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了,馬斯克的『星艦』發射推遲了,說是泄壓閥出了故障。

馬斯克的『星艦』發射推遲了,說是泄壓閥出了故障。

有人問——『星艦最大的技術困難是什麼』?

最大的技術困難,還是美國人的『遠程養殖技術』太發達。

吹得太過分了,引發了蝴蝶效應,以至於隔著太平洋幹擾到了復雜的系統工程。

就連馬斯克也在說『隻有50%成功可能』,但遠在東方的教徒們以及把一個八字沒一撇的東西吹成了人類之光、宇宙未來、文明的一大步,他們用他們爬行動物般小得可憐的腦仁,幼稚園水平的數理常識,腦補出了什麼50米的星艦,上天就是『工廠』和『小鎮』,他們不知道可用空間隻有10米,什麼工廠,踩縫紉機嗎…….

別吹了,馬斯克的『星艦』發射推遲了,說是泄壓閥出了故障。

還吹什麼『美國人的太空艦隊』、『降維打擊』…….美國人連海面上的艦隊都維持不了了,它還有錢去搞什麼華而不實、隨時爆炸、墜毀的太空艦隊?就這一堆垃圾『艦隊』,得消耗多少能源、資源?而對付這種東西,隻需要CNMD導彈防禦系統、激光武器……所以,你嚇唬誰呢?三體人搞『神跡計劃』,好歹還得造個『神跡』,裡根搞『星球大戰計劃』,好歹還寫了個PPT,你啥都沒有,就號稱『降維打擊』了?

航天工程是一門嚴謹、系統的科學工程,需要整體的組織、管理、控制,以及無數個子系統的配合,絕不存在什麼異想天開、一蹴而就的『捷徑』,也不存在瞬間打通任督二脈的『神功秘籍』。

在化學火箭時代,無論是長征系列、SLS系列、還是『獵鷹』和『星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理論突破,不過就是堆燃料,堆發動機,壓榨推力。

發動機並聯,是什麼了不起的創新嗎?那是人家蘇聯N1火箭的遺產,當年不能成功,是因為計算機的算力不夠,系統控制達不到今天這個水平,今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今天的計算機水平足夠了!

運載火箭技術水平的優劣比較,可遠不止發射成功率和運載系數那兩個指標。

這兩個指標隻是專門用於凸顯中國火箭不行,才被特意找出來的。

長五的構型設計比較特殊,它是一級半入LEO軌道,二級半打GTO軌道。

獵鷹9是二級火箭,LEO和GTO軌道都大。

所以你用專打LEO軌道的長五和獵鷹9比,其實不公平。

長五的二級半構型能打GTO軌道,其實也能打LEO軌道,打LEO軌道至少32t,你算算運載系數是不是3.8%以上了。

長五改改,其實調整一下打LEO35-40t都有可能,隻是看航天科技集團幹不幹而已。

星艦那個LEO近5%是作為一次性運力,官方說可以達到250t來說的。

其實空叉星艦達到這個指標是付出代價的。

那個代價就是它載荷艙和二級必須設計為剛性連接的《載荷艙不分離》。

結果就造成星艦一開始就沒有載荷投擲能力,所以空叉馬斯克,天天扯運人去火星,比較現實的事他絕口不談,比如ISS之後的大型商業空間站。

空叉其實沒怎麼參合,或者參合的想法是半殘的,你仔細想就知道,用星艦二級做空間站,首先50m高度的箭體就廢了一面,側邊4個方向《象限》是半殘的,機頭部分那面還是半廢狀態,整個火箭就一個對接口。

你見過哪家的空間站就一個對接口的?星艦第二級和載荷艙整合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箭體結構設計偷懶了很多。

真正的火箭機間連接都是軟的,因為不能剛性固定,不然怎麼分離?連接強度不夠,所以真正受到壓力的時候,級間很容易出問題,所以火箭飛行控制研究的是,多階倒立擺。

重型火箭這部分難度是很大的。

空叉的星艦設計,隻需要處理最大二階倒立擺即可,SLS目前是2級火箭實際要處理3階,原來還有3級的方案,現在不好說。

長九是三級火箭,需要4階倒立擺。

星艦這個火箭,把長徑比用到了極限,所以潛力基本就用光了。

長徑比也會限制他二級必須和載荷艙剛性連接。

新長九其實為了照顧面向深空的第三級,所以一二級裝的燃料不如星艦多,長九真要是抄星艦設計,火箭高度肯定能更高,燃料會裝更多,因為直徑大,體積大,長徑比一樣的話,直徑粗的燃料肯定裝的多。

這也是你為啥會算出長五運載系數低,獵鷹9運載系數超高的問題,實際上長五低軌運載系數低,是第二級的體積讓出來給貨物了。

兩級半版長五的載荷空間比獵鷹9大,獵鷹九那個低軌發射質量18噸,除了他自家的刀片衛星,誰家的衛星能做到那個密度?重獵其實也這個問題,他的載荷艙,一直就隻是6噸級衛星的標準設計。

除了裝磚頭,那個貨艙放不了60噸以上的空間載荷。

正常的空間載荷,60噸需要星艦那麼大的載荷空間《800-1000立方米》

最後說一下,星艦的載荷艙其實很小的。

SLS2的LEO運力是130噸,整流罩容積是1800立方米,星艦的封閉式載荷艙容積是1000立方米左右。

即便未來空叉能解決蚌式開艙的問題,有效貨物的容積也就700立方米左右,和真正艙門尺寸有關。

長久的有效貨物融資不會比SLS2小。

未來空間大型載荷,密度都很小的,都是體積大。

空叉那個貨艙裝液體,100-150噸甲烷和液氧,也就占它9米直徑18米高的貨艙柱段的2-3米高。

但是要蚌式貨艙運輸的衛星或者空間站模塊,那個體積也就50噸左右,除非你再加滿幾十噸的燃料。

所以星艦確實不咋地,NASA沒太當回事,當年HLS中標,不是因為空叉方案真好,是國會砍預算,直接剩下兩家出局,空叉自動中標。

NASA現在HLS在推進新的方案。

配套阿爾忒彌斯5以後的發射的,那個才是重頭戲。

空叉作為一個航天企業很了不起,但是拿它和一個國家的航天研發去比還是太弱了。

所以空叉的星艦對於空叉自己而言是偉大的產品。

對於一個國家或者人類航天而言,它隻是混亂而已。

幹擾了正確的技術方向。

證據就是上面我說的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今天你可能覺得星艦很美,就如同當年朱姆沃爾特驅逐艦和瀕海戰鬥艦剛出來那會。

現在呢?美國海軍抄中國055的作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NASA未來肯定不會抄空叉的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