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衛隊為啥看上了馬斯克的『星鏈』? | 京釀館 。

在日本埼玉縣朝霞訓練場參加檢閱儀式的日本自衛隊方陣。

圖/新華社

6月25日,據《參考消息》援引日本《讀賣新聞》獨家消息稱,日本自衛隊有望啟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提供的『星鏈』《Starlink》衛星互聯網服務,目前已經著手開始測試。

《讀賣新聞》報道稱,日本防衛省認為,現有日本自衛隊通信體系缺乏近地空間通信中繼手段,需要采用新技術加以彌補。

自今年3月以來,日本自衛隊已開始測試『星鏈』系統,測試范圍遍及陸自、海自和空自,並已在全日本范圍內部署了10個『星鏈』基站,『這一開發工作已持續了一段時間』。

報道還稱,為應對他國在戰時可能攻擊衛星的事態,日本擬強化通信能力,自衛隊也正朝著利用美國等他國軍事衛星的方向進行協調。

為此,日本防衛省2022年即宣佈加入美國主導的防衛通信衛星等多邊共享框架,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盡管《讀賣新聞》也承認,日本自衛隊對該媒體要求證實或澄清的書面申請迄今為止不置可否,但仍然給出了『如果一切順利,日本自衛隊將於下一財年啟用‘星鏈’』的斷語。

日本自衛隊真的看上了馬斯克的『星鏈』?

日本自衛隊為啥看上了馬斯克的『星鏈』? | 京釀館 。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一直遭受來自各方的質疑。

圖/新華社

俄烏戰場給『星鏈』打了個大廣告

和傳統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不同,『星鏈』采用發射大量近地軌道小衛星的方法,試圖為傳統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無法正常服務的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

自問世以來,馬斯克便力捧『星鏈』模式,稱其『有能力改變人類連接互聯網的方式』。

2022年2月,俄烏軍事沖突爆發。

開戰伊始,俄羅斯便憑借軍事優勢和制空權,對烏克蘭軍、民用通信系統進行了不遺餘力的破壞。

為此,時任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通過推特向馬斯克求援,呼籲馬斯克迅速向烏克蘭提供『星鏈』。

隨後,馬斯克就高調宣佈,『‘星鏈’已在烏克蘭被激活,更多終端源源送達』。

此後一段時間,『‘星鏈’救了烏克蘭』的神話不脛而走,在激勵烏方士氣同時,也為馬斯克及其『星鏈』打了一輪價廉物美的『促銷廣告』。

眾所周知,『二戰』後的日本,軍事上嚴重依賴美國,美國對軍用通信系統的選擇也會影響日本的取舍。

本月稍早,五角大樓表示,美軍將啟用『星鏈』系統作為軍用通信系統的補充,並『業已簽署了合同』。

但對此也有聲音指出,《讀賣新聞》實際上混淆了概念:雖然在烏克蘭戰場熱熱鬧鬧打了一輪廣告,但『星鏈』信號不穩定,『不能真正滿足前線軍事通信的嚴苛要求』,而馬斯克向軍方兜售的,實際上是『星鏈2.0版』,是被定名為『星盾』《Starlink Starshield》的衛星服務。

也就是說,隻有『星盾』方能提供美日軍方所需要的那種軍用通信服務——但實際上『星盾』是需要另外投巨資重搞一套的新系統,隻是馬斯克蹭了『星鏈』的熱度。

『星盾』計劃去年12月方被馬斯克披露,五角大樓宣稱訂貨的正是這個尚未落實的『期貨』。

至於日本自衛隊究竟想部署『星鏈』還是『星盾』,恐怕還得走著瞧。

日本防衛省資料圖。

圖/新華社

形勢逼迫日本重新尋求美國技術

事實上,此番看似要高調擁抱『星鏈』的日本,自身在衛星通信技術方面並不差。

早在1970年2月11日,日本就成功發射了第一枚通信衛星『大隅』號。

1977年,日本通過美國火箭發射了第一枚試驗性通信衛星『日本通信衛星』號,1983年成功發射第一枚實用性通信衛星『日本通信衛星-2』號。

當然,早期日本通信衛星的國產化率僅24%,絕大多數子系統來自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的前身福特航空航天通信公司。

但借助美國的幫助,日本還是成為了亞洲第一個建立起自主衛星通信系統的國家。

此後,日本航天事業投入不足,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相關發展更趨緩慢。

進入21世紀,日本內閣不斷推動『自衛隊軍隊化』,力圖給原本奉行『專守防衛』的自衛隊安上兩條『長腿』,但在提高軍隊持續通信保障和移動通信保障方面仍長期滯後。

1999年4月1日,不甘現狀的日本成立了『衛星信息搜集委員會』,專門研究軍事衛星研制和使用帶來的相關問題,並委托日本自衛隊五大研究機構之一——位於東京世田谷區的『第二研究所』負責研制加密通訊設備。

2008年,在美國的放行和鼓勵下,日本國會通過《航天基本法》,正式為日本自衛隊研發和部署專業軍用國產通信衛星系統開了綠燈。

2017年至2019年間,日本第一代軍用專業通信衛星『煌』系列,在南美法屬圭亞那借助法國『阿麗亞娜』火箭升空,構成了日本第一代國產自主軍用衛星通信系統。

有趣的是,2017年率先升空的是『煌2』號,因為原擬先行發射的『煌1』號在萬裡迢迢從日本運往法屬圭亞那途中磕壞了天線,隻能排在後面。

『煌』系列采用了地球同步軌道和X波段,具有性能穩定、抗天氣和幹擾能力強、傳輸速度快、容量大等優點,但這仍然不能滿足一直躍躍欲試『正常國家化』的日本所需。

尤其是在地緣時局劇烈動蕩的當前形勢下,日本對新一代衛星通信系統的希望是,能滿足自衛隊在配合美軍參與海外幹預,或『周邊有事』時跨區調動、部署和戰場展開時的即時衛星通信急需。

在此情況下,日本重新掉頭向美國尋求包括『星鏈』或『星盾』在內新的衛星通信途徑或手段,也就不足為奇了。

日本陸上自衛隊演習資料圖。

圖/新華社

日本高調炒作『星鏈』或另有小算盤

在此次被媒體高調曝光之前,『星鏈』系統已經在日本秘密測試3個多月時間,看似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一些業內人士仍懷疑,日本自衛隊或許隻是將『星鏈』或『星盾』當作選項之一,是其追求真正目標的『撬杠』和『備胎』。

因為,盡管『星鏈』衛星在軌超過3000枚,計劃同時在軌9000枚以上,馬斯克更一度喊出『未來2/3在軌衛星都將是‘星鏈’衛星』的著名『廣告詞』,但已有相關各方陸續指出,『星鏈』系統存在浪費空間資源、單星容量小,系統功能單一和提升空間有限等問題,認為其『噱頭大於時效』。

在為其做足『廣告』的俄烏戰場上,一些烏方參戰者也吐槽『星鏈』實際上並沒有宣傳得那麼神,聲稱『戰場上最好使』的仍然是歷史悠久的GPS,而不是『星鏈』。

更有人指出,賺足『廣告』效應後,馬斯克就在2022年10月宣稱『負擔不起』『三觀不合』,揚言要讓『星鏈』撤出俄烏戰場。

這無疑也讓幻想借助『星鏈』擺脫對外衛星通信依賴的方方面面,不得不冷靜一下。

實際上,即便是宣稱訂購『星盾』的美國軍方,至今也仍然把主要資源和希望放在了X波段和Ka波段、由9-12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構成的WGS軍用寬帶通信衛星系統上,同時利用隨時發射的低軌小型衛星『補盲』。

如此看來,無論『星盾』還是『星鏈』,對現階段的美國軍方而言,充其量隻是『備份的備份』。

日方恐怕對『星鏈』或『星盾』的實力與潛力,也有所了解。

但是,與美國不同的是,當前日本經濟不佳,國內社會對向『不經濟』的軍用基礎設備投入巨資阻力很大,其長期追求的,由8-11枚不同軌道和模式軍用通信衛星組成,多頻譜多網絡互為備份的軍用衛星通信系統也久難啟動。

在此背景下,日本此番高調放風炒作『星鏈』,或另有小算盤——既可能是無奈之餘測試『備胎』,也可能是借力打力、暗渡陳倉,力圖迂回推進其擱淺已久的國產寬帶衛星通信系統早日啟動。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