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快樂,在2022年終結了。
2021年,特斯拉股價一路飆升。
1.2萬億美元的市值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全球12家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市值的總和。
馬斯克身價暴漲,以3400億美元的身價刷新了人類歷史。
然而,一年之後,特斯拉大跌70%。
9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萬億元》的市值灰飛煙滅,兩個半貴州茅臺跌沒了。
自由落體般的暴跌,使得特斯拉市值大減。
目前的市值約等於福特、通用、豐田三大汽車制造商之和,跌沒了快9家汽車制造商。
於是,馬斯克的快樂沒有了。
身價縮水超2000億美元,世界首富的寶座都被LV董事長兼CEO伯納德·阿爾諾『搶』走了。
於是,2023年,特斯拉又舉起了『價格屠刀』!
01
1月6日,特斯拉全系車型迎來大降價。
據特斯拉中國官網消息,特斯拉國產車型大幅降價,Model 3 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Model Y25.99萬元,降幅2-4.8萬元。
早買的車主們懵了,新車入手直接虧幾萬元。
這不維權都說不過去。
準備買的車主們高興瘋了,『跳樓大甩賣』,喜迎歷史最低價。
這場『價格屠殺』波及的,不僅是中國市場。
當天,特斯拉還宣佈,將Model 3、Model Y在日本的價格下調約10%。
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降價了。
最近這幾個月,特斯拉降價仿佛成了習慣。
中國市場,去年10月,特斯拉宣佈對Model 3、Model Y進行價格調整。
12月,又給出保險讓利、積分等優惠措施。
而美國市場,最初的優惠政策是向12月提車的客戶,提供3750美元的折扣。
幾經變更,最後直接給出了7500美元的強力折扣,相當於目前美國電動車的全額稅收抵免。
一連串操作下來,2022年,特斯拉全年共交付131.39萬輛汽車,同比增長超40%。
數據看似不錯,實則遠低於特斯拉150萬輛的年銷售目標。
價格跳水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特斯拉的二手車市場幾近崩盤。
畢竟,誰也不想剛接手的二手車比新車還貴。
02
特斯拉瘋狂降價的背後是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的焦慮。
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二期產線投產,其產能已經擴產至百萬規模。
再加上柏林、德州的兩個廠子,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擺到了明面上。
這一年,特斯拉全球共生產了136.96萬輛汽車,共計交付131.39萬輛,產量超過交付量近5.6萬輛。
目前,特斯拉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產能過剩。
與之相反的是其訂單量開始縮減。
截止2022年11月底,特斯拉全球電動車訂單積壓量降至19萬輛。
而馬斯克『騷操作』,也是在火上澆了一桶油。
這位世界首富愛好廣泛,尤其是硬核科技。
像是發射火箭、搞星鏈、做腦機接口這種。
但2022年,馬斯克將社交平臺推特收購了。
440億美元,馬斯克本計劃抵押特斯拉40%股份。
但股東們瘋狂反對,結果馬斯克隻好選擇出售特斯拉股票,套現了390億美元。
推特到手後,馬斯克一上任,先是將高層血洗,搞大裁員;緊接著又鼓吹996,引進末位淘汰制;此後,又是會員、支付等新功能……一時間,推特混亂不堪,廣告商爭相出逃。
馬斯克又搞了個線上投票。
結果,過半網友希望馬斯克從推特辭職。
這麼一通折騰,讓特斯拉開啟『降速模式』,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紛紛下調其評級、拋售其股票。
03
內憂不斷,特斯拉急了。
降價刺激市場需求,這點在中國市場尤為明顯。
隻可惜,中國消費者的胃口早已被『養刁了』。
福特、大眾、BMW等海外品牌加速中國本土化,『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一路高歌猛進,長城、廣汽、長安等傳統車企實力漸顯。
再加上,華為、小米等跨界新秀,直指智能化——
競爭,太過激烈。
想要脫穎而出,唯有強大的產品力。
於是,燃油車的高端配置,幾乎成為現今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更新換代更是一個比一個玩得快、玩得花。
群雄圍毆之下,特斯拉Model 3,6年前的;Model Y,3年前的。
現在,特斯拉價格一降,Model 3快被拉到和Model Y一個水平。
目前,Model Y的競品還未大規模交付。
今年,問界M5、阿維塔11、小鵬G9等車型量產交付,對特斯拉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更恐怖的是比亞迪,殺瘋了。
2022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銷量達186.9萬輛,同比增長152.5%,奪回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寶座。
十幾年前,比亞迪還是馬斯克的『嘲笑對象』。
現如今,比亞迪對特斯拉形成碾壓之勢。
04
更讓特斯拉鬧心,還有一起起汽車事故。
2022年7月,男星林志穎駕駛的Model X,失控撞上橋墩護欄,引發猛烈大火。
好在,人並無生命危險。
但明星+賽車手的身份,讓輿論更加兇猛。
2022年11月,廣州潮汕再現實控,一輛Model Y高速狂奔 2公裡,最終2死3傷。
同月,浙江臺州,2死1傷。
駕駛失控、剎車失靈、車輛失火……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潛在的安全問題嚇退了不少消費者。
2022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佈消息,即日起,特斯拉《上海》召回部分國產Model 3和Model Y,累計約43.42萬輛。
這也是去年特斯拉在國內發起的最大規模召回。
如此種種之下,特斯拉選擇了降價。
降價,特斯拉是有底氣的。
首先,其單車利潤高達1萬美元,毛利遠高於其他公司,有足夠的降價空間。
再者,特斯拉產能過剩,通過降價拉動銷量,也可以提高工廠產能利用率。
不過,這對於國內車企可能將會是惡戰。
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取消,包括比亞迪、大眾、長安、BMW等車企剛剛掀起了一輪新能源汽車漲價潮,就遭遇特斯拉大幅降價,一場價格戰可能就此打響。
如今,特斯拉身上的濾鏡正加速消失,面對競爭越發激烈的中國市場,前景是越發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