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都600km了,為什麼還有一部分人討厭電動車?

電動車迎來續航600km時代,但仍然有一大部分人拒絕電動車。

當下主流電動車續航都已經達到600km,這已經達到行業標準,按照『頂流專家』馬斯克、徐和誼等大佬的思維,600km已經足足夠用。

更長的續航,需要更大的電池包來支撐,電動車的質量將會更高,電耗必然提升,邊際效應更加明顯。

在合適的電動車理論續航基礎上,提升其它技術,才能夠創造一個更加出色的出行體驗。

比如說,充電效率。

電動車續航焦慮的關鍵,其實是補能效率缺失問題導致,當下主流電動車的充電時間也需要一個小時,而且充電設備存在一些不穩定性,比如說位置被占、不能用、電壓不穩定等等。

如果能夠建設更加全面的充電設備,同時能夠將電池充電時間縮短至30分鐘乃至20分鐘,電動車的體驗感將會大大提升。

『隨充隨走』雖然是一個方向,但盡量向這個方向靠攏,一定會有更好的用戶認可度。

續航都600km了,為什麼還有一部分人討厭電動車?

同時,電動車的質量應該減負了。

目前電動車存在質量過大的問題,比如說一臺4米5左右的電動SUV質量超過2.3噸,電耗極高,更大的車身質量對於車輛懸架系統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帶來一連串連貫反應,比如說操控下降、更大的質量靈活性不高,同時車輛碰撞時動能更大,危險系數更高。

且,更重的車身結構需要成本更高的懸架系統,定價也會提升一個量級。

從根本上來說,目前的電池表現短板非常明顯,長續航是通過大容量電池包堆積起來的,更大的電池包一定會需要更長的充電時間,同時制造成本、自重都難以形容。

目前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都隻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進行量變升級而來,企業的方向其實放在了安全+能量密度兩個方向,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升能量密度,主流的電池包能量密度不過200wh/kg左右。

這也就是說,電池依然是電動車不願說的痛。

同時,電機高轉速損耗大,電動車跑高速續航衰減嚴重的問題,同樣需要被企業重視,以一臺4.5米、長續航電動車為例,其跑100km長度的高速路,以120km/h定速行駛,可能需要損耗120km甚至更多的電量。

電機工況的不穩定性,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麻煩,特殊情況下會出現電量不足而『拋錨』的問題。

當下不少電動車將續航作為核心賣點,將科技智能、舒適感、大屏文化作為競爭力,但絲毫不提電池、電機這些核心技術問題。

在我看來,真正意義上的電動車,是在電池、電機、充電效率上做出真正突破,讓高速續航精準、讓充電速度更快、讓電池包容量更小、讓續航更長,才是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