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BMW憑什麼再下一城?

東三省地區作為中國以往乃至如今重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承載了中國鋼鐵、機械、煤炭、電力等等眾多重要產業與資源的制造開采以及研發,而作為貫穿老百姓衣食住行中『行』的汽車工業,在東三省地區也是極為發達。

從過去到現在,東三省地區的汽車生產基地,締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銷量神話,也助力了中國汽車工業從零到有的發展,不過在汽車消費需求改變、產品迭代、方向轉換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有許多以往極為輝煌的車企由於未能與時俱進,逐漸走向落寞,但是坐落於遼寧省沈陽市的華晨BMW鐵西工廠,卻在時代浪潮洶湧的沖擊以及後起之秀的追趕下,助力BMW品牌在中國愈戰愈勇,成功站上了頂峰。

新能源時代,BMW憑什麼再下一城?

為何在多數合資車企節節敗退的當下,BMW仍舊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創造新的銷量紀錄,將競爭對手們甩在身後,華晨BMW鐵西工廠又有何種能耐,助力BMW所向披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來到了遼寧沈陽,借著2023 BMW南區工業溯源文化之旅的機會,去探尋問題的答案。

產品搭載理念 讓未來『可以預見』

都說產品是一家企業的立足之本,也是企業核心理念的載體,而聊起BMW,大家率先會想到的一定是有著BMW鮮明特色,代表操控的BMW3系《參數丨圖片》。

的確,作為BMW品牌的當家車型,BMW3系在銷量以及口碑上,都為BMW品牌的成長奠定了非常紮實的基礎,而如今電氣化的浪潮洶湧來襲,作為世界一流車企的BMW當機立斷,在『當家花旦』BMW3系的基礎上推出了對應的純電車型——BMWi3,而這款車型也成為筆者探訪華晨BMW鐵西工廠前的開胃小菜。

在新能源汽車逐漸普及,用戶體量逐漸增加之後,有許多人在開過這類車之後會說:『新能源車與駕駛樂趣完全不沾邊』作為一位燃油車『發燒友』,筆者長期以來也有著這樣的想法,不過此次與BMWi3的邂逅卻給了我全新的體驗。

說起來湊巧,由沈陽市區前往華晨BMW鐵西工廠的路線涵蓋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顛簸的鄉鎮道路,多樣的路況正好給了筆者全面感受BMWi3的機會。

出發之時恰逢沈陽早高峰,而BMWi3靈敏順暢的動力調校就成了車流中穿行的一大幫手,輕點油門,動力來得果斷且平順,再配合上BMW一貫優秀的底盤調校工藝所賦予這臺車的精準操控,可以說i3這款車型賦予了一臺3系更加強大的動力,同時保持了一臺3系應有的操控,做到了又快又好開。

而在駛上高速公路之後,按下方向盤左側的輔助駕駛控制開關,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功能進入運行,BMWi3便進入了十分智能的狀態,既能夠主動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適時加速減速,讓高速行車變得輕松且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BMWi3的方向盤上還配備有監測功能,即便開啟輔助駕駛,用戶也需要至少時刻將一隻手握在方向盤上,否則會觸發報警,這項看似不起眼的功能也為輔助駕駛模式下的行車安全,再上一把鎖。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小夥伴會表示,輔助駕駛和優秀的動力表現是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必需品』,BMWi3有,也是理所應當。

但是筆者認為,BMWi3最難能可貴的在於,它能夠將新能源汽車所具備的優勢發揮完全,同時還能夠讓這臺車依舊保留有濃濃的『BMW味』,依舊是一臺代表者駕趣的3系,這一點正是如今許多新能源汽車所不具備的,也讓筆者看到了BMW真正用心打造新能源車的態度,這樣的態度,也讓BMW在新能源時代下的未來藍圖,變得更加可以預見。

精益綠色數字化 讓『可持續』開花結果

在體驗過了BMWi3極為均衡且讓人驚艷的綜合表現之後,筆者不由得對打造這款車型的華晨BMW鐵西工廠更多了幾分敬意,同樣的,也多了幾分好奇,鐵西工廠如何為BMW在華之路賦予如此強大的能量呢?在華晨BMW鐵西工廠的一位負責人提到『精益、綠色、數字化』這三個關鍵詞時,筆者豁然開朗。

筆者此次參觀的工廠為華晨BMW鐵西工廠旗下最新的裡達廠區,該廠區是BMW集團在中國沈陽生產基地的第三個整車工廠,主要負責BMW3系尤其是BMWi3的生產制造。

在參觀工廠時,映入眼簾的是體量巨大的全自動化生產線路,靠著無數的全自動化機械臂,裡達廠區實現了超高的自動化生產率,在零部件生產裝配的前端,工人基本隻需要為設備裝載物料就能實現生產,其塗裝車間機械臂所配備的AI系統能夠在100秒內拍攝超十萬張照片,並通過圖片對漆面的質量進行識別檢測,保證產品的質量,而這樣通過科技所實現的『超級精準』僅是裡達廠區的一個縮影,在包括沖壓、總裝等車間在內的區域,精益求精始終是鐵西工廠所秉持的原則。

而在綠色層面,華晨BMW鐵西工廠在近幾年間已經鋪設了2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體量如此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從生產用電端,為BMW實現節能減排。

據悉,這部分太陽能板每年所產生的零碳電力可供9000個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電,而未來華晨BMW鐵西工廠還將擴建12萬平米以上的太陽能板。

除去生產端的節能減排以外,在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仍未佈局的動力電池回收端,BMW也早早的就做好了佈局。

2017年,BMW就建立了動力電池編碼回收系統,通過與中國工信部首批白名單企業華友循環的合作,BMW已經能夠實現對新能源車車載動力電池的終身監控,並實現了車輛退役之後從電池回收、運輸、拆解、分類到二次利用的一站式解決。

眾所周知,廢棄的動力電池若是不能得到妥善處置,將有可能造成土壤甚至是地下水的污染,而BMW早已做到了『未雨綢繆』。

至於開頭提到的『數字化』,從裡達廠區的建設就能體現出來。

在裡達廠區建設之前,BMW方面就通過Epic Games虛幻引擎3D創作平臺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算,多次預演了工廠建設的整個過程,基於這樣的操作,體量龐大的裡達廠區僅用時兩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投產,比預計時間縮短了6個月,構建了真正的『工業元宇宙』工廠。

除此之外,廠區內1600個用於檢測生產工程的多功能攝像頭、超1200臺的智能機器等等配置,統統彰顯出了華晨BMW鐵西工廠裡達廠區高數字化的理念。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緊跟時代步伐,將數字化與廠區合二為一,這也是裡達廠區乃至整個華晨BMW鐵西工廠的強大之處,而在『精益、綠色、數字化』三者的加持下,BMW未來的可持續性也正在逐步『開花結果』。

2018年,BMW在華銷量仍為BBA中的倒數,但在2019年之後,BMW便開啟了狂飆模式,已經連續四個年頭穩居中國豪華汽車品牌銷量冠軍的寶座。

而通過此次BMW南區工業溯源文化之旅,筆者已然明了,任何一次成功都絕非偶然,能夠在競爭愈發激烈,行業出現巨大變革的時間點反敗為勝,並且實現長勝,靠的正是BMW長期以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這一理念的背後,離不開華晨BMW鐵西工廠等國內廠區的默默堅守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