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現盈利!BMW都推不動的激光雷達,為何禾賽科技成功了?

5月24日,禾賽科技公佈了第一季度的財報。

禾賽展示的數據簡單粗暴,標題是,『實現盈利,收入新高!』內容則是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3%,激光雷達交付量同比增長402.9%,營收和交付量超過了六家國際上市同行公司的總和。

當然了,禾賽科技的總盈利依然隻有16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賣一顆雷達僅賺46元。

但不管怎麼說,確實已經盈利了不是?

首次實現盈利!BMW都推不動的激光雷達,為何禾賽科技成功了?

禾賽科技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激光雷達企業,而它的同行們別說盈利了,大部分連正常的維修都很難做到。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禾賽科技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鼻祖』都撐不住,曾是行業黑洞

對於投資界來說,激光雷達可以說是有名的『黑洞』。

過去這十來年,無數次資本興致勃勃入局,然後就是一系列知名企業的倒下。

最典型的就是ibeo,它最初是德國傳感器巨頭SICK的激光雷達部門,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1線激光雷達。

隨後Ibeo開始與法國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合作,並在2010年推出了首款車規級激光雷達SCALA。

在激光雷達這個行業內,ibeo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鼻祖。

就是這樣一家老牌企業,在去年十月份已經正式申請破產。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另外幾家行業巨頭身上,去年12月份,另外一家激光雷達明星企業Quanergy Systems申請破產。

而其他幾家公司,比如Velodyne、Luminar、Innoviz等等,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

之所以激光雷達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此慘淡,其實還是與其產品的特殊性相關。

作為一個必須前裝上車的重要零部件,激光雷達的成功量產要經歷漫長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最早的技術實現,也有中間的產品樣件化和工程化,還有最終的測試、調校。

這裡面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數,一旦出現意外很可能前面所做的全部歸零。

而一款激光雷達產品從研發到用到汽車上,往往要經歷好幾年的時間。

這其中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極有可能在產品推出的瞬間就已經落後於市場。

因此對於激光雷達企業而言,這甚至不是一個九死一生的行當,極有可能是整個行業都死掉。

此前BMW就曾經為Innoviz站臺,要知道BMW可是極少為零部件初創公司站臺的,BMW對Innoviz大加贊賞,強調激光雷達是一個真正的L3級系統中絕對必要的組件,曾經引發不小的熱度。

但饒是如此,BMW依然沒能說服自己的業務部門大量采購激光雷達,站臺也就站了個寂寞。

《2》禾賽科技的秘密,小本生意?

前面說了,連BMW這樣的巨頭推激光雷達都不成功,那禾賽科技又是靠什麼來實現盈利的呢?答案是堅持『小本經營』。

首先是理念。

幾乎所有人、所有企業都將激光雷達當成某種黑科技,通過激光器發射光並照射在物體的表面,然後接收器接收回波成像,這個技術的難度確實不小。

但禾賽科技卻將技術攻關當成自己『份內』的事,一直強調的是與主機廠共贏。

在禾賽科技入局後,激光雷達的價格一路下跌。

從2019年開始,激光雷達的價格已經從17,400美元跌到了500美元,當然了,禾賽科技的毛利率也從70.3%跌到了40%以內。

但就靠著越賣越便宜,禾賽實現了市場獨占和營收不斷增長。

再就是不唯線數論。

我們經常看到『64 線』、『128 線』、『等效 300 線』這樣的描述,指的是激光雷達內部激光器的數量。

在行業內不斷卷線數數據的時候,禾賽科技卻提出過多的線數會導致激光雷達的體積越來越龐大,而且成本極高,根本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車企應該因地制宜。

同時禾賽科技還用上了目前行業內最前沿的芯片化技術,將128組激光收發模塊集成到幾顆非常小的芯片上,這樣一來128線激光雷達也能變得小巧。

再就是禾賽科技從成立開始就確定了自建工廠戰略,這幾乎與其他所有的同類型企業背道而馳。

禾賽科技的解釋是這樣的,歷史上本就沒有任何一家激光雷達企業做到大規模的車規級交付,那也意味著所有的企業都沒有相應的制造經驗,那如何能找到合適的代工廠呢?自建工廠可以把控從產品設計到最終交付的全流程,在源頭上把控各個生產環節,這樣最終才能產出高性能、高可靠性與高性價比。

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很『蠢』,成本投入高、回報周期長,而且生產上還要不斷磨合、調試與優化。

但從結果來看,禾賽科技已經成為唯一一家大規模量產車規級激光雷達的企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挑戰特斯拉,還是被特斯拉挑戰?

因為出色的感知能力,激光雷達普遍被認為是智能駕駛重器。

但也有不少企業並不看好激光雷達的未來,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它在2021年拿掉了毫米波雷達,2022年又拿掉超聲波雷達,馬斯克更是直言,『誰用激光雷達,誰完蛋!』

此前大疆也推出過一套自主開發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就是在沒有高精地圖,也沒有激光雷達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實現城區的記憶行車,以及市區的領航駕駛。

這套系統被搭載到了寶駿KiWi EV《參數丨圖片》上,之前功夫汽車也有試駕過,其在市區中低速情況下的無感介入表現非常出色。

而對於大多數的L2和L2+級ADAS系統而言,雙目攝像頭與4D毫米波雷達的組合使用已經能實現絕大多數的功能,甚至車速100km/h的主動剎車都能控制在100m以內剎停。

如果算法技術發展,也許未來真的不需要激光雷達,尤其是在它的價格是4D毫米波雷達數倍的情況下。

但禾賽科技也並非毫無機會,它的AT128激光雷達已經將價格做到了500美元以內,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並且依然維持著高速迭代。

如果禾賽科技將激光雷達的價格下探到300甚至是100美元以內,那麼整個行業的拐點將會真正到來。

畢竟特斯拉們有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歸根到底還是為了降低成本,並且效果似乎並不算好。

實際上最近美國媒體爆出特斯拉Model Y正在用Luminar激光雷達開發全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去年年末特斯拉也向FCC遞交了毫米波雷達文件,普遍認為HW4.0至少會接入4D毫米波雷達。

如果激光雷達的價格進一步下降,這些所謂純視覺方案的擁躉,遲早也是會『回頭』的。

《4》功夫拍案

雖然起源於美國矽谷聖何塞,並且選擇了在美股上市,但禾賽科技很顯然是一家中式氣質明顯的科技企業,勤勉、刻苦、致力於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多數同行們還在卷參數、炒噱頭的時候,禾賽科技選擇了從最基礎的制造和實用出發,通過自己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成功將激光雷達的價格打了下來,並最終實現了盈利,打通了這一商業模式。

只要能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和交付能力,也許智能駕駛技術也即將能迎來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