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使用壽命與使用成本相比燃油車有優勢,更適合工薪階層。

工薪階層選車最看重什麼?

不是性能與操控,不是設計和空間,而是用車成本要足夠低。

當然如果能在用車成本足夠低的基礎之上做到設計精美、空間充足、動力強勁和操控優良,那就再好不過;可是燃油車做不到,僅僅用車成本一項就做不到最適合工薪。

其實最適合工薪階層的汽車是電動汽車,其次是插電類普通混動或增程混動車,再次才是燃油車;也許這個結論是大多數工薪司機所不認可的,然而不認可的原因無非是擔心換電池的成本高。

有意思的是有這種擔心的工薪司機往往從未用過電動汽車,認為換電池的成本高也隻是聽別人說而已。

電動汽車的使用壽命與使用成本相比燃油車有優勢,更適合工薪階層。

參考《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

注意重點,這是一項國標。

按照技術標準的要求,汽車用動力電池要做到循環次數《完整充放電》達到500次時,電池組的實際容量要超出初始容量的90%;或循環次數達到1000時,實際容量不低於初始容量的80%。

假設使用的是一臺實際續航裡程400公裡以上的電動汽車,一年要充多少次呢?

絕大多數家用汽車的年行駛裡程是不超過1萬公裡的,超兩成的家用車年行駛裡程連5000公裡都不到!不過為了方便計算還是按照1萬公裡為參考,駕駛車輛每次行駛400公裡去充電。

那麼一年裡的充電次數就是10000/400,也就是25次!僅此而已。

當然在偶爾自駕遊的時候會用快充,充電次數會高一些,隻不過多數家用車並不會規劃超1000公裡的自駕遊;所以即便偶爾用快充也用不了多少次,就算多出15次吧。

於是一年的充電次數就是40次。

如果感覺還不夠誇張則按照50次計算。

十年之後差不多該換車了,這十年裡的完整循環次數也就是500次;按照動力電池的國標技術要求,此時的電池組容量至少還有初始容量的90%以上。

初始續航裡程是400多公裡,按照縮減10%計算,一百公裡減去十公裡,十年後的車輛還有360公裡以上的實際續航。

所以十年後要考慮換動力電池嗎?

顯然是不用的。

因其仍舊能滿足通勤的需要,其相比十年車齡的燃油車工況要好很多,燃油車同樣會因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老化而出現油耗的升高,而油耗的升高等同於續航裡程的下降。

至此不用再為換電池焦慮,其實真正的電動汽車車主根本不會為動力電池操心。

然而隻是不換電池也不見得就適合工薪,電動汽車真正的優勢是不需要『常規保養』。

燃油車的常規保養包括:

5000-10000公裡,換機油、機濾、空濾5萬公裡左右更換火花塞,檢測高壓線圈是否損壞5/8/10萬公裡更換變速箱油3年或6年更換防凍冷卻液定期或檢測判斷是否更換剎車油定期或檢測判斷是否更換燃油濾清器定期進行發動機積碳和油泥清潔定期進行顆粒物捕捉器和三元催化器清潔每2萬公裡更換空調濾清器。

燃油車用起來其實挺操心,發動機總需要定期換油;而換機油則必須換機濾,發動機進氣道的空濾也需要定期更換。

假設車輛使用全合成機油、按照1萬公裡的周期更換機油,綜合機濾和空濾,一次常規保養就要500元左右;十年裡就要支出5000元,期間還要進行其他九項檢測、維修或損耗件更換。

可是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不用機油,也沒有機油和空濾,更沒有火花塞和點火線圈;電動機只要不承受高強度碰撞或超高溫則不會損壞,而有意思的電動機還不需要變速箱,當然也沒有燃油濾清器。

更不會在運轉中產生油泥和積碳,完全不用操心排氣系統的清理。

電動汽車隻需要定期更換防凍冷卻液,充其量是更換減速器的齒輪油,至於剎車油和空調濾清器還是要定期更換的。

在不需要換件的周期裡,電動汽車隻是需要做定期檢測而已。

所以電動汽車的驅動平臺是很省心的,維護成本也要低很多。

同時電動汽車的通勤成本也很低,家用充電樁最低電價是每度不到0.4元,公共充電樁最高1.5元左右;其通勤成本隻相當於同級燃油車的一半到十分之一,用電動汽車代步,每年一萬公裡可以省下5000元以上的開支!這就相當於一般工薪階層一個月的收入。

而且電動機的體積小巧,可以以後置後驅的方式來提升車輛操控品質,並且仍舊能有效控制車輛制造成本;電動機的低扭爆發力超過渦輪增壓發動機,功率也可以足夠高,性能相比同級燃油車也會有明顯優勢。

這就是建議工薪階層選擇電動汽車的原因,初衷隻是為了幫助大家省錢並提升用車體驗。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佈,歡迎轉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