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國產自主品牌成功通過新能源『彎道超車』,走在了汽車行業的前端。
一方面小通《ID:dianchetong233》對優秀的國內自主品牌與成熟的供應鏈感到驕傲。
另一方面,國內部分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輔助駕駛、三電等軟硬件技術方面,已經超越了擁有多年造車底蘊的傳統企業。
《圖片來自理想》
在充電網絡覆蓋媲美加油站前,純電車往往是自帶『續航焦慮』的角色,尤其是早期的電動車,三電技術不成熟,買電動車跟買了一個『爹』似的。
此外,考慮到電動車的特性,小通《ID:dianchetong233》暫時還不太建議那些充電不方便、經常跑高速的小夥伴考慮入手。
電動車不能滿足他們,那麼混合動力就成為了首選。
其中比較特殊的,恐怕就是增程式了。
這種『燒油發電』的奇葩組合一直以來被吐槽『脫褲子放屁』、『披著電車皮的燃油車』。
因為能量的轉換必定伴隨損耗,簡單地去理解,燃油轉電能,肯定會比直接燃油驅動吃虧。
《圖片來自理想》
關於增程式的解讀有很多,不管硬件怎麼變,原理都一樣。
最淺顯易懂的說法就是『帶充電寶的電車』,隻是在電動車的基礎上增加了補能手段,賦予用戶一種『加油就能跑』的心智,從而打消電動車自帶的『續航焦慮』。
哪怕沒有『續航焦慮』,廠商同樣要為自己增程系統的優越性大力宣傳,這其中必然要圍繞發電效率、噪聲、穩定性、低電量功耗下降等方面展開工作。
如何讓消費者簡單直白了解到增程式的優勢,一時間成為廠商最頭疼的問題。
增程機談熱效率,與『家用車談加速』無異
以往選擇少,車企隻需要宣傳增程式『沒有焦慮』即可,但現在來搶市場的選手多了,那麼圍繞增程式系統的競爭在所難免。
就像當年廠商宣傳電動車的性能一樣,標稱馬力,並用百公裡加速來襯托電機的強大。
哪怕在一輛主打家用舒適的電動車上,廠商對這一類數據的吹捧孜孜不倦。
同時這也會引出一個問題,大家或許都會變得『唯參數論』,某輛車的百公裡加速慢上0.1秒,分分鐘能成為槽點,甚至忽略產品本身的定位與其它配置。
《圖片來自零跑》
增程車上談熱效率,不亞於在一輛家用車上談百公裡加速。
所謂發動機的熱效率,是一個用來評定燃油機經濟性的一個指標,簡單點說就是看發動機對燃油的利用情況。
燃油轉化為動力的過程十分復雜,並且伴隨很多機械部件的摩擦與損耗,所以從能量守恒的角度來說,燃油機的熱效率不可能達到100%。
一般的汽油發動機的熱效率大概在25%-35%之間,但是經過多年的燃油機技術發展,一款表現優秀的且行業公認的燃油機,其熱效率均在40%甚至更高。
現今的國產發動機,大多都能做到40%以上,連發電用的增程機也有這樣的表現。
但發動機的最佳熱效率和電動車的標稱續航一樣,是車企在某個最佳的工況和節點下實現的。
普通用戶之所以會覺得自己用不出官方測試出來的油耗/電耗表現,其實也跟使用工況有關。
廠商一味追求參數上的提升與突破,卻忘了消費者真正的訴求。
《圖片來自理想》
小通《ID:dianchetong233》剛說增程式汽車的增程器沒有變速器,意味著它隻會以官方設定的最佳工況運行,熱效率已經是恒定不變的。
毫無疑問,增程器效率更應該通過『1升油能發幾度電』來體現。
近期長安深藍利用了這一角度,向外界宣傳自家『原力智能增程系統』的效率,具體是『1升汽油能夠換來約3.3kWh的電量』
《圖片來自長安深藍》
小通《ID:dianchetong233》動用了一下體育老師教的數學算了一下,如果一輛電動車的百公裡電耗為16kWh,那麼這套增程系統便可以做到1升油提供約20公裡的續航裡程。
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使用工況存在許多變數,對實際續航的影響可大可小,比如高速饋電時,增程式車型的油耗會比平時更高。
《圖片來自長安深藍》
這裡不是說家用車宣傳動力性能就是錯誤的,廠商做得好的地方應該被消費者知道,這一點在增程式上同樣適用。
油電混合與插電混合就不一樣了,燃油機在汽車達到一定速度之後便會介入,用來驅動汽車。
涉及到燃油機驅動,熱效率便會是一輛汽車省油與否的判定標準之一,這時宣傳熱效率便是正確的。
『對症下藥,解決痛點』是上上策
增程式到底是不是過時技術,再討論已無必要,小通《ID:dianchetong233》隻能說看市場反映即可。
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著眼增程式動力,是綜合自身競爭力後的考量,也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
也可以說增程式是廠商兼顧續航與整車成本的折中考量,把電池成本省下來,放到其它地方,不失為一種取巧方式。
當然,這隻是解決『續航焦慮』的權宜之計,它不是未來。
《圖片來自理想》
做增程式並不隻有理想、問界,零跑、長安深藍等新勢力,以及部分傳統車企,甚至目前生存狀況堪憂的天際汽車,都有對應的增程式車型。
隨著加入增程式的車企越來越多,我們的選擇變得豐富,入手門檻也逐步降低。
到了今天,人們對增程式的要求早已不局限於所謂的『續航焦慮』。
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增程機的發電效率,工作過程中的振動、噪音之類的反而是大家關心的點,身為推廣增程式系統的廠商,更應該注意到消費者的訴求,而不是看別人宣傳熱效率,自己也湊熱鬧。
既然是燒油發電,那麼增程式的效率更應該聚焦於『1升油能發幾度電』上,發動機不參與驅動,同時工作頻率也是恒定的,熱效率對用戶的參考價值又有多大?小通《ID:dianchetong233》認為長安深藍算是找準了增程式的宣傳方向,用最直觀的數據體現增程機的補能效率,反而更能為用戶購車提供有力的參考。
發動機參數固然重要,但背後的發電效率、振動、噪音是參數所不能體現出來的,所謂熱效率的體現也不夠直接。
總而言之,產品宣傳的重點不應該浮於參數之上,不論是增程式效率或者是產品的其他方面,『對症下藥,解決痛點』仍舊是上上策。
車企啊,是時候放棄無意義的參數內卷,看看消費者的真實訴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