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場對話,構築一個未來。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滲透率超過25%,從『石油』到『電能』,從『制造』到『智造』,以電驅為主的新能源車型市場占比逐漸攀升,汽車智能化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強。
朱江明所領導的零跑汽車也正在加大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投入,行業模式和競爭格局也不斷刷新…...十年後,新能源汽車如何成為時代主流?自動駕駛何以實現商業化落地?『共享汽車』時代能否到來?
《看見2033》第五期,36氪CEO,節目主理人馮大剛與安防和汽車領域知名工程師,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共同探討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的趨勢。
他們看見的,是一個智能電動汽車普及的未來。
10年後的新能源汽車是什麼樣的?
『除了電動化以外,自動駕駛也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問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十年後有什麼確定無疑的事情會發生,朱江明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年一定實現了自動駕駛』
電動化、智能化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趨勢。
朱江明在節目中表示:2023年到2028年,也就是前5年,更多是聚焦在電動化,而智能化是積蓄能量的階段。
在電動化領域,你需要有足夠的份額,對智能化來說,加大研發投入,打好基礎。
智能化在後五年,才是真正發力的時刻,2028年左右,智能駕駛應該已經接近完全量產的水平,至少技術上已經做好準備。
朱江明是這樣描述十年後的汽車的——它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沒有剎車,它是一種機器人,接受運營管理,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價格成本非常低;而另一類的汽車,可能成為除了家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間,它可以非常豪華,也可以非常簡單,總而言之就是成為了一個多功能於一體的資產。
『在自動駕駛實現的情況下,十年後的‘車’和現在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在完全自動駕駛實現的前提下,『共享汽車』的時代也會到來。
電動汽車價格十年後會發生什麼變化?
『自動駕駛電動車將進入五萬元時代』
說到未來電動汽車的成本和價格,朱江明帶領我們剖析了十年後電動汽車的成本圖。
『首先,目前成本占比最大的一定是電池』電池目前占一輛新能源汽車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但是它的比重在十年後將會隨著這個電池成本的下降、規模的增大,降到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二十。
另外,未來電池的容量也在下降。
朱江明表示,隨著充電樁的普及,電動汽車對續航的要求也逐漸降低。
其次,隨著汽車效能的提升,電池的容量也能夠減小,朱江明表示,在電池的產業鏈上,中國是最成熟的。
『十年後,電池價格最低的地方還是在中國』
另外占比較大的成本,是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像新勢力造的車都是有激光雷達,有高算力的AI引擎,有智能座艙,這些用的都是比較好的芯片,目前每輛車至少需要3萬以上』朱江明說,這一塊下降的空間是符合摩爾定律的——自動駕駛成熟度更高後,可能不需要用AI芯片,一顆ASIC就足夠,它的下降速度會更快。
剩下的就是傳統的,比如說舒適性的部分,根據你自己的要求有一些需要,比如說座椅就像家裡買沙發一樣,1000塊是沙發,1萬塊也是沙發。
根據以上的計算,我們會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發現:電池部分可以降到2萬,電控模塊大概會降到5000,自動駕駛、智能座艙1萬以內,傳統車的部分比如車身和輪胎,可能也要1萬 左右——假設我們非常不在意裝修,智能電動車的成本可以降到5萬以內。
朱江明預測,十年後,汽車的價格也會走向兩極分化,如同我們在前文所說:一類是很豪華、很貴的那些車;另一類是非常『工具化』的汽車。
自動駕駛電動車將進入五萬元時代。
未來十年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是怎樣的狀態?
『產品先行,技術先行,中國不缺產能』
說到十年後的造車門檻,朱江明表示:『一旦體現出了電子行業特征,它就會變得規模為王,達不到一定的規模,就意味著你所有商業模型都不合理,就沒辦法繼續在這個舞臺上競爭』
十年後,造車的門檻會提高,迄今為止進入全球前10名的是200萬輛以上,未來隨著電動化成本降低,市場可能從1億、9000萬輛翻倍到2億,這個時候進入的門檻也就越來越高,至少是500萬輛。
朱江明用智能手機行業與未來的汽車行業進行類比——在智能手機行業,雖然中國獲取的利潤可能隻有10%,但有50%以上的銷量,除了蘋果和三星大概加起來40%,剩下都是中國的。
他覺得中國未來的汽車行業也會是這種格局。
為了迎接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挑戰,中國的企業應該儲備一些什麼呢?朱江明認為,還是要做到產品先行、技術先行。
中國不缺產能,實際上中國的制造產能非常過剩,我們可以采用合作或者收購的方式,不一定完全自己去造新的工廠,產能不是問題,更多是我們的技術能力,我們的產品。
當然,『自動駕駛』是一個寬泛的方向,『具體來講,現在的瓶頸在算法上,我們更多的精力是聚焦在自動駕駛的算法,包含了目標物的檢測、整個的策略兩大塊』
『這樣的技術人才,我們需要自己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