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偽命題!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6大預測。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面對著疫情波動、芯片短缺、動力電池漲價等難題,但仍展現了行業變革的無窮生機與活力,全年銷量大幅增長,自主品牌百花齊放,頭部企業更是掀起了出海熱潮。

那麼,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走向何方?

預測1:自動駕駛是偽命題

王傳福曾說過:『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行業下一個十年的風口,隻是眼下這個風口現在刮的卻是寒風。

今年四季度以來,國內Robotaxi翹楚小馬智行裁撤上海數據團隊,吉利億咖通撤掉自動駕駛部門;國外估值曾達70億美元的Argo AI,宣佈關閉運營。

圖森未來年底宣佈大規模裁員。

背靠通用的自動駕駛企業Cruise首席執行官Kyle Vogt對外稱,『自動駕駛行業已經從極端樂觀轉向極度悲觀』進入寒冬期,自動駕駛行業如履薄冰。

究其原因,高階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難。

商業化落地難幾乎是AI企業的通病。

目前蔚小理、華為、特斯拉在做的輔助駕駛系統均屬於L2,小馬智行、Waymo、百度Apollo、Cruise的主營業務屬於L4。

低階L2的商業化前景,無法撐起L4的高階夢想。

以圖森未來為例,面對2022年上年485萬美元的營收,卻虧損2.2億美元。

對於自動駕駛公司而言,除了數據量爆炸式增長,存儲成本快速上升外,現實場景中總有一些邊角案例,社會民眾對L4公司要求高甚至不允許出錯,也就致使路測沒有終點。

在自動駕駛這條賽道,有靠山的企業,如Waymo、Cruise還能勉強度日,沒靠山的隻能節衣縮食,自生自滅。

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公司開始從L4降維至L2,試圖打入輔助駕駛系統市場,來做車企的生意。

步步高董事長、企業家段永平在網絡平臺上關於自動駕駛的一段話,筆者深以為然。

『我覺得自動駕駛20年內估計搞不掂,但輔助駕駛可以做得蠻好。

過去20年連個全自動生產線都沒搞定。

完全自動駕駛可比那個要難大概一萬倍吧!』

預測2: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低增長

高增長是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最顯著的特征。

2022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573.3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07%。

去除受疫情嚴重影響的4月,全年單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速都在70%以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2022年1月的17.0%提升至11月的36.2%。

新能源汽車是在今年經濟下行,消費低迷背景下為數不多的超級增量市場。

據乘聯會預測,在沒有燃油車車購稅減半政策的情況下,2023年乘用車總體零售約為2060萬輛,較今年零增長,依靠乘用車出口增量,2023年批發銷量增長1%。

而對明年新能源車整體發展樂觀,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可達到840萬輛,增幅達30%。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短期單月滲透率已經高達36.2%,根據乘聯會預測數據,2023年平均單月批發銷量為70萬輛,相比最新2022年11月的72.8萬輛,從環比增速角度看,幾乎沒有增量,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最快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市場將迎來2023年的低增長。

預測3:比亞迪大力『出海』

2022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遙遙領先,1-11月國內市場份額高達31.3%,也就是說市場上每賣出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比亞迪,說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代名詞都不為過。

11月,新能源汽車車型零售銷量排名top10中,有7款車型是比亞迪的,1-11月,新能源汽車車型累計零售銷量排名top10中,有6款車型是比亞迪的。

比亞迪憑借著其產業鏈優勢,動力電池、半導體的自供自給使其具有低成本優勢,同時高性價比帶來的銷量大增,規模效應進一步攤薄比亞迪營業成本,形成有效正反饋。

比亞迪12月份銷量繼續攀升,高達23.5萬輛,全年累計售出186萬輛新能源汽車,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自動駕駛偽命題!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6大預測。

單月23.5萬輛的銷量,可謂無敵。

根據比亞迪當前的產能規劃,2022年底,比亞迪投產規模約達到320萬輛,已經非常接近12月單月銷量,比亞迪國內市場的低增速將不可避免,對比亞迪而言,未來『出海』將是其持續拓展銷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得不走的路。

預測4: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回落

2022年7月舉行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吐槽稱:『動力電池成本已占到我們汽車的40%-60%,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曾慶洪還指出,大部分新能源整車廠都處於虧損狀態。

的確,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除了比亞迪外,其餘大都處於虧損狀態。

動力電池成本占整車比例高,高昂的動力電池價格是眾多造車新勢力遲遲無法盈利的重要原因。

根據野天鵝網數據,2020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僅為4萬-5萬元/噸,2021年初達到7.2萬元,而至2021年底已漲至28萬元/噸。

進入2022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繼續快速上漲,3月一度突破50萬元/噸大關,之後略有回落,但8月下旬再次開啟上漲模式,11月一度逼近60萬元/噸大關,目前約為55萬元/噸。

也就是說,與2020年相比,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兩年內暴漲逾十倍。

在供給緊張的背景下,動力電池產業鏈中下遊企業不再『各司其職』,而是爭先佈局上遊,搶奪話語權。

BMW、大眾集團、雷諾、通用、福特、特斯拉、豐田等企業積極下場搶礦,其舉措包括直接入股礦業公司或礦業項目,以繞過電池廠商直接與礦商簽訂原材料供應合同。

再看國內,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廠商也競相出手,在全球買礦。

其中,寧德時代在印尼與兩家當地企業合作開采紅土鎳礦。

不願『為寧德時代打工』的廣汽集團,也於11月宣佈聯手礦商成立合資公司。

筆者認為隨著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增速放緩,以及上遊原材料產能持續釋放,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將會持續回落。

預測5:結構性缺芯繼續

2022年,車規芯片供給緊繃程度有所降低,但其整體依然保持高景氣,高端車規芯片產品依然短缺。

全球汽車市場深受缺芯影響,據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簡稱AFS》公佈的數據,截至12月4日,由於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汽車數量高達約418.6萬輛。

AFS表示,歐洲和亞洲地區遭受的沖擊最大,近期大部分減產都來自這兩個地區,其還預計,由於芯片供應不足,12月全球各地區還有可能再減產20多萬輛汽車,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將攀升至439.3萬輛。

車規芯片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穩定性』,其需要2-3年嚴苛認證才能進入汽車供應鏈,也因此車規芯片擁有著5-10年超長供貨周期。

在此條件下,『芯片—汽車電子—整車』便形成了強綁定供應鏈。

最為關鍵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下,整個汽車產業鏈迎來重構,『新能源汽車-芯片』的產業鏈生態還沒有建設完善。

2023年車企結構性缺芯或將繼續,車規芯片的短缺是一個長期命題,在解決的過程中也重塑著產業鏈格局。

目前汽車缺芯問題的解決已經進行到行業共商共計的白熱化階段,破而後立往往是事物發展的新起點。

預測6:巴菲特清倉減持比亞迪

特斯拉和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標桿企業,在2022年都遭遇了大股東或基石投資者的減持。

早在今年4月、8月,馬斯克先後出售價值約為85億美元、69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收購推特以後,11月馬斯克連續三個交易日減持特斯拉,12月連續三個交易日再度減持,馬斯克今年來已售出逾9400萬股特斯拉股份,均價243.46美元/股,總值約229億美元。

減持後,馬斯克仍持有特斯拉約13.4%股份,仍然是最大股東,馬斯克表示2025年前不再減持公司股票。

而另一方面,比亞迪也遭到了股神巴菲特的減持。

11月22日港交所官網顯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11月17日減持323萬股比亞迪H股,均價195.42港元/股,套現6.3億港元。

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持前,巴菲特共持有2.25億股比亞迪H股。

截至11月17日減持後,巴菲特持有比亞迪H股已降至約1.76億股。

總體計算,巴菲特減持比亞迪H股累計套現達109億港元。

2008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斥資2.3億美元收購了比亞迪10%的股份,呆坐14年後,大幅減持比亞迪,不得不讓人思考股神是否要和比亞迪徹底分手? 巴菲特價值投資賣出股票有三個情形:高估、基本面變壞、有更好的替代。

很顯然比亞迪的基本面沒有變壞,且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擁有超1000億美元準現金,巴菲特並不缺錢,所以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的原因隻有一個:高估。

如果比亞迪的市值沒有明顯的下跌,預計巴菲特將繼續減持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