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自達的『糾纏』過往,人生中有兩次。
第一次是上小學,姐姐說最喜歡的車是馬6,於是當時暗暗立誓,長大要給她買輛紅色的馬自達。
第二次是兄弟結婚,新娘陪嫁嫁妝,也是馬6,是她喜歡的車型。
回門時候臨危受命充當司機,在省道上開了六十多公裡。
給姐姐買馬6還沒有實現,她的理想車型已經變了。
問及原來為什麼喜歡馬6,原因很簡單,沒有賓士貴還看起來挺帥。
那時候,街上的馬自達確實還不少,是時尚的代表之一。
隻是之後很多年,馬自達這個品牌,在腦海中就再也沒有清晰過,直到幫兄弟忙。
刻板影響還停留在『東瀛BMW』的名頭上,印象裡還是憑借時尚前衛的外觀甩開一眾B級車的豪華品牌。
2008年的馬6一共賣出了69794輛,在同級別中排名第二,而馬3銷量也以30萬輛的水平保持著高競爭力。
之後的新馬3昂克賽拉以2.0L自吸發動機+6AT的平順這樣近乎標桿式的配置,拿捏了一群年輕消費群體;馬6阿特茲《參數丨圖片》細膩的底盤設計時隔多年也仍舊是國產車學習的榜樣,是一部分人眼中的經典,高強度鋼、6氣囊、DSC、TCS、EBA等等同級別車沒有的配置,讓馬6在同級別車中名列前茅;至於旗下的SUV,也曾是強有力的競爭者。
面對年齡逐漸降低的國內市場消費群體,面對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的趨勢,馬自達本應迎來春天,可結果為何如此慘淡?即便是『雙馬合並』後,本應振作的長安馬自達也沒有挽救蕭條的局面。
截至今年9月,馬自達在今年的銷量僅有7萬多臺,這完全不像是一個成熟車企該有的狀態。
仔細揣摩,原來馬自達在各個方面都已經成了短板。
不迎合市場怎麼生存?
抓住時尚屬性,適配年輕精神一直是馬自達的理念之一。
十幾年前,馬自達打破了人們心中B級車就應該商務感十足的印象,憑借馬6運動的外觀讓人們知道B級車也可以時尚年輕起來。
可在此之後,馬自達對於市場的適應性就幾乎為零。
大家都順應市場變化為消費者需求做出改變,馬自達卻執著於深入研究技術,強調操控、人車合一、Zoom-Zoom等等這種運動屬性,像個固執的青年彰顯自己的個性。
雖然眾所周知馬自達走的是小眾路線,全世界只要有2%的消費者認可足以,但在銷量數據面前,獨立,個性隻有被淘汰的份兒。
畢竟是做企業,工匠精神也不能脫離市場。
國人普遍喜愛大空間,可馬自達的款款車型都讓人感嘆不長記性。
過於強調運動操控,忽視底盤佈置,追求超跑的長車頭,還有高腰線小車窗、溜背和超大輪圈,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全方位擠壓空間,尤其是後排空間,即便加長軸距也難以彌補。
價格上,馬自達也沒有什麼競爭優勢。
消費者不能選擇BBA的時候退而求其次,看到的是與卡羅拉、朗逸、軒逸同級別,而定價卻高出不少的馬自達,心裡自然打起算盤。
優惠上,馬自達也沒有做出太多讓步,朗逸優惠超過3萬,軒逸將近2萬的時候,馬自達普遍也就一萬出頭。
定位上,馬自達也不適合大多數消費者。
很多品牌都會出不同的系列來適應不同的消費群體,馬自達的產品數量則少的可憐,僅僅兩款轎車和五款SUV。
看看旁邊的日系三傑,單單燃油轎車款式,豐田11款,本田8款,日產5款。
在推陳出新方面,馬自達誰也比不過。
說到燃油車,就又不得不提新能源。
可就是在這新能源車大火,並逐漸成為未來趨勢的時候,馬自達依然『不為所動』,直至拖到不能再拖,才推出了純電動馬自達CX-30 EV。
可這款純電動車型不免讓消費者感到赤裸裸的敷衍,『油改電』,外觀也沒什麼新意,馬粉們一直在心裡默念這不是馬自達,可車頭的logo卻不容置疑。
到底是在消費情懷還是在敷衍了事,我們不得而知,但馬自達不努力,大家是看在眼裡的。
馬自達剩下的那點兒引以為豪的操控性和時尚屬性,也被內卷的國內市場逐步淹沒。
可以說照這個趨勢走下去,馬自達被國內市場淘汰是早晚的事兒。
不知未來馬自達中國會不會有錦囊妙計,讓自己在這個最大的單一市場裡繼續存活。
很多馬粉內心或許還有期待,期待著馬自達一個觸底反彈,回到大眾實現拿回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