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都在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一個事實:車越平庸,賣得越好。

今天智己推了個低配版的LS7 Urban Fit,把中大型SUV打到了28.98萬。

車企都在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一個事實:車越平庸,賣得越好。

同一天,蔚來也搞了個『免費換電變付費換電』——相當於變相降價。

《不敢直接降,怕被罵》

從這兩年中國汽車的市值排名也能看出端倪,『蔚小理』三小龍輝煌不再,而比亞迪成了中國第一大車企。

乍一看,市值排名靠前的車企似乎主打的都是『經濟適用』,增程為王。

尤其比亞迪的暢銷似乎賞了自動駕駛整個行業一個大巴掌:『對賣車沒幫助,頂個球用』。

大部分普通車主還是在乎續航多一點,那些在智能化和電動化跑得太快的『高端車』,註定變成銷量平平的小眾車。

而智己和蔚來今天的這波動作,算是『平庸』市場下沉的開端,也是逐步將汽車與所有人貼近的過程。

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經濟下行,對中產階級影響最大,所以高端車賣不動了——這個觀點我是打個問號的。

新車續航宣傳都是800+km,『500+km』的平庸剛剛好?

電車續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之前理想『比1314多一公裡』的續航被炒得火熱。

諷刺的是,五菱MINI EV不到200km的續航,卻月銷3萬,還帶動了長安奔奔、上汽Clever等一眾A00小車。

那多少公裡的續航是最合適的?

有論文調研數據指出:80%的每日出行裡程在50公裡以下、95%的出行在100公裡以下。

一般城市裡面的家庭用車場景主要是上下班通勤、日常休閑出行、自駕遊、買菜、私用等情況,上班通勤的話,大城市中大部分人的上班距離都在6公裡左右,6公裡來回就是12公裡。

智己LS7 Urban Fit版本裝配的是77度的電池,他們給出的數據是:普通人平均日出行裡程是37km,一周下來,510km的續航夠夠的。

裡程焦慮固然會有,但假如大部分的用車場景都是在城裡,800+km的續航貌似『多了』200km。

就好像手機攝像頭,再怎麼升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使用體驗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價格適中的『平庸』車,才是市場主流?

很多車企在追求『頂配』——價格也隨著上浮,卻不一定看得到市場真正的需求。

這一幕在智能手機時代上映過一次了。

賣『廠妹機』的OPPO和vivo後來居上,現金流好到爆——一如今日的比亞迪。

去掉一些超出日常使用的功能,將價格打下;滿足用戶日常需求,又價格適中,才是真正的性價比。

拿智己LS7 urban fit來說,主要閹割掉的有:

·續航

·四驅

·空氣懸架+減震

·投影大燈+交互燈

·carlog

·激光雷達

·自動門

閹割後,比頂配便宜了整整17萬。

反過來,urban fit保留並且重點宣傳的功能,或許就是智己覺得『最不雞肋』的功能了。

·餘光感知:靠車機屏幕上的兩個攝像頭影像,幫車主拓展A柱盲區,還有車的側後盲區,對於新手來說確實重要,不用總探出頭去看周邊。

·⼀鍵智能泊⻋、一鍵貼邊、⼀鍵脫困、窄路循跡倒⻋:全都是新手司機的福音《當然泊車做得好壞另說》。

泊車不用多解釋,一鍵貼邊是指靠邊停車的時候,總擔心外側突出來太多;一鍵脫困是指車輛在要開出車位的時候,位置不夠大,拐不出來;窄路循跡是指不小心開進來一個窄路,要倒車出來。

·⾼速NOA:能避免錯過高速的出口,在高速上一繞就半天,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此外,前座的前窗玻璃還是超⼤視野,初用起來有點硌得慌的方形方向盤,整排升降的屏幕…雖然右後座的零重力座椅沒有了,但車後廂可以完全放倒,變成一個大床房。

用智能汽車做社交?靠譜嗎?

智己在車機推了兩個社交應用:

Say Hi是『陌生人社交』,相互不認識的車主跟車主之間如果在路上遇到,地圖導航上會蹦出來一個『Hi』,而且在APP裡會『成功匹配』,你可以選擇發信息給對方,有點Tinder那味了。

奇幻島組隊出遊是在車機上弄了個實時對接,方便組隊出行,雖然很多導航地圖軟件都有類似功能,但在車機弄一個原生的,使用體驗還是好很多的。

《但估計不能跨品牌,使用場景有點限制了》。

回到題目,在我看來,無論智己還是蔚來的動作,舍棄多餘功能的價格找平,是對消費者的進一步貼近。

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侯聰. 基於出行特征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能耗評價與優化[D]. 清華大學,2014.

流轉記錄

17810379459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