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庫觀察
近日,法國擬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
雖然目前處於法國提案階段,但歐盟將有可能針對電動汽車行業發動貿易戰。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到,當前歐盟還未明確是否進行『雙反』調查,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計劃推出新的歐盟經濟安全戰略,將包括對外投資和實施出口管制等措施,旨在保護歐盟的經濟利益和技術優勢,為經濟政策增添國家安全的元素。
這是歐盟從自由貿易政策轉向更具防禦性姿態的最新跡象。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雙反』調查有哪些影響?今天,走出去智庫(CGGT)刊發一篇分析文章,供關注歐盟對華政策的讀者參閱。
要 點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法國力促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借此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減少對歐盟本土電動汽車企業的威脅。
2、預計中國企業出口的電動汽車在2025年將占到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15%,該比重在2022年尚低於10%。
3、2022/23年1-4月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歐洲市場銷量為15.4/6.8萬輛,占比6.1%/8.3%《不包含特斯拉》,銷量占比較高的車企均帶有歐資或者歐洲品牌背景,且在歐洲具備產地,較難發起反傾銷。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據《政治家》《Politico》報道,歐盟委員會貿易部門正在討論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第一輪調查或將於7月12日啟動。
盡管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對開展調查『不予置評』,但歐盟內部市場專員佈雷頓表示贊成,認為『進口的快速增長已成為歐盟工業的一個問題』。
法國發起『雙反』的原因
該報道指出,法國一直以來主張對中國向歐盟出口電動汽車施壓。
據悉,在法國2023年第一季度的電動汽車購車補貼中,約有40%流向中國企業的產品。
法國總統馬克龍稱,『我們不希望用法國納稅人的錢來加速歐盟以外地區的工業化』受這一觀點影響,法國將調整電動汽車補貼的實施條件,以使其僅惠及歐盟本土的電動汽車品牌。
同時,法國也力促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借此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減少對歐盟本土電動汽車企業的威脅。
法國這一做法的目的,可能在於促進外國電動汽車企業為繞過關稅壁壘並享受財政激勵而在法國投資建廠,以使法國『趕上其他歐盟國家,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中心』。
6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時,直言希望特斯拉『選擇法國』。
此前,法國官員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也曾就建設乘用車海外工廠與法方開展可行性談判。
不過,在海外電動汽車企業歐洲工廠選址問題上,法國面臨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激烈競爭。
2022年,特斯拉首個歐洲工廠在德國柏林啟動生產,而德國、西班牙、波蘭、匈牙利等國也紛紛向比亞迪拋出『橄欖枝』。
德法分歧加劇
相較於法國,德國在對華開展電動汽車『雙反』調查的問題上顯得較為謹慎。
原因在於汽車是德國的優勢產業,中國也是德國汽車產業最為重要的出口和投資目的地之一,德國擔心一旦加征『懲罰性』關稅,可能引起中國市場的反制,從而損害德國在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收益。
今年5月,歐盟市場的純電動汽車新註冊量增長了70.9%,市場份額從9.6%躍升至13.8%;混合電動汽車也達到了27.6%的增長率,市場份額占到25%。
預計中國企業出口的電動汽車在2025年將占到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15%,該比重在2022年尚低於10%。
從價格來看,去年中國向歐盟出口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在3萬歐元左右,而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 3也達到4.5萬歐元。
富有競爭力的價格、成熟的技術成為中國電動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主要優勢。
而一些主張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雙反調查』的歐方企業和行業協會則認為,低價優勢可能來自於中國不公平的產業補貼或企業搶奪市場的策略。
目前,該調查提案仍在討論中,尚無涉案電動汽車的調查范圍、技術性指標等進一步消息披露。
據研究機構結合既有『雙反』案例時間線的分析,預計中國企業2023年7月30日之前在歐盟到港清關的電動汽車企業不會受到本案調查的影響,2024年2月25之前到港並辦理完成進口報關的中國對歐盟電動汽車出口企業受到本案追溯征稅的可能性較小。
光伏產業的『雙反』教訓
馬克龍曾在發言中提及,『絕不能在電動汽車市場上重蹈我們在光伏發電方面所犯的錯誤,我們在中國工業中造成了依賴,並使其制造商繁榮昌盛』。
法國雅克·德洛爾研究院《Jacques Delors Institute》貿易學者Elvire Fabry表示,『歐委會可能很快就會獲得有效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所需的所有信息,我們有光伏的先例』她預測這次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歐洲國家將更加團結。
這場給歐盟留下深刻印象的對華光伏產業『雙反』措施開始於2013年《2012年啟動調查》,直至2018年9月結束,涉及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矽片和電池。
盡管『雙反』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陣痛,但歐盟本土光伏產業並未在此期間崛起,而是轉向從東南亞、韓國、土耳其、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地區進口,不得不承受價格更高的光伏產品。
2018年恢復正常貿易以來,中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持續攀升,目前歐洲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重新占到其需求總量的90%。
從歐盟對中國光伏實施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到希望與中國企業合力推動技術進步,態度的轉變折射出中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力,也表明歐盟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同樣能夠實現互利共贏。
反觀電動汽車領域,歐盟倘若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甚至實質性措施,究竟能否『得償所願』實現制造本土化,仍存在巨大爭議。
對中企的影響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22/23年1-4月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歐洲市場銷量為15.4/6.8萬輛,占比6.1%/8.3%《不包含特斯拉》,銷量占比較高的車企均帶有歐資或者歐洲品牌背景,且在歐洲具備產地,較難發起反傾銷。
▪ 有歐資背景的車企《收購歐企/與歐企合資》:例如吉利領克、上汽MG、東風易捷特、吉利Smart,此類車企受益於合資方或收購品牌,在歐洲認可度較高,為銷售主力,2023 年1-4 月此類車型銷量在歐市占率為8%,歐洲市場占比車企全球銷量的11.8%,占出口比例超80%。
以上車企除了上汽,其餘均有歐洲本土產能,預計受反傾銷影響較小。
▪ 中資品牌的出口車企:例如比亞迪、長城、一汽、江淮、小鵬等,或將成為反傾銷對象,但此類車企在歐洲市占率僅0.3%,出口主力在東南亞市場,對歐出口比例較低,不對歐洲銷量形成沖擊,後續需要關注具體歐盟討論進度。
而從相互依賴對比來看,中國是歐洲的主要出口國。
2022 年中國進口車銷量達88.5 萬輛,同比-5%,其中德國、斯洛伐克、英國、奧地利為主要出口國,總銷量達46.4 萬輛,占比超過52%;單看電動車,2022 年中國進口車銷量達4.3 萬輛,同比+44%,其中德國、瑞典、英國等歐洲國家為主要出口國,銷量超3萬輛,占比達70%。
因此,法國擬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發起『雙反』調查,但由於中國是歐洲的主要出口國,相互制約較大,法國此舉仍未落地,即使後續推進也對中國車企的影響極小。
來源:綜合CCCEU《歐盟中國商會》和中信建投研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走出去智庫立場。
延展閱讀
▌地緣政治風險:
▌出口管制與制裁:
▌跨境數據監管:
▌全球科技競爭:
▌品牌聲譽管理:
《歐盟政策和法律洞察》由走出去智庫《CGGT》出品,系統跟蹤歐盟最新涉華政策和法律動態,內容涵蓋俄烏沖突與歐洲能源危機、歐盟反脅迫立法、歐盟反補貼立法、歐盟可持續盡職調查立法、歐盟采購工具立法及中國企業應對、歐盟數字主權立法、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中歐投資協定跟蹤等熱點和焦點問題,為中國企業開發歐盟市場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