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磚:為什麼我還是反對現在買電動車,因為這三點。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傳統燃油車在10月份的零售量128萬輛,同比下降8%。

1-10月常規燃油車市場零售1228萬輛,更是同比下降13%。

反觀今年1-10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量已達到443.2萬輛,同比增長107.5%。

特別是10月份新能源車國內零售量達到55.6萬輛,同比增長75.2%,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0.2%。

此消彼長之下,新能源車的大勢已經是再明朗不過的事情了。

而純電動車在新能源車銷量中的占比又幾乎超過90%,是妥妥的新能源車主力選手。

說到這裡,可能電動吹們又開始興奮了。

然而,我們不妨理性思考一下,哪怕是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50%,對於大部分消費者,特別是第一次購車的消費者來說,電動車仍然不應該是你的第一選擇。

首先是價格。

那些在燃油車時代買BBA都不用眨眼,在新能源時代把電動車當數碼產品來購買的人在中國畢竟隻是少數。

國民平均收入水平決定了,一直以來中國汽車消費的最主要價位段都是在10-20萬元區間內。

這一點不會因為燃油車向電動車轉變而改變。

特別是初次購車的個人或家庭,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更不會為了買車揮金如土。

拍磚:為什麼我還是反對現在買電動車,因為這三點。

即使是有補貼、有免購置稅政策,現階段電動車的價格還是太貴了。

有的人可能認為現在的電動車並不貴啊,不僅有補貼,有些品牌還有車電分離方案,可以節省超過10萬元的購車開支,簡直不能太劃算了。

那是因為在造車新勢力們的不斷教育之下,人們已經對目前電動車的價格習以為常了。

劃算和便宜不應該劃等號。

當特斯拉蔚來們的主流產品已經在30萬元以上的價位站穩時,當比亞迪、埃安都在叫囂著要造百萬元級別的電動車時,人們已經習慣性的認為電動車就應該是這樣的價格水平。

而把起售價打到20萬元一線的如零跑、哪吒更讓人覺得性價比十足。

但事實上你會發現,姑且先不論品牌,如今想要買一輛續航性能配置各方面都在主流水準,以及顏值空間這些傳統需求都能滿足的電動車,實際價格基本都要去到25萬以上。

在燃油車時代,25萬你幾乎都可以輕松買到主流合資品牌中高級轎車產品的中高配版本。

而在10-20萬元這個價位段內,電動車可供選擇的產品鳳毛麟角。

燃油車在這個價位段則會有很多選擇,性價比、大空間、轎車還是SUV、五座還是七座、自主還是合資,各種需求你都可以自由組合並找到對應的產品。

更何況,當一塊電池已經占到電動車整車成本的40%-60%時,買電池送車還真不是一句玩笑話,電動車哪裡還談得上有性價比。

其次是便利性,也就是電動車兩個痛點:續航和充電。

不要迷信廠家和車評人的宣傳,不管是1000km續航還是800V的超高壓充電,那都不是你能在30萬元以下價格區間裡能買到的產品。

事實上,目前的主流電動車實際續航大致都在400-500km左右,少數可達600km以上,充電速度基本上也都是在40分鐘充80%的水平。

即使你可以接受電動車的價格,但如果家中隻有一輛電動車,除非有著非常便利的充電條件,和相當有規律的生活,否則仍然意味著你無法隨心所欲的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出行需求。

有私人充電樁固然好,但以中國的住宅建設來看,除非是近年來新建的樓盤,否則也很難滿足安裝私人充電樁的需求。

而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數量和速度永遠趕不上電動車的增長,而且你永遠無法預知一個充電站裡有多少壞樁,又有多少網約車正在排隊等著充電。

第三是電動車的保值率。

前不久,筆者一位正在考慮買電動車的朋友就一直在糾結保值率的問題。

我給他的建議是,先想想車子對於他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裡並不是想說電動車的保值率不及燃油車。

實際上,保值率這個概念在未來全面進入電動化時代後,大概率會逐漸消失。

因為未來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普及,電動車必定會越來越數碼化。

就像我們的手機、電腦一樣,數碼產品註定會是一個兩三年一換,快速貶值的產品。

消費者也必然會慢慢接受這種轉變。

但至少在現階段,甚至是可預見的未來相當長時間裡,購車對於絕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依然是買房之外的第二件大事。

汽車雖然隻是一件交通工具,屬於消耗品、負資產,但也是一個普通家庭中可能是價值僅次於房產的固定資產。

所以大家內心仍然會希望這件資產能夠盡可能地『保值』。

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在全面電動化之前絕不可能改變。

而在電動車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價格體系都尚未穩定的現階段,註定了技術快速迭代、快速貶值、價格快速變化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買電動車就意味著挑戰我們對汽車傳統的保值觀念。

這可能是現在大部分消費者未必能接受的。

所以,雖然目前電動車的銷量高歌猛進,政策也在鼓勵買電動車,限制傳統燃油車,但對於那些初次購車的,普通工薪一族的消費者,如果不是受政策限制,你真的準備好買一輛電動車了嗎?《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並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