高了,短期內還真的沒多少純電SUV能威脅到Model Y的地位。
總的來說,這次特斯拉的降價是充滿攻擊性的。
尤其在新能源車補貼取消,不少新能源車甚至還需要提價以應對成本壓力的時候,特斯拉的這波操作會讓眾多一二線品牌都感受到壓力,而那些本來就舉步維艱,仍在虧損中的的三四線品牌,就更是雪上加霜。
最要命的是,大家都知道特斯拉目前還是盈利的,換句話講,就是仍有再次降價的空間和能力。
之前馬斯克早已在公開采訪裡面表示過,會通過調價,甚至不惜負利潤率來確保銷量。
所以我相信,特斯拉今年的首次降價,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如果特斯拉年內再降一波,我們的中國品牌又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