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發佈Robotaxi概念車、混合派單打法……打開網約車市場更大想象空間。

隨著自動駕駛不斷發展,成為未來移動出行的關鍵的同時,也為整個共享出行市場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近日,滴滴自動駕駛舉辦開放日活動,分享了對自動駕駛運營的探索和思考。

在此次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發佈了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公佈了在技術、硬件、量產以及新業務探索方面的進展。

據悉,其首款量產車型計劃於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創新豐富Robotaxi服務:與車企共同定義量產無人駕駛網約車

在此次開放日現場,滴滴自動駕駛發佈Robotaxi概念車:DiDi NEURON。

據介紹,DiDi NEURON獨創車內機械臂,可實現車內外的多種服務,如:提行李、遞水、叫醒等。

具體來看,在空間上,Neuron取消駕駛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間。

據介紹,在車輛總長度不變的前提下,相較普通網約車內部空間提升50%,腿部空間提升86%,乘客甚至可以在車內『一鍵躺平』。

從功能來看,Neuron獨創了車內機械臂,可為用戶提供拎行李、遞水、叫醒等服務;車內搭載大屏交互系統,設計了會議、遊戲、影音、街景介紹、氛圍選擇等模式;車外創新性用智能交互五聯屏代替了傳統車燈,可更為直觀、便捷地顯示車輛轉彎、到達、充電等狀態。

此外,頂翼門+側滑門的設計,可在提升開關門安全性的同時,增加乘客上、下車的舒適度。

車輛硬件方面,Neuron搭載了21個攝像頭、8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

動力系統方面,Neuron通過將輪轂電機與無人網約車結合,使得四個輪胎可實現靈活轉向,可實現更小半徑轉彎、斜向行駛等功能,應對網約車常見的狹窄道路的掉頭、錯車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開放日上,孟醒還公佈了滴滴自動駕駛量產的最新進展:其正結合新能源整車企業能力,共同定義和量產無人駕駛新能源網約車,已在Robotaxi產品定義、車型平臺選擇及座艙與智駕系統開發等方面合作。

『首款車型將於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孟醒如是說。

在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看來,混合派單的共享出行網絡,是自動駕駛技術走進人們生活的最佳路徑。

▍高築自動駕駛壁壘:已實現L4自動駕駛全棧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在此次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發佈了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分別為:『北曜Beta』激光雷達、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

激光雷達作為實現高級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具有精度高、3D建模能力強等優點,因此也被業內稱為『自動駕駛的眼睛』。

此次滴滴自動駕駛和北醒公司聯合研發的滴滴北曜Beta,是國內首個2K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擁有每秒300萬高點頻、超512線、橫向120°及縱向25.6°的超大視場角等性能特點。

再看Orca虎鯨,其作為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可量產化的三域融合計算平臺,打造車載超級中央計算單元《SCCU》,將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網聯域三域融集成至一體。

據介紹,相比於上一代硬件,Orca虎鯨計算平臺成本下降88%、整車空間體積減少74%、核心元器件數量減少61%、線束數量減少33%。

這也意味著,其自動駕駛車的後備箱可再多容納一個20寸行李箱,同時,整車裝配時的人效比提升7倍。

『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技術,特別是核心關鍵技術,必須要自主可控,而且是全鏈條全環節的自主可控。

只要中間存在一個環節缺口,就意味著潛在的風險』有行業人士曾分析認為。

而在此次開放日現場,據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透露,滴滴自動駕駛對於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大規模的仿真系統、大規模的機器學習平臺等在內的L4自動駕駛全棧核心技術,已實現完全自主可控。

▍打開更大想象空間:滴滴自動駕駛物流收入突破億元

當前,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是兩個最為常見的開放道路場景,這也成為多數自動駕駛企業、科技巨頭所瞄準的主攻方向。

其中,高速公路場景的典型產品為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

在此次開放日現場,滴滴自動駕駛首次宣佈已將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拓展至幹線物流貨運領域,這便是滴滴自動駕駛的創新業務——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

據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負責人韋峻青介紹,基於滴滴自動駕駛的雲平臺和技術中臺能力,KargoBot自2021年開始持續推進幹線貨運的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和針對大宗商品的商業化運營,並研發了混合無人化解決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

據介紹,上述方案由配備人類駕駛員搭載輔助駕駛方案的領航車輛,以及多輛L4級自動駕駛卡車構成,可更好提升商業運營中各類長尾場景和復雜交互的處理能力。

活動現場,韋峻青首次公佈了一段KargoBot從天津到內蒙古全程1049公裡無接管的視頻。

視頻中,KargoBot的卡車歷經白天黑夜,通過積雪、結冰、修路路段,以及國道、高速、收費站、匝道、隧道、城市廠區等環境,全程後排安全員僅虛握方向盤,不幹預卡車駕駛。

目前,KargoBot已有超100臺自動駕駛卡車,並在天津和內蒙古之間進行常態化試運營。

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計物流收入已突破1億元。

『自動駕駛技術在貨車中的應用能有效改善司機的駕駛體驗並增加安全性,並顯著提升物流效率及降低能源消耗,社會意義巨大』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另據國聯證券研究表示,高速幹線物流被認為有望率先實現自動化駕駛,成為技術落地的優先場景之一。

從經濟效益與安全角度來看,智能駕駛對商用車的價值更加突出,一旦功能與商業模式成熟,其普及速度將會更加迅速。

▍角逐網約車下半場:自動駕駛成為未來移動出行關鍵

當前,自動駕駛成為未來移動出行的關鍵,而共享移動出行網絡則是將自動駕駛變為現實的關鍵。

另據國泰君安分析認為,在網約車市場中,真正的顛覆可能來自無人駕駛時代,將徹底改變生產效率及成本結構。

以滴滴出行為例,其早在2016年便開始佈局自動駕駛。

其中,自動駕駛采用混合調度模型,可滿足全天候出行場景。

此前,2020年6月,滴滴出行已在上海進行相關試點。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安全也作為自動駕駛發展的關鍵詞。

據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介紹,當前,滴滴自動駕駛已連續安全運營1020天。

今年年初,滴滴自動駕駛在國內推出24小時無間斷自動駕駛服務。

對於大規模網約車運營場景,滴滴自動駕駛推出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可自動化滿足車輛在運營過程中的需求,如:自動出車、接單、回港。

同時,機器人還可智能化地對車輛進行沖洗、充電、檢測、停放等,全流程自動化率達90%。

據介紹,『城市泛化引擎』則幫助滴滴自動駕駛車輛解鎖更多復雜城市場景。

通過搭載了一系列作用於感知、預測、規劃決策等多個技術模塊的前沿技術方法,能針對區域擴充時所遇到的復雜車流以及長尾場景做定向優化,大幅提升魯棒性,加強技術的可泛化性。

截至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在上海和廣州提供運營服務,作為網約車出行服務的補充,送駕裡程、送駕時長、每小時單量等體驗和效率指標都在持續向網約車靠近。

當前,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網約車行業已進入下半場存量市場競爭。

『中國網約車市場已走過最初的盲目爆發式增長、淘汰賽,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

未來,中國網約車市場如何創新商業模式至關重要』有行業資深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