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觀察宿藝
今年上海車展,AITO問界M5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版《問界M5智駕版》發佈是一個各方聚焦的『大事件』。
在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再次顯著引領創新的同時,問界M5智駕版在車機交互上『重構智慧出行體驗』的表現同樣令業界印象深刻。
比如全新升級的車載小藝,讓用戶可以深度體驗到語音助手在駕車出行場景下,流暢人機交互與更懂你的『高階進化』。
本次發佈會華為實現了空間音頻首次上車,華為音樂也成為首個正式支持車載空間音頻體驗的平臺,讓外界真實感受到了重構座艙『好聲音』帶來的體驗價值提升。
可也說,問界M5智駕版接連捅破了自動駕駛、語音交互與空間音頻『三塊創新天花板』。
車載小藝升級:智慧駕乘『內功』上不封頂
人工智能語音助手雖然已經在手機、平板等終端上規模普及,但車載仍是應用創新的『最難場景』之一。
比如語音助手必須深入汽車電器架構才能與車輛進行功能聯動,在車輛快速運動過程中必須做到語音敏捷交互與語義準確理解,各種功能創新必須貼近復雜的出行場景等等。
此次全新升級的車載小藝重點完成了三大場景突破:
智能語音交互『更流暢』的體驗躍遷。
常用語音助手的用戶經常會發現,當自己說到一半的時候,語速稍微一卡頓就會被語音助手跳出來打斷,之後的結果就像是『雞同鴨講』,導致用戶在駕車場景中很難放心將導航切換這種需要快速反應與準確執行的功能交給智能助手,而手動觸屏控制又會帶來駕駛安全隱患。
這反應了一個典型問題,判斷用戶語音指令斷句的時機非常重要:太過靈敏就容易『搶話』,難以領會用戶真實意圖;太慢就會『誤事』,影響高速運動場景下的執行效率。
因此『極致流暢』對於語音助手而言其實是一個『至高要求』,簡單來講就是要達到『高度擬人交互』。
全新車載小藝推出了多模自適應停頓方案,可針對語速、語音、文本等多個維度實現對用戶指令的綜合判斷,更加貼合用戶的口語習慣,從而實現『該快就快、該等就等』的『擬人化』交互體驗。
比如在駕駛中的導航場景,用戶說『小藝小藝,切換導航回公司』,車載地圖就會第一時間敏捷響應。
而用戶如果在思考和對話中出現卡頓,比如『我要去…… 國家大劇院的…. 停車場』,那麼小藝也會『懂事』地把話聽完後再快速處理,從而大幅提升車機交互的智慧駕乘體驗。
智慧服務『更懂你』的貼心躍遷。
汽車智能化變革,核心還是如何切實提升用戶出行場景中的車輛主動智慧服務體驗,單是如今很多所謂的『智能座艙』還是基於用戶手機投屏,或必須依賴手動觸屏輸入,車機本身的『智商』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全新車載小藝可基於駕乘用戶畫像、環境場景感知,並結合出行習慣提供『能思考』的主動服務,並且還可通過機器學習『更懂你』,端側處理能也有效保護了用戶的隱私與數據安全。
同樣以剛需的導航出行場景為例,大部分用戶工作日的出行路線都是固定的,每天熟悉的路線也不會開啟導航。
而『小藝智慧助手』則可以主動學習用戶工作日的駕乘路線、時間和習慣偏好,並結合當天實際路況和過去歷史數據對比,如果發現預計耗時大於過去正常通勤時間,用戶上車之時就會收到語音對話和信息卡片彈出的通勤異常智能提醒,並一鍵發起導航服務。
用戶在出行之前就已獲得了相關路況擁堵狀況、最佳路線建議和預估行駛時間,以及更加合理的安排當天行程,做到『出行不焦慮、懂你更安心』。
除此之外,全新車載小藝還支持智能休憩、智能增程、晚間大燈開啟提醒等主動服務,分別應對用戶駕車通勤後小憩放松、疲勞駕駛恢復,以及車輛最佳駕駛模式建議《是否純電/増程優先》、夜間開車燈光模式切換等場景,讓用戶在出行場景中可以感受到主動智慧服務帶來的『實用價值』和『服務溫暖』。
智慧停車『更便捷』的輕松愉悅。
『停車難』是很多用戶駕車出行中的高頻痛點之一,尤其是在大型商圈、寫字樓這種密集停車場景。
車載小藝智慧助手與優選夥伴合作推出了『小藝智慧停車』服務,可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車載室內導航服務:用戶開車進入停車場,車載小藝就會彈出停車服務卡片並顯示車場餘位信息,用戶按照提示開啟語音服務後就會獲得距離電梯最近的車位並建立室內地圖導航路徑,如果在開車前往過程中車位被其他人占有,服務還會快速刷新剩餘最優車位並新導航路徑。
作為智能駕乘體驗的核心交互能力,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曾對小藝語音助手產品團隊提出過一個明確要求:『車上的語音一定要做到極致,一定要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
這個之後被歸結為『極致流暢』的能力,實際上是一個難度系數極高的挑戰:這要求在整車算力不如手機的情況下,做出要求更苛刻的車載場景下『更優』體驗。
但小藝團隊也認識到了『沒有任何退路可言』——如果語音交互做不好,就會成為釋放鴻蒙智能座艙技術能力與場景體驗的顯著瓶頸之一。
這其實也是全新車載小藝可以伴隨問界新車型交付,獲得快速技術迭代並持續創新引領的重要原因。
而按照華為一貫的『一旦突破,持續領跑』的優勢傳統,小藝智慧助手打造『業界最強的車載人工智能體驗』的自我革新目標才剛剛開始。
空間音頻首次上車,重構座艙『好聲音』
華為實現了高清空間音頻首次『上車』有多重要?
從需求角度來看,作為現代都市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汽車座艙同時也是最大的移動智能空間,其天生具備『最佳移動沉浸式音樂空間』的變革潛力。
但車載音頻體驗卻普遍體驗不好,尤其是在40萬以下的中高端與普及車型之中。
原因有很多,比如汽車廠商的成本控制意圖、整車環境沒有對『好聲音』進行定向優化,以及音樂內容本身的品質等等。
問界M5智駕版搭載的HUAWEI SOUND車載音響方案與靜謐舒適空間設計,為『車載好聲音』打下了足夠深的硬件和空間基礎。
伴隨華為實現空間音頻上車,華為音樂不僅成為首個正式支持車載空間音頻體驗的平臺,後續還將計劃覆蓋其他更多設備及車型。
帶來的改變可以概括為兩個重要突破:
一是讓用戶聽到更多『聲音細節』的靈動感和現場感。
聲音本身就是三維屬性,但傳統的壓縮方式和編解碼標準,再加上很多汽車對車載音響的『簡配』,導致很多汽車用戶隻能聽到單薄的『二維聲音』,缺乏音樂『包裹感』。
目前華為實現上車的空間音頻,采用了全球首個基於AI的音頻編解碼標準Audio Vivid,可以為用戶提供類似置身『三維空間』的沉浸感,包括風吹鳥鳴葉動的更多細節和位置重現。
華為音樂與HUAWEI Sound全車19個揚聲器的端到端的深度適配,再加上華為自研空間渲染算法等軟件調優,可將車內形成的三維聲場進一步形成『虛擬重構球形空間』的『籠音效應』,讓用戶感受到細節、方向和韻律變化的『聲音可觸摸』沉浸現場感。
另一個是豐富的高品質內容與各種精準的空間音頻體驗歌單設計。
流行、古典、國風等多元風格的音樂,鄧紫棋、毛不易、周深等人氣歌手熱門歌曲的空間音頻版本,以及國家大劇院、索尼音樂、2L等全球頂尖廠牌的古典樂空間音頻作品…… 除此之外,華為音樂還基於車載空間場景和用戶偏好推出了『通勤物語』、『自駕指南』等精品體驗歌單,讓每個出行用戶都可以獲得『屬於自己、更懂自己、超越預期』的『座艙好聲音』。
這其實也是餘承東之前所講的『藝術、聲學、智慧AI』高度聚合超越『百萬豪車體驗』的一個重要進階支點。
《壹觀察》評論
問界M5智駕版發佈會上,餘承東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智能座艙再一次突破』。
全新升級的車載小藝,以及華為空間音頻首次『上車』,都準確詮釋了這一理念,並且突顯了華為在智能座艙創新的四個重要顯性優勢與獨特理念。
首先,是以用戶為中心,即使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也同樣努力『將體驗做到極致』。
餘承東在發佈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問界車輛上用戶86%的座艙操作都由小藝完成。
每年喚醒小藝超過1.3億次,車機導航使用率超過94%…… 車載語音助手曾被很多廠商視為用戶不常用的『雞肋』。
但真實原因,是很多車載語音助手本身體驗太差,難以滿足用戶真實的場景訴求。
華為車載小藝的超高認可度,以及對車機導航等應用的超高頻聯動調用使用率,足以說明華為終端雲服務追求『將體驗做到極致』的正確性。
第二,典型的『技術驅動』與『創新外溢』能力。
華為是最重視研發的中國科技企業,並且『沒有之一』。
即使在2022年的『挑戰時刻』仍舊拿出238億美元投入研發,並且敢於突破技術科學與應用研發的『無人區』。
比如在上海建立的華為最大、國內最領先的音頻實驗室之一,在人工智能領域同樣處於領先位置,華為Fellow 近期曾透露華為AI大模型開發訓練成本:一次就高達1.2億美元。
本次發佈會上,餘承東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將於今年四季度發佈的問界M9,將突破性地接入AI大模型,屆時業界和用戶大概率會獲得『小藝助手+大模型』帶來的再次進化性突破體驗。
第三,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必選項』。
車載小藝對於華為來說不僅僅是語音助手,而是一套可以能夠實現全場景聯動的完整解決方案。
空間音頻上車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重構座艙好聲音』,而是讓華為『全場景好聲音』都必須保持一致性,不至於在某一個場景中讓用戶陷入『音樂品質盲區』,這也是華為音樂成為首個正式支持車載空間音頻體驗平臺的重要原因。
第四,華為對『智慧出行體驗』全維進階的高度重視。
無論是『智能座艙再一次突破』,還是『重新定義智慧空間』,都遠不隻是智能座艙本身或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新突進。
餘承東和問界的目標,是要通建立『甩競爭對手一條街』的核心差異化技術能力與用戶場景體驗的高口碑,再次夯實在智慧出行領域的『護城河』優勢。
而打造遠超同級別的『座艙好聲音』,重構智慧人機交互方式和出行『愉悅感』,就是向這一目標堅定邁進的重要體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問界創新全面加速之後,華為終端雲服務在『重構智慧出行體驗』過程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價值正加速突顯。
而『智能座艙的下一次突破』,顯然已經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