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運動化操控,你一定會聯想到BMW這個品牌,倘若再具體到車型,3系一定是絕大多數人的完美答案!沒錯,BMW3系自上市之初,就被打上了『運動王者』的標簽,紮實的底盤調校,獨特的後驅樂趣,都給Bimmer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以及養車成本的日益加劇,人們的購車理念逐漸變的飄忽不定。
喜歡性能,但又得顧忌油耗,想要完美操控,但又想兼顧舒適性。
可話說回來,這世上哪兒有這麼均衡的車存在啊?先別急於下定論,因為華晨BMW首款『帶電』的3系誕生了!
改頭換面 再塑經典容顏
BMW i3在整體外觀設計上的確做出了不少突破。
全新設計的倒L型車燈,不僅造型變得更加犀利,辨識度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封閉式的前格柵,以及車標外部那一抹幽靜的藍色,仿佛也在時刻提醒你它扮演的電動身份。
前保杠的造型不僅有著M家族的影子,下方主動控制的進氣口,還能將它的風阻系數再降低0.03。
車身側面的線條簡潔流暢,尤其是下側一條鋒利的線條從車頭一直延伸至車尾,形似高爾夫球桿的造型,也巧妙的和翼子板下方為空氣流動設立的鯊魚鰓完美融合。
19英寸的雙色輪轂不僅樣式足夠討喜,低滾阻的設計也讓它的電能消耗變的更低。
尾部的設計與沖擊力極強的前臉相比,給人更豐滿更柔和的視覺效果,保杠下方凸起的擴散器,在強調空氣流通的同時,又不失運動感。
此外,與車身同色勾勒出的外部邊框,也讓人一眼就能把辨認出它就是『電3』。
一體式懸浮曲面屏 真香
當你坐進i3的那一刻,我想你一定會為之震驚。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塊和iX、i4同款的一體式懸浮曲面屏,它的出現不僅是科技與豪華的代表,也是BMW對於開啟電動化時代的一個標志性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M運動型的方向盤不僅尺寸拿捏的到位,就連握感也做的尤為舒適,但貪心的我仍迫切希望,要是能有個電加熱功能就更完美了。
中控臺的佈局從照片可以看出,電動的i3取消了很多實體按鍵,將全部功能都集成在這套最新的BMW iDrive操控系統上。
整體的UI設計很新穎,色彩渲染很立體,操作起來也很簡潔,並不會出現那種多層級菜單帶給駕駛者的瑣碎感,而且當你需要切換駕駛模式時,它的菜單界面呈現出的效果也格外搶眼。
新增的微信車載版、騰訊小場景2.0等中國本土化的應用App,也是考慮到國內用戶的日常剛需,綜上所述,在內飾設計以及功能配置方面,我覺得可以給予i3一個五星好評。
得力於長軸的優勢,這也使得i3的後排乘坐空間變的尤為寬敞,接近三米的軸距,在同級別車型裡絕對能占據主導優勢。
而且它的後排坐墊經過了加長,靠背也做了加厚處理,對於乘客的腿部、腰部支撐都更到位,新增的軟性頭枕也能讓乘客的脖頸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家人一個更寬大、更舒適的乘坐空間。
CLAR平臺 油電共生
除了考慮到乘客乘坐舒適度以外,對於駕駛者的駕控感受也同樣得以兼顧。
靈活的操控,完美的動力響應才是它的拿手好戲。
眾所周知,i3出自BMW引以為傲的CLAR架構,和其他品牌的模塊化平臺不同,這個架構成功打破了每個車系都要獨立研發的困境,在這個龐大的架構之下,不僅囊括了純電、插混、輕混以及燃油車的全面開發。
拿今天的主角i3舉例,它的後懸架得以充分優化,後軸佈置的電機和副車架也盡可能不占用太多空間,在車輛剛性和輕量化之間都能做到完美平衡。
駕駛樂趣 層出不窮
動力層面,i3搭載了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技術及勵磁同步電機,70kWh的電池組,CLTC續航為526公裡,零百加速6.2秒。
單看賬面數據,可能覺得它的提速並不快,但真正駕駛起來的體感,卻能給你額外的驚喜,尤其當車輛中段加速時,那種推背感還是格外明顯的。
我一直在告訴自己,它是一臺如假包換的電動車,沒了內燃機的它,理應就是安靜的。
但i3在車體、門板甚至輪胎選材上,又額外添加了更多的隔音材料,再結合低風阻的輪轂和車體結構,當車輛行駛在柏油馬路,或是林間小道時,如果不是模擬聲浪在耳邊回響,那份獨有的幽靜保準能讓你大吃一驚。
整臺車的懸掛系統采用了HRS液壓回彈減震技術,調校偏運動,對於路感的反饋也相對清晰。
過一些坑窪不平的路面時,避震器給到駕駛者的反饋很幹脆,並不會有拖泥帶水的現象出現。
而且這臺車的後軸還配備了自適應空氣懸架,結合低重心的電池組佈局,在保障舒適性的同時,依然能提供更加靈活、更穩定的操控性。
在高速和城市主幹道行駛時,我開啟了i3配備的L2駕駛輔助系統。
像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剎車、前方碰撞預警這些主動安全裝備,在日常駕車使用起來還是尤為輕松的。
車距保持自動剎車傳遞給乘客的力度,掌握的相當友好,不僅不會出現急剎車點頭的現象,而且對於前方路況的預判也做的相對到位。
綜上所述,哪怕你是個馬路新手,也能輕松駕馭這批小電馬。
此外,這臺車不僅有運動、舒適、節能三種駕駛模式,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駕駛習慣進行自定義,其中包括轉向力度的輕重,動能回收的力度等等。
當我將轉向力度調至運動,把動能回收的層級調至自適應,別說,開起來的感覺確實不一般,這樣的搭配秘籍,有機會你也可以親自試一試。
安心續航 充電不焦慮
不僅駕駛操控、乘坐表現優異,電池的續航也沒讓我們失望。
雖然隻是開著它在城市裡通勤,沒有山路甚至也沒有太多的激烈駕駛,但在這冷風刺骨的寒冬下,它的電池電量依舊保持的很出色。
兩個熱泵管理系統在低溫環境下,能對電池組進行最大程度上的保溫,當開啟動能回收後,i3也會順勢轉化成電能監督員,不但可以控制駕駛員腳踩電門的深度,還能幫你有效把控電量的流失,這波操作還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此外,它的充電速度也很快,當車輛續航還有50公裡左右時,我們將車輛開往帶有國家電網快充的停車場為它補給電量。
從20%充到80%的時長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吃個飯的時間電量就搞定了,確實很令人安心。
提到i3的充電方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如今BMW公共充電網絡在全國已接入超過45萬個公共充電樁,覆蓋全國320多個城市。
如果家中具備充電條件,還可以選擇安裝充電墻盒,外觀不僅小巧,還可支持最高21kW的充電功率,再結合My BMWApp智能互聯系統,真正讓充電變的更簡單也更快捷。
試駕小結
目前BMW旗下的純電動陣容可謂十分強大,從進口的iX、i4、i7,再到國產的i3、iX3,消費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和需求,來挑選適合自己的車型。
作為豪華品牌BMW的電動車款,i3在純電市場的競爭力還是非常強的,這其中包括品牌影響力,以及配置、續航、操控所帶來的多重優勢。
那麼話說回來,如果你有30多萬的預算,熱愛家庭但骨子裡仍存在一份對駕控的極致渴望,那麼這臺帶電的i3不妨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