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鐵路三節車廂沖下大渡河致275人死亡或失蹤。

成昆鐵路北起成都,南至昆明,是西南地區的重要幹線鐵路。

這條鐵路始建於1958年,經過鐵道兵的艱苦建設,1970年建成通車。

由於成昆鐵路穿越崇山峻嶺,地形復雜,所以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對這條鐵路影響很大。

1981年7月9日凌晨,由攀枝花開往成都方向的442次列車,停靠在尼日車站。

該次列車上載有上千名旅客。

442次列車由於要避讓對向開來的211次列車,所以在尼日站臨時待避。

成昆鐵路三節車廂沖下大渡河致275人死亡或失蹤。

211次列車通過以後,凌晨1點41分,天上下著大雨,442次列車繼續啟動出發。

列車啟動後,尼日車站值班員通過鐵路電話與前方的烏斯河站聯系,以告知442次列車已從本站發出。

但是卻發現電話打不通,無法與烏斯河站取得聯系。

值班員判斷前方可能出現了問題,但是211次列車剛剛經過,按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

值班員雖然疑惑,但由於當時條件,442次列車上也沒有電話,所以無法與正在行駛中的442次列車取得聯系。

但當時前方鐵路確實出了問題。

成昆鐵路在大渡河上建有一座大橋,叫利子依達大橋。

由於當時上遊下暴雨,暴雨引發山洪。

當211次列車經過後僅僅4分鐘,凌晨1點30分左右,山洪帶著泥沙和巨石,相當於400多噸的沖擊力量,把一百多米長的利子依達大橋沖毀。

正在向利子依達大橋行進的442次列車對此情況一無所知,仍然正常向前行駛。

凌晨1點45分。

列車開進奶奶包隧道,出了隧道前方就是利子依達大橋。

在列車快出隧道時,司機王明儒突然發現隧道出口的護路房倒塌,並且看不到前方大橋橋面。

他立刻覺得不妙,前方鐵路橋肯定出了問題。

他馬上進行緊急制動,試圖讓列車停下來。

但由於前方是下坡路段,列車根本不可能在橋斷的位置前停下來。

列車司機王明儒和副司機唐昌華最在最後關頭拉響了火車汽笛,以和這個世界告別。

他們沒有選擇跳車,而是隨著列車一起沖向了斷橋,平靜的迎接了死亡的到來。

列車因為慣性向前沖去,並從斷橋位置沖下大渡河。

車頭及11、12、13號車廂掉入大渡河中。

9號、10號車廂被甩掉在岸邊。

8號車廂則翻倒在隧道口。

車廂內的人在睡夢中被巨大的響聲和震動驚醒,像疊羅漢一樣被堆疊在一起。

在尾部的司乘待班人員立即組織救援和自救。

他們用橋頭的備用枕木和列車上的窗簾等,灑上食用油,點起五堆大火。

冒雨搶救掉在岸邊的9號、10號車廂乘客。

12號和13號車廂是貨車和郵政車廂,11號車廂是乘客車廂,當時11號車廂被沖到對岸河灘上,斜著插在水中。

對岸大渡河橋守橋武警戰士和烏斯河站鐵路衛生所的女護理員等8人,很快趕到,他們立刻開始搶救11號車廂中的人員。

搶救人員隻發現車廂內最上面的7人尚有呼吸,他們奮力搶救出這7人後,11號車廂就被滾滾的大渡河水流沖走。

事故發生後,凌晨2點30分,鐵路局緊急派出救援列車奔赴現場。

凌晨3點,甘洛縣緊急動員,組織了一千多人的救援隊伍,帶著大批物資趕赴現場。

凌晨4點05分,甘洛駐軍某部接到救援電話,立刻集合隊伍。

組織560名軍人趕到甘洛火車站,並搭乘緊急救援列車趕赴現場救援。

成昆鐵路因此中斷運行15天。

經過兩千多名鐵路工人的晝夜搶修,直到半個月後才恢復運行。

三年以後,鐵路改道,鐵路局重新規劃設計的利子依達隧道建成通車,利子依達隧道繞過了易發泥石流的路段,避開了泥石流可能產生的風險。

本次事故共造成275人死亡或失蹤,是建國以來最嚴重的鐵路事故。

司機王明儒和副司機唐昌華被追認為烈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