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國產車型全系大幅降價,最高降幅達4.8。
不少特斯拉車主得知這一消息後表示無法接受。
有人新車剛買了4天,就虧了3萬多。
有人才跑了30公裡。
於是長沙、成都、杭州的特斯拉車主不淡定了,紛紛聯名起來維權。
1月7日,長沙100多名特斯拉車主聚在特斯拉長沙青竹湖交付中心討要說法,聯合簽字畫押提出維權訴求:『希望獲賠10萬公裡超充、100萬積分、FSD終生使用權、5年延保』
確實,這事擱誰身上誰都會不舒服,經濟上的損失之外,面子上也掛不住,有種被收割『智商稅』的羞辱感。
車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至於他們維權的訴求是否合理,能不能得到積極的回應,則另當別論。
買車是一種合同行為,合同一旦成立,雙方各自承擔彼此的義務,只要雙方沒有違約行為,合同是不可撤銷,也是不可隨意更改的。
特斯拉的降價行為違約了嗎?至少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並沒有。
一種商品漲漲跌跌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沒有隻漲不跌或者價格永遠不變的道理。
倘若降價就要求補貼,那麼按照這樣的邏輯,漲價的話車主是否要補上差價呢?
車主維權成功的唯一可能,就是特斯拉或者銷售方做出過虛假承諾,欺騙消費者。
比如承諾一定時期內不降價。
但現在看來,應該也沒有這樣的承諾。
有車主表示,在近期購車時銷售多次催促車主提車,表示是『最低價』『補貼很快會取消』等,因此認為自己受到誘導、欺詐才進行購車。
我不認為這是銷售方欺詐消費者的有力證據。
對於此類帶有誘惑性的銷售話術,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其真實性有多大,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本身就十分存疑。
更何況,這也隻是車主單方面的說法。
市場和銷售策略隨時都在變化中,企業和商家根據市場變化對價格做出調整,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後,其官方定價也是有漲有跌。
這必然導致有人撿了漏,有人吃了虧。
某種意義上說,消費也是一種有風險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經驗做出選擇,只要這種選擇是自主自願,那麼就應該接受相應的後果,這是對契約精神最起碼的尊重。
2019年,上海一名車主購買了一款價值108萬的特斯拉,提車後不到一周時間,該款車型就官宣降價17.4萬元。
車主以特斯拉調價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全額退款。
經過二審,法院最終駁回了車主的訴訟請求,理由是合同目的已經實現,解除合同的依據不足。
這個案例非常直接地說明了,尊重契約的重要性,而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買便宜了偷著樂,買貴了就著急上火,聯合起來討說法,本質上就是缺乏契約精神的表現,不僅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消費智商。
沒有為特斯拉辯護的意思,而是奉勸大家在購買時要多做理性分析,不能沖動消費。
事實上,特斯拉近年來在中國的風評一直在持續續下跌。
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因為連續發生的幾起事故,引發了廣泛質疑,但至今也沒有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說法。
此次特斯拉車型全系大幅降價,或許也與銷量走低有著直接的關系。
雖然降價本身並不違約,但是卻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其糟糕的消費者體驗。
那麼特斯拉的底氣何來?
因為在中國,特斯拉有相當數量的擁躉。
他們未必真正了解特斯拉,也缺少對市場的基本判斷,可能僅僅是出於對特斯拉的盲目崇拜,甚至僅僅是因為名氣和面子就下單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降價後的維權,而是在消費前是否做好了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