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們已經對特斯拉降價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當每一次降價真實來臨的時候,人們依然情不自禁地為之歡呼、發狂、激情下單、狂熱維權。
而這一次更甚。
這一次,特斯拉刷新了國產以來的價格新低。
入門級的Model 3《參數丨圖片》跌破23萬,入門級的Model Y更是跌破了26萬。
不僅車主要發狂,剛剛宣佈漲價的廣大競品廠商更加瑟瑟發抖。
面對22.99萬的Model 3,ET5、海豹、深藍SL03都難免受挫,更別說相對弱勢的P7、零跑C01、哪吒S等競品。
而Model Y撼動的范圍更大,原本一臺30多萬起步的車,突然就降到25萬,不僅30萬級別的競品車型要遭受沖擊,就連原本預算15-20萬的車主,也難免為之動搖。
橫跨三個價格區間,這個殺傷力可想而知。
本來日子就不好過了,眼下補貼又正式終止,特斯拉再來搞這麼一出,簡直是不給友商留活路了。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當友商不好過時,你覺得特斯拉就會好受嗎?
相比起廠家對特斯拉降價習以為常的恐慌,其實,對於這一次史無前例的價格新低,更應該感到恐慌的,是馬斯克自己。
陶琳說,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後,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
沒錯,特斯拉確實有很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但是我們回歸問題的本質,如果原本的價格能賺仍然能供不應求,你覺得特斯拉還會降價嗎?
說到底還是因為特斯拉的需求已經大不如前,產多少賣多少的局面已經過去了。
2022年交付131.39萬輛的成績雖然同比增長40%,但是相比150萬輛的目標還是差距明顯。
而且,在產能持續擴張的局面下,特斯拉產銷差距也在明顯拉大,三季度產量比交付量多出2.2萬輛,四季度更多了3.44萬輛。
特斯拉解釋稱,產量和交付量差異是由於季度內生產物流計劃不平衡,導致季度末大量汽車處在運輸途中。
但是特斯拉內部人員表示,其實從7-8月訂單就開始告急了,而2022年年底包括保險補貼在內的三連降,其實就是在試探,如今在2023補貼正式終止的環境下,特斯拉還來這麼一招,顯然是因為此前的促銷效果不及預期,實在忍無可忍才出此下策。
12月下旬,特斯拉上海工廠更是傳出了暫停生產一周的消息。
雖然其中可能存在疫情放開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缺訂單了。
此外還有一個更殘酷的真相,關注汽車銷售渠道的『車fans』平臺測算,12月特斯拉的進店量相比5月少了一半,現在基本和蔚來理想的進店量持平。
特斯拉主流品牌優勢流失的速度快得嚇人。
至於特斯拉是不是盲目自信,資本市場是最不會騙人的。
上周五特斯拉股價一度下跌7.7%至101.81美元,邁向2020年8月以來最低收盤水平,市值降至約3210億美元。
縱觀整個2022年,特斯拉股價更是暴跌了65%,市值蒸發了約6750億美元。
如果要問是誰遮擋了特斯拉的光環,搶走了特斯拉的訂單?毫無疑問要歸功於加速崛起的一眾自主廠家。
2022年,無論是3還是Y所在的細分市場,競品的數量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甚至可以用暴漲來形容,不僅數量上來了,質量也相當可觀,這些競品中成功上量的選手如雨後春筍般冒頭,問界、極氪、深藍……尤其是比亞迪2022年首次反超特斯拉的表現,更是十分尖銳地刺痛了特斯拉。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歷史新低的降價,真的能為特斯拉重新帶來好日子嗎?
答案是消極的。
特斯拉如今如此極端的價格戰,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殺雞取卵的做法。
短期內確實可以促銷,但是對保值率和用戶心理的傷害之深遠更是可想而知的。
以前常有人把特斯拉比作蘋果,但是事實上特斯拉缺少了蘋果賴以自保的產品生態鏈閉環,這意味著它無法像蘋果那麼牢不可破;同時,隨著智能化下半場的發展,特斯拉原有的智能化護城河也將逐漸失去差異化,單靠產品和供應鏈成本壓縮,這場價格戰早晚是要被自主品牌逆襲的。
即使往後更廉價的Model Q來了也一樣。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都不用三十年,僅僅過了兩年,特斯拉這條曾經用來刺激自主車企的鮎魚,終於也成了在自主車企擠壓中拼命掙紮的『缺氧魚』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顛覆性轉變,更將成為2023年行業洗牌加速最強烈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