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再次簽署了關於汽車業務的最新 EMT 決議,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五年』,並全面禁止華為品牌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
大家都好奇,華為將如何賦能汽車行業,又將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汽車行業的戰略位置。
5月27日,在AITO 舉行的問界第 10 萬輛量產車下線儀式上,我們注意到,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出席活動,並對這些問題作出回應。
華為不造車,並非『不造車』
當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時,業界很多人認為,華為可能不會再參與汽車企業的造車業務,很可能扮演智能配件供應商角色。
也有人感慨,華為此前在與車企合作中花費巨大,這樣『離開』將損失巨大。
要知道,華為早從2009年開始,每年投資100億元,7000多人,用於汽車相關技術研發。
華為也曾第一時間回應稱,華為目前與車企合作通過三種模式合作:標準化零部件模式、HI模式、華為智選模式。
其中,華為隻有與賽力斯采用的是第三種合作模式。
那麼,在華為重申『不造車』後,華為智選模式又將如何展開合作?
面對這些疑問,餘承東在出席活動演講時表示:『大家說華為不造車,其實準確的解釋是華為不單獨造車,但是華為不單獨造車,而是和車企一起造車,造好車,造最好的車』
餘承東在微博上也表示,『我們長期與車企深入合作,將華為領先的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創新技術,與車企的整車設計能力、產能資源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為消費者打造最好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華為與賽力斯將長期合作
今年3月,賽力斯推出了其獨立的新能源品牌『藍電』,以及網上出現華為技術人員大量撤離賽力斯的消息。
這些都讓業界對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出現擔憂。
對此,餘承東回應稱,華為和賽力斯合作是長期的、堅定不移的,即使可能會有磨合期有小問題,他相信智選車模式會開創一個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其實,餘承東所稱的較好商業模式並無道理。
據悉,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不僅開創了汽車行業合作新模式。
同時,基於這種模式,AITO問界在15個月時間實現10萬輛下線目標,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新能源品牌。
餘承東在發言中還講道,AITO問界做到了所有新能源車企的質量和口碑排名雙第一。
未來目標1000萬輛
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最新數據,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188.7萬輛,同比增長58.6%。
面對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華為有著怎樣的目標?對此,餘承東在談及AITO問界月銷售目標時表示,只要給華為一些時間,未來AITO問界肯定能完成單月10萬輛的成績。
這也預示著,華為與AITO問界合作的年銷售目標將超過1000萬輛。
餘承東還表示:『今天是從1到N的階段,隨著M5、M7高階智能駕駛升級,讓體驗有了更大提升,同時年底M9高階智能駕駛版上市,將成為1000萬元內最好的SUV』
餘承東公佈這一目標的底氣,來自對自身智能汽車技術的信心。
據悉,問界M5智駕版搭載了激光雷達+視覺的融合感知技術,帶來無限接近於L3的高階智能駕駛體驗。
這些技術更讓消費者感受到智能駕駛、智慧泊車等新體驗。
對於華為在汽車行業未來成績,如餘承東所言:『華為憑借三十餘年的深厚ICT技術積累,從產品的定義設計到質量品控,端到端跨界賦能,助力合作夥伴賽力斯迎來質的飛躍。
未來我們將加速從1到N,打造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質量,提升消費者滿意度,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