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東」和「汽車」,很多人腦海裡的第一個畫面可能是這樣:
或者這樣:
不過最近,富得真「流油」的中東土豪們卻跟國內的新能源電動車聯系到了一起。
6 月 12 日,蔚來與阿聯酋阿佈紮比投資機構 CYVN Holdings 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 認購股份月 11 億美金,持股 7%。
對於被「遠程教學如何當 CEO」小一個月的蔚來來說,這筆投資無疑是一劑強心針,226 億的現金儲備足夠充足。
就在這之前 10 天,沙特王國投資部也與華人運通簽署 56 億美元投資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制造、銷售。
阿聯酋和沙特雙雙下手,都看上了中國的電動車企業。
明明是躺在石油上的巨頭,怎麼突然間做起了「違背祖宗的決定」,改投不燒油都電動車了?
「中東石油爹」和電動車的故事,還真不是一時興起。
讓馬斯克打臉 ,做 Lucid 大股東
記性好的網友可能還有印象,2018 年的時候,馬斯克曾信誓旦旦的要將特斯拉私有化,甚至公開在 twitter 上喊話「資金不是問題」。
如果當時馬斯克真拿出 820 億美元包攬了股東手裡的特斯拉股票,那如今世界上突破萬億市值的企業就少了一家。
「考慮以每股 420 美元將特斯拉退市,資金不成問題。
」
不過很可惜,最終資金真的成了問題。
讓馬斯克自我打臉的關鍵,就是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他們口頭答應了我」,「沙特 PIF 把我扔在公共汽車下」,多年後馬斯克對於這事兒還是耿耿於懷。
不知道如今的沙特 PIF 是否後悔自己當年放了馬斯克的鴿子,但是對於電動車領域他們一直是躍躍欲試的,一轉頭就投給了老牌「特斯拉殺手」——Lucid Motors。
2018 年,這家定位高端電動市場的美國車企剛剛在美國建完工廠,手頭資金正緊,正好成了中東財團看上的第一個「電動車標的」,沙特 PIF 投資了超過 10 億美元。
後來沙特 PIF 繼續追加投資,目前擁有 Lucid 60%以上的股份,是名副其實的大股東和大客戶:
在未來十年裡沙特阿拉伯政府承諾將購買 5 萬~10 萬輛車;Lucid 也正計劃在沙特建廠,預計 2025~2026 年完工,年產能 15 萬輛。
Lucid 這家「美國造車新勢力」身上的中東血統不隻沙特,這次向蔚來投資的阿佈紮比 CYVN,也曾在 2022 年 12 月投資 Lucid,擁有 7%的股份。
類似的資本層面投資還有很多:
2020 年,在小鵬汽車上市前的 C++ 輪融資名單中,卡塔爾投資局《QIA》和阿佈紮比的 Mubadala 認購了 1 億美元的優先股。
2022 年 12 月,天際汽車與沙特 Sumou Holding 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在沙特阿拉伯投資 5 億美元,設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和研發基地。
這背後的投資人就有沙特主權基金和阿美石油公司。
2023 年 1 月,阿佈紮比的 CYVN Holdings 向英國「電動車新勢力」Arrival 3 投資 1.5 億美元,擁有 3.1%的股份;Arrival 專門生產電動貨車和公共汽車。
2023 年 6 月,卡特爾投資局 QIA 和其他基金一起,向韓國動力電池公司 SK On 投資了 12 個億。
這個 SK On 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不過它剛跟福特合作在美國成了的動力電池廠。
可以說不隻是中國電動車企業,全世界的電動車企業,甚至電動車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是中東財團們投資電動車的首選目標,為什麼呢?
石油巨頭的野心 :
從投電動車 ,到造電動車賣電動車
中東的石油土豪們並不是一開始就盯上了電動汽車,更早盯上的是傳統汽車。
畢竟產汽油的投資燒汽油的,專業更對口。
比如,邁凱輪、阿斯頓馬丁、保時捷、帕加尼,甚至大眾汽車的股東名單裡,都有中東投資財團們的身影。
根據沙特方面的說法,這些傳統行業已經建立了很高的壁壘,巨頭們掌控話語權,他們隻能參與財務投資,賺點錢;隻有投資像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新興行業,才有機會參與到整個行業的建設中。
比如,沙特主權財富基金 PIF 與富士康合作,一起在沙特建立了沙特的第一個電動車品牌 CEER。
CEER 從BMW那裡買到了技術授權,將從 2025 年開始生產、銷售純電動車。
盡管目前在 CEER 的官網上並沒有看到車型的任何具體信息,不過富士康生產線上的蘋果汽車遙遙無期,沙特的汽車也許就先落地了。
沙特的目標很宏大,計劃到 2030 年每年能生產 50 萬輛電動汽車,到時候路上電動汽車占 30%。
基本上中東國家都有類似的 2030 願景。
咱們中國這些年一直在做「產業升級」,中東國家們在做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產業升級」:通過非石油領域的建設,減少在經濟上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畢竟石油、天然氣這種上天的恩賜總是有限的,最近幾年動蕩的局勢讓中東在石油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如何用有限的資源滾出無限大的雪球,才是中東財團們更關心的事情:投資電動車企、動力電池、光伏,甚至收購球隊、收購電競俱樂部英雄體育,都是這個目的。
所以,最近中東財團們與新勢力車企的新聞裡,不隻是投資,更多的是投資+合作:與高合共同研發、制造、銷售電動汽車;與天際汽車一起在沙特建研發和生產基地;Lucid 在中東建廠;比亞迪與以色列當地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合作……同時阿聯酋、約旦等國家也以各種補貼優惠政策吸引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在當地建廠、投資生產基地、簽訂大額訂單。
就像去年卡塔爾世界杯時,卡塔爾狂撒 2000 億來打造基礎設施一樣,投資電動車是用資金投入來換得產業和市場。
換個角度來看,就算資金投入最終沒能如願換來技術和市場,對於石油巨頭來說,新能源產業未嘗不是一種不錯的對沖投資。
最後
滿地石油的中東早以不是電動車市場的真空地帶。
今年 1~5 月,比亞迪在以色列市場占有率超過 7%,Atto 3《也就是元 Plus》單月銷量超過 5000 輛,成為新能源銷量排行榜的銷冠。
前不久,第二屆中東電動車展在黎巴嫩舉行,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電動車品牌來自中國,除了前邊提到的那些車企,吉利、上汽、奇瑞等國內車企也已經做好進軍中東市場的準備。
對於中東財團和中國電動車產業鏈說,一方手握資金,需要技術和產品;另一方手握汽車,正需要市場和投資,未嘗不是一種雙向奔赴。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