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為風口續命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但是風停了,還能展翅翱翔的,就是雄鷹。
伴隨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二、三季度的經濟形勢持續低迷。
央行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7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僅為756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191億元,創近6年以來新低。
盡管這一趨勢在8月、9月得到反彈——8月新增社融2.43萬億,新增人民幣貸款1.25萬億;9月新增社融3.53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2.47萬億元。
但市場經濟遭遇的重創很難短期內得以修復。
股神巴菲特曾說:『隻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排除掉短期非理性的市場因素,真正值得投資的賽道和企業會脫穎而出。
所以,在蕭條的經濟環境和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仍然有企業持續獲得資本青睞。
據IT桔子統計,70家企業在兩年內獲投了5輪及以上融資,這些企業分佈在芯片半導體、汽車交通、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領域。
明星標的已經出現在芯片半導體和汽車交通領域。
過去兩年裡,地平線、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能鏈等智能出行上下遊的科技公司,估值已達數十億級,並躋身獨角獸行列。
這些領域與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高估值背後的強勁支撐。
一路走來,出行賽道不斷創造一級市場的估值神話。
自動駕駛作為集智慧出行與人工智能兩大風口於一身的明星賽道,也憑借大量資本的持續湧入和不斷積累,實現從技術向應用的破局。
商業落地,正在成為自動駕駛從概念走向普及的下一個關鍵命門。
光環轉移
從2021年尋求上市時作為估值120億美元的獨角獸,到如今上市計劃擱置、關鍵人才離職、卡車業務調整,估值跌落為不甚理想的85億美元,小馬智行在一些業內人員看來正在褪去『光環』。
究其原因,恐怕要歸結為小馬智行早期路徑上的『誤區』——在技術上過於激進,追求直接躍升至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層面又過於保守,以資養業,難以抵禦市場競爭的真槍實彈。
須知進入新領域,初創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除了技術,其供應鏈、夥伴關系、客戶等要素共同決定了面對市場時的綜合競爭實力。
唯技術論者面臨市場競爭,很可能因為盲目追求技術上的極致,付出了更多成本,從而喪失市場先機,更難以實現商業閉環。
在另一邊,技術可達、市場所需,這兩項條件為自動駕駛商用車賽道的火熱做足鋪墊,乘用車自動駕駛的『光環』,也逐漸開始向商用車賽道轉移。
2022年8月23日,百度生態下新能源智能卡車公司DeepWay宣佈完成4.6億元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聯想創投、光躍投資、建信信托等參與投資。
DeepWay首輪外部融資,即創下智能新能源卡車公司最大融資規模紀錄。
自動駕駛商用車賽道隨之一觸即發。
在資本和自動駕駛從業者眼中,商用車場景有望成為自動駕駛入局者眼中,承接了無處安放的自動駕駛技術,讓其有了商業化落地的可能。
在2022年,包括礦區、港口、幹線物流、特種場景在內的多個場景,均已陸續實現自動駕駛商用車的商業化落地。
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伯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楊揚告訴億歐汽車,公司已實現礦山場景的商業落地。
除為礦山業主或運輸隊提供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礦車的前裝量產、後裝改造外,伯鐳科技還提供自動駕駛運力服務,如今每年能夠實現數千萬元的營收。
對於自動駕駛行業的市場化落地進程,領駿科技創始人兼CEO楊文利表示,自動駕駛行業從時間和市場成熟度兩個維度來考慮分為四個階段,2021年以前是核心供應鏈成熟期,2021-2025是小規模商業化,2026-2030是商業格局重塑,2030年後將進入自由市場競爭的發展格局。
『長板』理論
在過去,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一定律或許不再適用於分工日益精細的當下。
致力於商用車自動駕駛貨運賽道的小馬智卡,其母公司小馬智行一度以自動駕駛技術見長,CEO樓天城更是在清華校友圈中素有『樓教主』的美名,曾在谷歌總部從事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相關研究,2016年加入百度美國研發中心,成為百度最年輕的T10級員工。
然而這位技術大牛和他的智駕團隊,卻屢屢在商業上碰壁。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小馬智卡以商業落地為核心目標,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中國外運成立青騅物流,又與三一重卡成立合資公司,形成自動駕駛公司、物流公司以及重卡制造商的智慧物流『黃金三角』。
分工協作、揚長避短,是時下高精技術領域構築競爭壁壘的生存之道。
『自動駕駛公司,最終是需要將算法變成產品』智行者CEO張德兆告訴億歐汽車,為了填補中間存在的鴻溝,自動駕駛公司除了算法本身,還要具備包括供應鏈、質量管理、生產制造,甚至市場營銷相關的其他能力。
能力與成本和精力相對應。
如何將有限的成本精力分配給企業運營所需的各項能力,以及如何快速嫁接獲得自己原本所不具備的能力,成為考驗公司管理者的核心問題。
抓大放小,在構建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吸引互補性合作夥伴,是一條相對高效、成本可控的發展路徑。
比如,對於戰略上需要快速落地的自動駕駛公司來說,產品的先進性和智能化固然重要,但技術在具體場景發揮價值,使其穩定、可靠,連續無故障地工作,其重要性大於追求技術水平本身。
以致力於礦區場景的自動駕駛公司伯鐳科技為例,其差異化競爭力在於對大型礦車線控底盤的改造,以及電動化能力。
自主掌握線控底盤改造技術,既能夠規避與供應商合作時權責不清的問題,又能將技術與實際需求相對應。
同樣致力於礦區場景的踏歌智行,則在感知上采取多源異構融合的方式,通過專註感知能力提升,逐步從礦區的封閉場景擴展到礦區的半開放場景,計劃後續擴展到相關的開放場景。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智行者則專註構建通用型無人駕駛大腦,在其他能力方面積極與場景方和相關夥伴合作。
張德兆告訴億歐汽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know how,每個行業水都很深。
所以我們要看清自身組織能力,往後退,聚焦到自動駕駛技術本身』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吸引優勢產業夥伴互補,正在成為未來自動駕駛行業的主流發展態勢。
生態比拼
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從技術冒頭到商業落地,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不同時期幾經輾轉。
隨著自動駕駛的高速發展,部分軟硬件/商業目標已經無法由單一企業獨立完成,需要產業鏈多方協同配合。
因此,自動駕駛行業也在形成風格各異的生態圈。
伴隨『自動駕駛生態圈』的逐步成型,生態圈模式正在取代大包大攬式全能型企業,幫助產業內的各賽道相關利益者共同建立價值平臺,通過平臺撬動其它參與者的能力,使這一系統能夠持續創造價值。
在當下,以『生態圈』為單位的落地模式,在很多場景都已初見成效。
以落地場景中相對普遍的礦山場景為例,由於礦山內作業環境艱苦,勞動力不足且存在安全隱患,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被寄予極大期望,也最容易實現落地推進。
事實上,普通工人已經可以像打遊戲一樣,在調度中心遠程管理挖礦現場。
而在技術得以落地的背後,離不開自動駕駛公司與主機廠、場景方所共同構建生態圈的通力合作。
在伯鐳科技看來,生態圈內各方能夠緊密合作,是基於各自均具備相互優勢。
比如主機廠擅長生產制造和維護穩固的礦山業主關系,同時在設備可靠性方面很有優勢;而場景方能夠幫助明確業務重點,提出場景需求;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則在算法和電動化方面獨具實力。
據楊揚介紹,伯鐳科技也在積極構建產業生態,2022年與同力、濰柴、宇通等主機廠在前裝車、落地項目等方面均有深入合作。
而圍繞『5G零碳智能礦山』建設,伯鐳科技也將與國家電投、華為和主機廠共同合作,發揮各自的技術價值。
在技術的前瞻佈局上,伯鐳科技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聯合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同時支援能源學院設立獎學金扶持,在高校、產業內實現產學研聯動。
未來,伯鐳科技希望將露天礦山場景擴大到低速封閉場景,除礦山外,港口、農業、工業園區,包括邊境跨境物流也都在其考慮和調研進程中。
事實上,背後產業生態實力的競爭,已經成為自動駕駛公司實力競爭的潛臺詞。
以友道智途為例,盡管其周歲未滿,但作為上汽集團在智能駕駛商用車領域的佈局,繼承了上汽生態圈的產業實力,很快拿下東海大橋智能重卡『減員化』運營訂單。
而上汽在友道智途、飛凡、智己和享道Robotaxi四大轉型業務的全面推進,更是將『拼生態』這一行業定律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更多致力於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來說,商業化落地和構建生態在前途未卜的當下,更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抓手。
楊揚告訴億歐汽車,未來,2025年可能將是批量商業化落地的節點,伯鐳希望穩紮穩打先把礦山大本營做好,再去拓展更多的市場份額。
結語
當前經濟的緊張局勢,正在倒逼風口行業自證價值。
對於自動駕駛這樣兼具高技術含量和未知市場前景的新興領域,商業化落地,即最直觀的印證方式。
對於自動駕駛公司來說,若想在產業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持續輸血,源頭無非兩點:商業營收、資本扶持。
無論從何種目的出發,商業化落地都是中短期內自動駕駛公司必然實現的重要目標。
億歐汽車認為,自動駕駛企業協同發展並搭建生態圈,不僅可以更高效地解決當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量產、商業化等難點,也能助其打造出一套成熟的、可自我調節的自動駕駛生態系統,加速自動駕駛產業進步,為未來智慧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自動駕駛生態圈的建設中,自動駕駛細分賽道的企業競爭,也將伴隨產業發展進程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