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的車有比亞迪的車硬嗎?

不一定。

比亞迪海豹的外觀就不多說了,設計風格和BMWi3截然不同,要更註重科技感的營造,它擁有封閉式的前格柵、隱藏式門把手等設計,氣場和BMWi3有所區別。

而且我了解到,海豹和BMWi3一樣,都有主動閉合式前格柵,在不同的場景下格柵會智能開啟和關閉。

很多人覺得這個功能沒啥用,但其實它對電動車的影響挺大的,比如在寒冷狀態下用車,主動閉合式格柵就可以關閉起來,抵擋迎風氣流不灌入車內,從而起到保暖的作用,相當於穿了『保暖背心』,提升熱效率。

主動閉合式前格柵還可以起到降低風阻的作用,主動閉合式格柵讓比亞迪海豹的整車氣動阻力系數降低了10-15counts。

此外,海豹本身就選擇了低風阻設計,它的車身有很多細節都針對風阻做出了優化。

比如說底盤,海豹的底盤在CTB技術的加持下,形成了純平的結構,一般的電動車因為電池包獨立於車身結構,往往和車身有一定的高低落差,會影響風阻。

但是CTB技術加持的海豹,電池和車身是一體化的,底盤也沒有多餘的起伏,氣流通過底盤時更流暢,所以海豹最終的風阻系數低至0.219cd,而BMWi3的風阻系數是0.24cd,不如海豹。

低風阻又有什麼作用呢?其實較低的風阻系數,對於加速性能、綜合續航都有影響。

像BMWi3,它的風阻系數在同級別車型中算比較低的了,加上它自帶的那臺總功率210kW的單電機,這才能做到零百加速6.2秒,比很多小鋼炮加速要快,讓我在試駕的時候感知到明顯的推背感。

不過比亞迪海豹的加速要更快,它不僅風阻系數更低,而且提供了雙電動機四驅性能版,最大功率390kW,零百加速才3.8秒,性能比BMWi3強很多,加速成績達到了跑車的水平。

而且我發現BMWi3在操控性上沒辦法勝過比亞迪海豹,尤其是在過彎道的時候,我感覺海豹的車身穩定性更好,這其實和海豹的車身設計、CTB技術都有關系。

原來比亞迪海豹和BMW一樣,都堅持50:50的前後黃金軸荷配比,這對於提升車輛的操控性是有一定幫助的,能提高操控上限。

而且CTB技術將電池和車身融合為一體,也提升了車身的扭轉剛度,讓海豹有了40500N·m/°的整車扭轉剛度。

這個扭轉剛度達到了什麼級別呢?一般來說,百萬級別的燃油豪車整車扭轉剛度門檻也就40000N·m/°,海豹的表現媲美了百萬豪車。

在高扭轉剛度的加持下,海豹的車身更堅固更不容易形變,從而進一步增強車身穩定性。

續航方面,BMWi3的續航比較短,但是比亞迪海豹的最大續航可達700km,比BMWi3的續航多了接近200km,這也說明比亞迪海豹更適合拿來跑長途。

當然,700km的長續航車型是海豹的後驅版本,而我體驗的四驅性能版,它的續航其實是650km,同樣比BMWi3的續航出色,也不輸給特斯拉Model 3的長續航版,達到了電動車中的第一梯隊水準。

而且比亞迪海豹的電池安全性是比較讓我放心的,它采用的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又有全新CTB技術加持,安全性相當高,被50噸重的卡車碾壓後,電池還能正常使用。

最後,在我開過3次BMWi3,以及試駕過1次比亞迪海豹之後,我發現定價親民的比亞迪海豹在產品力上,反倒超出了我的預期。

海豹擁有比BMWi3更強的性能、更長的續航、更硬的車身,關鍵價格還很實在,這或許這也是比亞迪海豹能大火的原因。

而且我覺得,德系豪華電動車似乎在『吃老本』,創新的方面不多,不像比亞迪海豹這樣的國產電動車,會研發很多新技術、新功能配置。

除此之外,你們覺得德系豪華電動車和國產電動車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如果讓你來選擇,這兩款車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