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電的時候可以加油,所以在沒有車位安裝充電樁的前提下最好選插電混動汽車。
多數沒有新能源汽車使用經歷的司機在購車時都會這麼想,這麼想就錯了。
可以說絕大多數插電混動車主在購車之前都是這麼想的,在購車之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安裝充電樁;因為隨著用車時間的積累必然會形成新的用車習慣和邏輯,那就是『能用電一定不燒油』。
心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原因1:用車成本。
各類充電樁的均價不會超過1¥/1kWh,一般緊湊型到中型車的平均耗電量低於20kWh/100km,駕駛習慣保守一些的司機可以控制在15度以內;就算是百公裡耗電20度,一百公裡的通勤成本也隻是20元,每公裡僅0.2元。
而加油通勤的成本要高不少,雖說插混汽車和增程混動都很省油,可是百公裡耗油量總也要6~8升,按照7升計算的成本是百公裡50元左右,每公裡的通勤成本是充電行駛的2.5倍之多。
然而這還是按照均價來計算的結果,在私家車位上安裝的充電樁均價更低,均價僅為0.5¥/1kWh,每公裡的通勤成本隻是0.1元,低於混動模式5倍!面對這個差異,誰還願意加油呢?除非是跑長途的時候。
原因2:用車體驗。
電動機驅動的時候沒有噪音,沒有高溫,而且能保證加減速的平順;插電混動汽車如果采用發動機直驅架構的話,加加速的平順在混動模式裡倒是還能保證,增程車的發動機不參與驅動、平順性也無需擔心;可是也有部分插混汽車有多擋變速器,在混動模式裡會有換擋頓挫的缺點。
同時還會出現發動機噪音和高溫,即便整體標準與燃油車相當,可是與電動模式的駕駛體驗相比還是差一些的。
重點在於插混汽車啟動發動機之後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種說不出來卻又有些尷尬的感覺,這也是插混汽車司機普遍不喜歡啟動發動機的原因。
所以究竟該如何選車呢?
答案已經很清楚,給出三個建議:
有車位可建樁,頻繁跑長途且時間成本高選插混有車位可建樁,時間成本低且以通勤為主選純電無車位,選純電動汽車
其實真正有續航焦慮的不是純電動汽車的車主,而是插混汽車的用戶,原因在於其車輛的純電續航裡程短,每每在SOC見底的時候、想到發動機要啟動,哪個心情都是挺擰巴的;所以即便在都知道車輛實際續航的前提下,充一次電可以跑幾百公裡的純電動汽車用戶往往不會有焦慮。
現在再來算一算充電的時間成本,如果沒有車位建樁、隻能選擇充電站的話,插混汽車按照實際100公裡續航、每天駕駛30公裡,那三天就要充一次電;而純電動汽車哪怕純電續航隻有300公裡,那也是十天才充一次電,在充電方面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節省出的時間一定超過偶爾跑長途時在充電站停留的時間。
所以選擇新能源汽車是有門道的,符合第三種情況的消費者不建議選擇插混汽車,除非其純電續航超級長。
就是這樣。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佈,歡迎轉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