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和美國去風險化。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是說馬斯克這次來華期間,動員不少中國的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

馬斯克和美國去風險化。

這個消息一出來,我的第一反應是覺得馬斯克是不是過來挖墻腳了。

畢竟美國現在到處鼓吹所謂的『去風險化』。

不過我後來仔細思索一下,這事倒也沒那麼簡單。

凡事有利有弊,我們也是得辯證去看待。

1、馬斯克動員中國的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某種程度也是符合美國『去風險化』的意圖。

對此,我們還是要有基本的警惕。

2、馬斯克此舉,雖有滿足美國『去風險化』的嫌疑,但如果我們應對得好,倒也是我們一次走出去的機會,並可以化解美國的『去風險』圖謀。

但地緣風險也不可忽視。

具體本文會來詳細分析。

《1》美國所謂去風險

美國現在大搞所謂『去風險化』,這實際上就是在試圖跟我們長期軟脫鉤。

我們對於美國這套『去風險化』自然要堅決反對。

美國佈林肯在5月31日,就又聲稱,美歐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戰或『脫鉤』,而是聚焦『去風險』。

我們新任駐美大使在6月7日的演講裡表示,如果美國用『去風險』為『脫鉤』打保護,就會給兩國關系埋下更多釘子。

不過,我們反對歸反對。

美國最後會怎麼做,並不是我們能操縱的。

所以我們在反對美國這套『去風險化』的同時,也要對美國進行去風險化,有一些實際應對方案。

因為美國現在已經在通過各種實際行動,去進行所謂『去風險化』,進行長期的軟脫鉤,來降低對我們依靠。

我們的反對並不能讓美國改弦易轍。

那我們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去應對美國的『去風險化』,來轉危為機。

比如,美國對我們加征不合理關稅,然後我們大量商品就繞道東南亞,貼牌再出口到美國。

所以,今年上半年,我們雖然對美國出口下降了,但對東盟出口大增。

辦法總比困難多。

同理,美國的『去風險化』,就是將一些產業鏈轉移到其他國家,比方說,美國現在正大力扶持墨西哥,試圖把墨西哥打造成美國下一個廉價制造基地。

那麼我們也可以主動去投資墨西哥建廠,這樣美國即使『去風險化』,把一些產業轉移到墨西哥。

但最終在墨西哥建廠消化美國轉移的產能,仍舊是中國的產業資本。

換句話說,美國試圖通過『去風險化』,來達到『去中國化』。

那麼我們應對,就是讓美國沒辦法『去中國化』。

我們要讓中國制造全球化,這樣美國就沒辦法去中國化。

這跟美國華爾街,通過滿世界投資,到處分一杯羹,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所以,馬斯克這次動員中國的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我認為得確定兩點:

1、我們去墨西哥建廠,必須隻是額外建廠,不能是轉移。

比方說,蘋果現在幹的事情,就是把國內一些產能,轉移到印度和東南亞去。

他們在印度和東南亞建廠後,會把國內的廠賣掉。

這樣的產能轉移,我們需要反對,並警惕。

如果隻是額外建廠,保留國內的產業鏈和產能,我們才可以考慮。

2、我們去墨西哥建廠,會面臨較大的地緣不確定性。

因為美國對墨西哥的影響太大,萬一我們前腳剛去墨西哥建廠,美國後腳就給我們使絆子,對我們在墨西哥建廠設限,那我們投資就會面臨較大風險。

所以,馬斯克想讓我們企業去墨西哥建廠,就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地緣安全保證,確保我們可以順利建廠。

如果馬斯克能做到這兩點,我們才可以考慮。

馬斯克這次來華,受到我們高規格接待。

而且不單單是商務部長、工信部長會見馬斯克,我們外交部長也會見了馬斯克。

這說明,我們會見馬斯克,也不單單隻是聊貿易和產業的事情,也有涉及到一些地緣層面的事情。

雖然因為馬斯克這幾年借助輿論大肆炒作虛擬貨幣割韭菜,讓我對馬斯克也比較反感。

不過,馬斯克基於自身利益驅動,也確實是當前美國企業家裡,對我們還比較務實的,並且影響力還比較大。

按照我們統一戰線的風格,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所以馬斯克肯定也是我們統戰對象,這並不奇特。

不過,我們對馬斯克也不能100%信任,還是要有基本的警惕,該談的條件要談好,各種極限情況的可能性都得考慮到,幸免未來吃虧。

《2》區域化貿易體系

現在世界朝著『區域化貿易體系』進展的痕跡是越來越明顯了。

我在3年前,就寫過『逆全球化』會以區域化經濟危結果。

當時我提到一個觀點,就是下一波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世界可能會較長時間面臨『兩個體系、兩套規則、兩套貿易、兩套產業鏈』

也就是,世界全球化分裂成兩個大的區域化貿易體系。

其中一個以我們為中心,一個是美國為中心。

這兩個區域化貿易體系,並非完全隔絕,會有大量國家同時跟這兩個區域化貿易體系做生意。

3年前,區域化貿易體系這個概念,還比較少被人提及。

現在則被越來越多人說,因為當前這個跡象已經很明顯。

特別是美國提出所謂『去風險化』後,基本已經意味著美國將構建自己的區域化貿易體系。

區域化貿易體系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追求供應鏈的安全,降低地緣風險,某種程度可以為了安全,去降低一些利潤,所以會遵循就近原則。

比方說,我們現在跟東盟的貿易規模越來越大。

而美國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規模也越來越大。

在3年前,美加墨貿易協定建立後,就基本確立了美國的區域貿易體系。

美國當前所提出的『去風險化』,實際上就隻是美加墨貿易協定的落實結果。

過去這兩年,美國確實有一些實際行動,把一些產業轉移到了墨西哥。

這個可以直觀反映在美國和墨西哥的貿易數據上。

墨西哥是已經超過我們,成為美國第二大貿易國,加拿大則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國。

而且,位於德州的美墨邊境城市拉雷多,已經超過洛杉磯、芝加哥和紐約等傳統海港城市,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口岸。

這也是海權朝著陸權轉變的一個重要跡象。

我們當前通過一帶一路,要把亞歐非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超大的陸權體系。

但那樣一來,美國就成了一個懸在亞歐大陸之外的大號孤島。

所以,美國實際上也是在未雨綢繆,提前把北美大陸強化陸權。

雙方都是在強化陸權。

加拿大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和長期位居首位的貿易夥伴。

而墨西哥就成為美國試圖扶持起來成為下一個廉價的制造基地。

《3》墨西哥

馬斯克這次會讓中國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主要是因為馬斯克在墨西哥建了個超級工廠。

這是馬斯克全球第5座超級工廠,其中有兩座是在美國,一座在上海,一座在柏林。

馬斯克之所以會挑選在墨西哥建廠,也是迎合美國當前『去風險化』的需求,實際上也是在配合美國搞『區域化貿易及體系』的戰略需要。

馬斯克這人雖然滿嘴跑火車,但眼光確實還不錯。

從他從互聯網支付撈了第一桶金,並且早早押註新能源汽車,就可以看出端倪。

而且他即可以看到我們的機會,讓特斯拉靠上海超級工廠來起死回生。

也可以看到美國的戰略意圖。

當然,馬斯克與其說是配合美國搞區域化貿易體系,還不如說,美國在通過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和資本,去執行區域化貿易體系的意圖。

但這裡需要說明,馬斯克在墨西哥建廠,看中的並不是墨西哥的經濟潛力,更多隻是看中墨西哥的地緣潛力。

比如,馬斯克在墨西哥的工廠選址在墨西哥新萊昂州的首府蒙特雷,這與目前特斯拉的德州工廠相隔不遠。

蒙特雷市,是墨西哥第二大城市,也是墨西哥最大的工業城市。

所以,馬斯克這個選址也是比較有講究。

但墨西哥最大的問題還是制造業底子太薄弱,缺乏完善的基建設施、電力供應,並且營商環境也並不好,最關鍵是墨西哥還是太亂了點。

這也是為什麼,馬斯克要動員中國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因為單靠特斯拉自己,很難把墨西哥的汽車產業鏈就完全撐起來,缺乏規模化效應。

當時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能這麼快就投入運營,並且也是特拉斯全球所有超級工廠裡,生產效率最高的、生產成本最低的,這是因為我們長三角有世界最齊全的汽車產業鏈,有強大的規模化效應,讓特斯拉所需要的零部件,都可以十分便捷高效的就近生產出來。

而這是墨西哥所欠缺的,所以馬斯克才想讓中國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這樣形成規模效應後,馬斯克在墨西哥廠子的生產成本才能降低。

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覺得我們制造業很容易就被替代。

美國之所以尋找墨西哥做一個替代,是基於就近原則的地緣結果,是美國把安全放在經濟之上的挑選。

但其他國家,並沒有像美國這樣的扭曲需要。

我們擁有世界最完善的基建設施、電力供應體系、穩定的營商環境,能穩定供應世界25%的制造業產能,隻有我們可以做到。

但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要讓中國制造全球化,也是我們應對美國『去風險化』的必經之路。

去墨西哥建廠,隻是其中一個挑選。

當然,我們要實現中國制造全球化,去滿世界建廠,前提也是我們得有強大的海軍,來保護我們當地企業,不被過河拆橋,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我們在墨西哥的佈局,其實也是早就開始了,中國是墨西哥全球范疇內第二大貿易夥伴,2021年起雙邊貿易超過1000億美元。

我們今年出口增速裡,汽車出口增速是高達124.1%,汽車出口已經成為我們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點。

而我們上半年汽車出口對象,增速最大的兩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和墨西哥。

所以,國家在墨西哥的長遠佈局,是早就開始。

美國試圖『去風險化』,但不可能真正『去中國化』。

中國經濟早就深度融合在世界經濟裡,除非美國跟世界脫鉤,不然美國很難擺脫中國。

美國頂多就是采取繞道東南亞進口的模式,貼個牌之後,就覺得不是made in china,達到所謂『去風險』目的,來滿足美國政客的脫鉤敘事,至於增加的中間成本,自然是美國民眾買單。

我不接廣告、不加人、不薦股。

要注意騙子假冒、提高防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