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屠夫』特斯拉再『揮刀』,電動車離白菜價還有多遠?

『鯰魚』特斯拉又毫不留情地揮下了價格屠刀!

先是美國特斯拉降價,緊隨其後中國香港特斯拉降價、歐洲特斯拉降價相繼跟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降價幅度並不小,據其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香港地區的最高降幅15%。

接二連三的降價,『電動車以後會白菜價?』的詞條登上職場社區平臺脈脈的話題熱榜,有網友忍不住感慨『特斯拉降價真猛!』

自今年3月燃油車降價潮開啟後,新能源車企也陸續跟進降價,比亞迪海豹、長安深藍、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車企加入了降價大軍。

一邊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一邊是新能源車企陷入停工停產危機,新能源淘汰賽正在加速到來。

特斯拉價格何時觸底?

細數特斯拉4月份的降價動作。

4月7日,特斯拉先在美國降價,Model 3/Y分別降價1000美元、2000美元,而Model S/X降價5000美元。

4月12日,特斯拉在中國香港宣佈Model 3高性能版和長續航版分別降價超10%,Model Y高性能版及長續航版則分別降價9.03%和8.7%。

4月14日,特斯拉丹麥將Model 3/Y的高性能版均降價超9%。

特斯拉在全球范圍的接連降價,引發業界關於價格戰的猜測。

不過,埃隆·馬斯克很快在社交平臺否認特斯拉『開啟價格戰』。

其稱,特斯拉降價,隻是為了覆蓋更多消費者。

瘋狂降價的背後,特斯拉到底有什麼底氣?

作為公認的『成本大師』,特斯拉的降價與造車成本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今年1月,特斯拉中國調價時,當時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發佈微博稱,『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後,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包括不限於整車集成設計、產線設計、供應鏈管理、甚至以毫秒級優化機械臂協同路線…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

根據深圳新聞網報道,2022年特斯拉單輛汽車成本為3.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72萬元》,全年單車毛利率為28.5%。

同期來論,比亞迪全年單車毛利率約為20%,『蔚小理』則均不足20%。

不過,除了成本降低的因素外,業內也有其他的聲音。

從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預期上看,馬斯克年均50%的銷量增長估計會有很大困難,一季度的銷售隻增長了36%,這也是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繼續降價的原因。

據MarketWatch報道,Bernstein分析師和花旗分析師對特斯拉近期多次降價評論稱,特斯拉最近的降價不太可能是最後一次。

降價並不是唯一殺器

事實上,進入4月以來,特斯拉的一系列『大動作』開啟,不隻是降價。

先是特斯拉將推出廉價車型得到實錘。

美國當地時間4月5日,特斯拉發佈其可持續性能源發展『宏圖計劃』第三篇章的完整文件。

文件顯示,特斯拉將有三款新車型,即圖中的三款TBD《待定》車型,有緊湊型新車、面包車以及公共汽車,這其中的緊湊型新車便是人們關注已久的特斯拉低價車型。

據悉,新的低價特斯拉車型預計售價為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7萬元》。

在今年投資者日期間,特斯拉總工程師Lars Moravy也明確表示,公司希望以目前Model 3或Model Y一半成本制造『下一代』汽車。

多方信息顯示,10-20萬元的特斯拉車型就要來了,無疑會極大地沖擊其他玩家的走量車型。

緊接著,超級儲能工廠的消息隨即而來。

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

據悉,工廠將規劃生產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1萬臺,儲能規模近40GWh。

這座佈局『未來賽道』的工廠計劃於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特斯拉公司介紹,新建儲能超級工廠將幫助企業不斷豐富能源整合解決方案,優化全球佈局。

對於特斯拉的儲能業務,『無論是面向工商業和光伏電站的Megapack,還是面向居民側的Powerwall產品,在全球范圍看都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有脈脈網友指出,『儲能超級工廠的落地將加速特斯拉成本的下降』

『價格屠夫』特斯拉再『揮刀』,電動車離白菜價還有多遠?

除了這些大動作外,日前有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特斯拉官方APP推送了Model 3、Model Y的最新OTA升級說明,新版本將『低能量回收制動』選擇權重新還給用戶。

這意味著不再強制單踏板。

所謂的單踏板模式,就是將油門、減速和剎車同時集成到了油門踏板上,踩下油門開始加速,松開油門則開始減速,直至完全剎停。

可以說,『單踏板模式』一直以來都是『制約』特斯拉銷量的一個因素,不再強制單踏板模式又能解決消費者一大『痛點』

低價車、儲能工廠、單踏板模式的取消、全球4.5萬個超級充電樁……頻頻出招的特斯拉,利刃出鞘,指向整個車市。

國產車被砍到『大動脈』

毫無疑問,特斯拉的這套組合拳,加劇了新能源市場的『震蕩』。

面對著特斯拉咄咄逼人的態勢,國產新能源該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汽車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最終還是要看技術與成本。

雖然國產新能源在營銷上具備優勢,但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方面,顯然還比不上特斯拉。

在特斯拉三番兩次的降價屠刀下,小鵬、蔚來、問界等多家國內新能源企業,為了保持銷量,隻能以補貼、折扣等方式跟進。

不過,對有較強成本控制力,或者資金較為雄厚的企業,有可能獲得一些市場份額,反之則加速被市場淘汰。

對於近期汽車行業爆發的價格大戰,已經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汽協分別發聲給價格戰降溫。

但從各家車企的銷售數據上看,3月以來的降價大戰,確實給國產新能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以行業領軍比亞迪為例,1月賣了15萬輛,二月19萬輛,三月20萬輛,整個一季度僅賣出55萬輛,這與年銷售360萬輛的目標相差甚遠。

在價格戰的影響下,新能源車市已經在降溫。

脈脈上,有網友發起調查,在燃油車與電動車都在打骨折賣車的大環境下,結果顯示僅有34%的網友會堅定選擇買電動車。

『指標好不容易下來了,現在到處去試駕,還不敢定』,有網友調侃道,『就怕剛提車就降價』

脈脈網友發起投票

事實上,除了價格戰外,疊加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疫情等綜合因素,國內新能源車企正在遭遇巨大的經營壓力。

前段時間,天際汽車就陷入停工停產。

無獨有偶,國內造車新勢力自由家 NIUTRON 汽車同樣也面臨著企業危機。

早在天際汽車、自由家之前,威馬汽車已被曝出工廠停產、門店關閉、售後停滯、線上程序打不開等情況。

在新能源賽道最瘋狂時刻,《華爾街日報》曾報道,中國有487家新能源車制造商。

如今,生產線仍保持正常運轉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將更加劇烈,車企正在上演『大逃殺』。

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國內新能源玩家們需要『各顯神通』,方能努力保持住各自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