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對於中國市場,來自國際上的各類『脫鉤』言論甚囂塵上。
但從客觀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每年仍以正增長的速度前進,事實上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
如今,伴隨疫情形勢愈發明朗,更多的有利因素有望被激活。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消費表現表現雖不夠強勁,但外商直接投資一直處於歷史高位。
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FDI》創下了1810億美元的紀錄,同比增長21%。
2022年前6個月FDI同比增幅更是高達24%。
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看來,中國經濟形勢需全面客觀去解讀,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總體面臨大的壓力是不爭的事實。
他指出,要實現經濟穩增長,需做到『宏觀經濟要穩住、微觀經濟要搞活,外部《國際》壓力要抗住』三點。
李稻葵表示,今年一些國際企業,如大眾、BMW在中國追加投資,它們針對國內市場投資電動汽車設施,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他認為,近日國家出臺的擴大內需政策《《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從中長期來看是很必要的。
就汽車消費而言,新車、二手車、摩托車等消費都需要升級,現在都有一些制約性因素還沒解決,這些可以通過改革來實現,所以將來大有可為。
中國作為連續多年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市場,對各大跨國車企來說存在巨大的機遇。
同時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車企發揮創新力的最佳場所。
投資尤其是跨國投資已用真金白銀給中國經濟前景及營商環境做了投票。
BMW的『家在中國』,即以中國客戶和中國本地的發展需求為導向,將中國合作夥伴及用戶當作家人看待,保持與中國社會的同頻共振。
其最有力的展現是源源不斷地投資加碼。
今年6月份,華晨BMW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即裡達工廠》正式開業,該項目總投資150億元人民幣,創BMW在華歷史上單項投資之最,成為BMW持續踐行『家在中國』承諾的又一力證,也彰顯出BMW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長期發展的堅定信心。
11月份,BMW還宣佈將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在BMW沈陽生產基地進行動力電池生產的大規模擴建。
此外,BMW集團深入構建強大的產業鏈體系,今年陸續宣佈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的新合作項目。
其中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有關圓柱電芯的合作超百億歐元。
多項投資表明,BMW集團在大變局中,向中國市場投射出了堅定的信心。
實際上,多年來中德經貿合作持續快速發展。
至2021年,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自2015年以來一直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2021年,中國在歐洲的進出口總額《2350.9億美元》中,近五分之一都來自德國。
而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光學儀器成為中德貿易往來的主要商品。
2021年,德國出口中國汽車商品額達265.86億歐元,成為出口中國最多的商品。
德國車企對中國的投資也一直在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