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BMW電動轉型為時已晚?他們如何用各自的方式創造未來?

在現有的傳統汽車公司中,豐田和BMW在電動化戰略上存在明顯差異。

有必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現在的汽車產業趨勢。

豐田雖然新任CEO剛上任,但仍然堅持電動汽車是碳中和的手段。

BMW正在以2025年為目標開發新級別平臺為前提,不僅是電動汽車,還包括內燃機和混合動力等多動力系統。

但市場批評兩家公司的電動汽車戰略為時已晚。

盡管如此,豐田依然能達到1000萬銷量,在傳統汽車企業中,股市市值最高。

BMW2002年的銷售額增長了28.2%。

電動車的比重也在加快,達到18.1%。

本篇文章,我們將分析豐田和BMW電動策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豐田和BMW電動轉型為時已晚?他們如何用各自的方式創造未來?

【各家車企完全不同的電動化戰略】

目前在傳統汽車企業中,對電池電動汽車最積極的是大眾集團。

包括大眾品牌在內,在奧迪、保時捷等地部署了多種細分和類型的電池電動汽車,擁有最多的電池電動汽車陣容。

接下來是現代汽車和起亞。

雖然開發電動汽車專用平臺比通用汽車晚,但陣容構建速度較快。

現代IONIQ 5和IONIQ 6在2022年和2023年的世界汽車大獎上被評為年度最佳汽車,吸引了市場的視線。

現代汽車集團宣佈,捷尼賽思品牌將從2025年以後隻生產電動汽車。

捷豹品牌也將在2025年以後隻推出電池電動汽車。

其次,通用汽車將從今年開始正式從雪佛蘭Volt等油改電車型轉向專用電池電動汽車。

福特憑借福特野馬mach-E和F-150 Lightning相對較快,但因產品缺陷問題遭遇停產。

當然,銷量低於預期。

凱迪拉克和林肯都計劃在2030年以後隻部署電池電動汽車。

在美國市場,現代起亞的電動汽車銷量排名第二,福特上升到第二,這沒有意義。

與排名第一的特斯拉差距太大。

有比這更引人註目的數據。

也就是說,沒有轉換為專用電動汽車的豐田和BMW在量產品牌和高端品牌中分別占據銷量第一的位置。

豐田2022年銷量為1048萬輛,遠遠領先大眾864萬輛,史上最高紀錄。

豐田品牌銷量超過960萬輛,超過了其他所有企業的整體銷量。

今年集團整體銷售也增加了8%,預計為1138萬輛。

BMW同期以215.2665萬輛《集團239.9632萬輛》超越梅賽德斯賓士的202.6220萬輛《集團204.39萬輛》和奧迪的149.123萬輛,連續兩年在高端品牌中排名第一。

對於這種銷量的差異,可以有多種分析。

隻是直觀的分析顯示,消費者不想擺脫習慣。

從BMW第一款電池電動汽車iX和i4以及旗艦車型i7的造型設計就可以看出。

即將上市的5系轎車也堅持傳統正統轎車的設計。

豐田的混合動力發揮著這樣的作用,對充電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有『心理』抵觸感的消費者依然購買豐田。

當然,豐田的銷售增長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幾乎所有市場都保持著銷售網絡。

通用汽車和福特撤出了歐洲市場,現代汽車集團也因在中國和俄羅斯市場的低迷而無能為力。

【豐田的優勢是多樣性】

豐田雖然更換了CEO,但在根本方向上沒有變化。

豐田對日本汽車產業表示:『多樣性才是優勢』他強調說:『從轎車到輕型汽車、大型《商用》車、兩輪車,沒有幾個國家擁有如此多樣的汽車公司』在技術方面也積累了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多種技術。

在需要這些技術的地區生存是『日本汽車產業的全方位戰略』。

汽車產業的本質是減少二氧化碳,而電動汽車等是其手段。

實現的手段取決於發展情況。

【BMW的多動力系統戰略將持續一段時間】

BMW則是以電動汽車為中心,正在開發Neue Klasse,目標是2025年量產。

雖然是為電池電動汽車設計的,但不僅可以開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還可以開發內燃機車。

驅動方式也可以對應AWD、前驅,後驅。

也就是說,依然是一個平臺可以實現所有動力系統的概念,但新類別是以電池電動汽車為優先的體系結構。

Neue Klasse主張,其最終目標是匹配先進的發動機個控制制造成本,並承諾在低功耗方面實現大幅飛躍。

【加強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陣容】

同時,豐田和BMW正在致力於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豐田正在開發EV模式行駛距離200公裡的插電混動汽車。

BMW將在新款5系推出可在EV模式下行駛101公裡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兩家公司也在投資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BMW即將推出X5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憑借Mirai在該市場提高存在感的豐田還在推進商用氫燃料電動汽車的量產。

兩家公司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合作。

基於這種多樣性,碳排放量設定了10年內達到33%、2035年前達到2019年的50%、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豐田將在2030年之前向汽車電池投資1.5萬億日元。

其中1萬億日元用於將生產能力增加到200GWh,是目前容量的33倍。

比現有目標增加了10%以上。

另外,以將每輛電動汽車的電池費用減少一半以下為目標,將在研發上投資5000億日元。

【降低成本,是BMW和豐田面臨的挑戰】

從銷量數據上看,豐田和BMW目前處於優勢地位,但不知道它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很明顯會改變。

在此過程中,將與很多新能源企業展開產品競爭力之爭。

特別是在絕對銷量上大幅落後的豐田,需要努力改變市場、準確地說是用戶的認識。

降低生產成本也是重要課題,特斯拉的優勢在於努力的降低生產成本,甚至還會推出2.5萬美元的電動車。

對此,BMW提出戰略目標是『Lean.Green,Digital』(精益、綠色和數字化)。

認為未來的汽車制造需要新的總體思路。

Lean體現了效率、精密性和極度的靈活性。

Green體現了可持續性、資源效率和循環性。

Digital是人工智能《AI》以及在虛擬化數據科學中積極使用數字化。

專註於生產專業性,追求降低成本。

豐田計劃利用優勢改變工作方式,將流程數量減少一半。

利用互聯技術和自動駕駛檢測的無人搬運車將轉換為高效的生產。

也就是說要徹底改變工廠生產方式。

這也與到2035年在全球所有工廠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有關。

所以豐田和BMW,大家都在為生存而采取各自的方式。

誰也不知道今後的正確答案,誰也無法預測未來。

但是這些汽車品牌,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創造一個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