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業務之於滴滴是一項兼具進攻與防守的業務,它呈現的想像空間巨大。
盡管目前眾多無人駕駛公司生存艱難,但無人車業務天然和滴滴的業務高度契合。
兩年不露面,並沒有遲緩滴滴自動駕駛的進程。
文丨智駕網 老賈
編輯|浪浪山的小豬妖
滴滴的網約車服務雖然每天保持著24小時持續運營的節奏,但滴滴管理團隊遠離媒體視野已有兩年時間。
上市、退市,App下架到恢復上架,有如一道輪回。
今天滴滴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面向媒體的《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活動開始之前,程維低調現身坐在第一排安靜地看完了整場發佈會。
他沒有上臺,也沒有發言,發佈會甫一結束則隨即消失了。
沒有留下一張影像。
但他的自動駕駛團隊在上海車展之前向外界展示了滴滴自動駕駛自2020年開始連續運營1020天至今,其自動駕駛版圖的三個成果和一個目標。
01.
首款無人車量產車型計劃在2025年接入滴滴網約車
這三個成果即是一款概念車,兩個硬件,一項新業務:
1、展示了首款基於無人駕駛的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這是基於滴滴對未來網約車出行場景的思考的產品。
2、發佈了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
3、首次公佈Robotruck《自動駕駛卡車貨運業務》: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正式亮相,截至今年3月,其累計物流收入突破了1億元。
一個目標,即是其首款無人車量產車型計劃在2025年,也就是兩年後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所謂混合派單即是,當用戶通過滴滴呼叫網約車時,接單車輛可能是傳統車輛也可能是Robotaxi。
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CEO張博在開放日上表示,混合派單的共享出行網絡,是自動駕駛技術走進人們生活的最佳路徑。
當前滴滴已在部分城市區域開放了混合派單。
『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嘉定》、廣州《花都》的指定區域內實現混合派單。
即起終點均在區域內的訂單,用戶能在滴滴App上直接看到’自動駕駛’選項並叫車』張博說。
智駕網打開滴滴App確實發現了『自動駕駛』選項,點擊進入之後顯示的車輛離活動所在地在20多公裡之外的嘉定。
當前,在上海嘉定可選擇的Robotaxi上下車站點已超過100個之多,在廣州花都區可選擇的站點相對較少,僅有十餘個。
在這兩個區域,均是24小時全天運營,同時要樂意乘客在18-70周歲之間。
不過,目前這一服務依然沒有進入到收費階段,從商業落地的進度上而言,落後於在北京亦莊測試的百度蘿卜快跑等競爭對手。
據了解,目前滴滴在廣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城市共擁有的自動駕駛車輛超過200輛。
這一規模在眾多初創Robotaxi公司中屬於中遊水平,不算多也不算少。
從進度來看,這兩年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是不是落後了呢?
如果從2016年滴滴開始推動自動駕駛研發,到2019年自動駕駛團隊獨立為公司完成初始融資,再到2020年啟動Robotaxi運營,滴滴自動駕駛的每一步都是走在探索的前沿,而近兩年存在感不高,其實並非進度落後,而是因為其它原因。
這其中,今年年初滴滴自動駕駛在國內率先推出的24小時無間斷自動駕駛服務,其實是一大亮點。
它真正將Robotaxi效率放到最大。
讓一款車實現24小時全天服務,意味著有專業的團隊維護車輛。
滴滴的解決辦法是用無人化的運維中心解決無人車的維護問題。
這就是著眼於大規模網約車運營場景打造的國內首家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
它可以自動化滿足車輛在運營過程中的需求,自動出車、接單、回港。
港內的機器人可以智能化地對車輛進行沖洗、充電、檢測、維修、保養,停放等,當前的全流程自動化率據稱已達到90%。
在技術維度,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提出了『城市泛化引擎』概念。
它幫助滴滴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解鎖更多復雜城市場景。
通過搭載了一系列作用於感知、預測、規劃決策等多個技術模塊的前沿技術方法,能針對區域擴充時所遇到的復雜車流以及長尾場景做定向優化,大幅提升魯棒性,加強技術的可泛化性。
從目前的試運營結果來看,首先在連續運營至今的1020天沒有發生安生事故,其次,在試點城市上海和廣州兩個區域作為網約車出行服務的補充,其送駕裡程、送駕時長、每小時單量等體驗和效率指標都在持續向網約車靠近。
當然從智駕網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樣本量依然太小。
如果基於以上數據將全場景的混合派單時間定為兩年之後的2025年顯然有些過於樂觀。
不過以張博、 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以自動駕駛為信仰的年輕團隊呈現的信心則讓人相信,這一天並不會太過遙遠。
王傳福關於『自動駕駛扯淡』的言論,以及地平線餘凱十年內L3也不會實現的預言對滴滴自動駕駛團隊沒有影響。
02.
DiDi Neuron概念車自帶的機械臂最具原創性
在開放日活動中,最具看點的是DiDi Neuron概念車和自動駕駛貨運業務。
DiDiNeuron概念車從設計思路上與百度去年發佈的Apollo RT6相似,即基於完全無人駕駛場景去掉方向,通過大量的屏幕強化人車交互。
這款車從設計風格上更為大膽,除了『一鍵躺平』等常規套路,也增加了不少原創類的場景設計,與當年和比亞迪聯合發佈和首款定制網約車D1要更有未來范兒和移動機器人的感覺。
它最大的特色即是車內有一條靈活的機械臂,它被孟醒稱為無人駕駛時代的『管家』。
它通過語音控制可以為用戶通提供提行李、遞水、叫醒等服務。
這一設計瞬間讓這款車有了靈魂和情感,確實很出彩。
車內搭載的大屏交互系統,設計了會議、遊戲、影音、街景介紹、氛圍選擇等模式。
車外用智能交互五聯屏代替了傳統車燈,可以更為直觀、便捷的地顯示車輛轉彎、到達、充電等狀態。
另外一項人性化設計是采用了頂翼門+側滑門的組合設計,一方面大大提升了開關門安全性,同時也可以讓更高大的人上下車,孟醒表示姚明來了也一樣可以順利上下車。
不過這款車發佈之後隨即在網間引發了爭議。
主要是它的配置。
在車輛硬件方面,全車設置了21個相機、14個雷達,其中8個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
在造車結枸上采用了 模塊化、易插拔的設計。
動力系統方面,通過將輪轂電機和無人網約車結合,四個輪胎能夠靈活轉向,能實現更小半徑轉彎、斜向行駛,可相對輕松地應對網約車常見的狹窄道路的掉頭、錯車場景。
但是單看8個激光雷達,這款車的成本絕不會低於百萬元。
如果滴滴 2025年接入滴滴網絡混合派單系統的車輛是基於這款概念車,那麼肯定是實驗性質,這樣的高成本顯然不可能實現大規模鋪貨。
但這裡再說一句,那個機械臂確實很治愈。
相信屆時一定是個浪漫的適合年輕人談戀愛的上佳之地。
不過, 滴滴自動駕駛也強調,對於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的量產無人車正在結合新能源整車企業能力,共同定義和量產無人駕駛新能源網約車,已在Robotaxi產品定義、車型平臺選擇及座艙與智駕系統開發等方面合作。
相信屆時一定是一款兼顧安全與成本的車型。
03.
發佈兩款智駕硬件目的也是為了嘗試供應商模式
孟醒首次發佈的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
其實都是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出的。
滴滴北曜Beta是滴滴自動駕駛和北醒公司聯合研發的國內首個2K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它擁有每秒300萬高點頻、超512線、橫向120°及縱向25.6°的超大視場角等性能特點。
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調節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規模式、視場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種模式,不僅200m外感知輪胎等低反射率物體清晰的輪廓,還可以根據場景需求自適應地調節局部區域或全局的分辨率,提升激光雷達在不同環境下的感知效果。
Orca虎鯨則是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行業首個量產化的三域融合計算平臺,打造車載超級中央計算單元《SCCU》,將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和網聯域三域融集成至一體。
相比於上一代硬件,虎鯨計算平臺成本據稱下降了88%,整車空間體積減少74%,核心元器件數量減少了61%,線束數量減小了33%。
它的意義是自動駕駛車輛的後備箱能再多容納一個20寸行李箱,同時,整車裝配時的人效比提升了7倍。
04.
首次公佈自動駕駛卡車
最後我們重點說一下自動駕駛貨車業務。
這是 滴滴自動駕駛首次宣佈已將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拓展至幹線物流貨運領域,它是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部門的最新產品: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
這一業務是KargoBot在2021年開始推進的。
滴滴在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負責人韋峻青演示了一段KargoBot從天津到內蒙古全程1049公裡無接管的視頻。
視頻中,KargoBot的卡車歷經白天黑夜,通過積雪、結冰、修路路段以及國道、高速、收費站、匝道、隧道、城市廠區等環境,全程後排安全員僅虛握方向盤,不幹預卡車駕駛。
總之對外呈現的是技術的穩定性已足夠可靠。
當然,當前能做到這一點的Robotruck並不鮮見,隻是他們有個共同的難題,沒有收入,生存困難。
而KargoBot神奇的是,目前其擁有的超過100臺自動駕駛卡車,已在天津和內蒙之間開始了常態化的試運營。
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計物流收入已經突破了1億元。
對於滴滴的體量來說,1億元的收入並不驚人,但對於Robotruck來說,這則是相當驚人的。
KargoBot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韋峻青表示,這是其團隊創新性地研發了混合無人化解決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
該方案由配備人類駕駛員搭載輔助駕駛方案的領航車輛,以及多輛L4級自動駕駛卡車構成。
也不是說由一輛有人的Robotruck,帶著多輛無人駕駛車輛共同上路。
韋峻青解釋說,這種方式可以 大幅提升商業運營中各類長尾場景和復雜交互的處理能力。
這不得不說是技術和聰明的頭腦結合的產物。
不過,韋峻青隻進行了動畫演示,沒有真實場景的影像,其真實效果如何尚待驗證。
從資本市場和媒體來看,滴滴管理團隊的露面比他們展示了什麼更讓人尋味。
而從開放日上相繼進行演講的張博、孟醒、韋峻青三位年輕人依然保持著當初的熱情和一定將無人駕駛落地的信心。
時間並沒有消磨這些青年人的鬥志。
而從無人駕駛的商業路線來看,在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舉辦同天的上午,小馬智行舉行了類似的技術分享,小馬智行CFO兼技術商業化負責人王皓俊首次介紹了智能駕駛業務《POV》的發展時間線:2021上半年,純視覺方案和多傳感器的輔助駕駛方案相繼上路測試;2021下半年,與NVIDIA合作開發的Orin版域控制器樣件下線,也開始了基於這款域控的高速NOA和城市NOA路測;ADC產品在去年三季度拿下新石器定點並交付,四季度工具鏈和軟硬一體項目拿到OEM定點。
從以上內容,可見滴滴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明星公司小馬智行,以及百度等競爭對手的進度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
基於網約車強大的平臺數據,滴滴推廣無人駕駛有先天優勢,在這一領域,滴滴依然是天然站在C位的玩家。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