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6日發表題為《對中國汽車市場來說,電動汽車不是未來,是現在》的報道。
報道稱,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相比之下,美國遠遠落後。
報道摘編如下:
上個月,退休的張佑萍《音》在一個車展上以約2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輛比亞迪純電動SUV。
她的家人在過去10年裡購買了3輛燃油車,但她最近越來越擔心汽油價格,決定買『省錢』的電動汽車。
幾個月前,她的兒子也買了一輛電動汽車。
今年,在中國人購買的所有新車中,有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
據估計,中國有300多家生產電動汽車的企業,產品類型包含從售價低於5000美元的微型車到可與特斯拉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匹敵的高端車型。
中國目前約有400萬個充電樁,是一年前的兩倍,今後還會有更多。
雖然全球其他電動汽車市場仍嚴重依賴補貼和財政刺激,但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消費者正在根據功能和價格權衡電動汽車與燃油車的利弊,而不太在意國家的補貼。
相比之下,美國遠遠落後。
今年,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達到新車銷量的5%,跨過一個重要門檻。
而中國在2018年就超過了這一水平。
美國新出臺的激勵措施能否有效緩解問題也令人懷疑,這些問題包括等候新車時間長、供應數量有限和價格高昂等。
中國用了10多年的時間提供購車補貼和長期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才為其電動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奠定基礎。
北京一家汽車咨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塗樂《音》說,現在推動中國市場的是競爭和活力,而不是政府補貼。
他說:『在中國,我們已經到了比拼價格和汽車性能的時刻。
所以這已經不是補貼的問題。
市場正在成為主導』
中國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
今年中國很可能會提前3年實現這一目標。
雖然中國已經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也仍然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今年的銷量預計將翻一番,達到約600萬輛——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全球銷量最高的10個電動汽車品牌中,一半來自中國,以比亞迪為首,它的全球市場份額僅落後於特斯拉,並開始向海外出口電動汽車。
在中國,蓬勃發展的不僅僅是汽車銷售。
在電池制造領域,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是兩個最大的參與者。
對電動汽車的強勁需求是中國經濟的一個亮點。
作為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中國表示將繼續向電動汽車行業投入資金。
北京表示,它將把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至2023年,而不是讓該政策如期在今年結束。
某建築公司27歲的員工茍超波《音》最近決定把他的燃油車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更換為電動汽車。
但他說,補貼激勵措施並不是他買電動汽車的決定因素。
在他生活的西南城市成都,傳統汽車在工作日內會有限行,以幫助緩解擁堵和污染,但電動汽車不受限制。
在公共停車場,電動汽車還可以享受頭兩小時免費停車。
上個月,中國知名汽車制造商吉利汽車公司說,它的目標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超過50%。
卡納利斯咨詢公司駐上海首席分析師賈森·洛說,在將新技術——比如娛樂功能和語音控制——融入汽車領域方面,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商比外國生產商更積極。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