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成就了誰
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工廠,依然是在上海。
隻不過,那不是汽車生產工廠。
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宣佈落戶上海臨港,項目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落滬』消息後的第六日,4月14日,特斯拉為該項目啟動招聘,涵蓋產品研發、智能制造、供應鏈、工業互聯網研發等崗位。
△ 特斯拉為儲能工廠啟動招聘 圖源:『特斯拉招聘』公眾號
上一次,特斯拉在上海激起浪花,是在五年前。
2018年,特斯拉與上海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
當時,特斯拉的這一舉動被形容為『鯰魚』入場。
時隔五年之後,『鯰魚』能否再次激活中國儲能行業的賽道,值得拭目以待。
更直接的激活效果,或許能體現在上海。
隨著新能源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變革下,各城市在新能源賽道上的角逐越發激烈。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超越上海晉級,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城,而上海『工業第一城』的位置,被緊緊盯住——2022年,深圳以工業增加值1.13萬億元,超過上海。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上海站在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
如今,在上海著力推進高端制造業的背景下,特斯拉再次『落滬』,能否讓上海扳回一城?
再度『牽手』
特斯拉與上海的合作,可以從2018年說起。
2018年7月,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
到了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戶投產,上海新能源產業也隨之迅速壯大。
短短幾年時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成為特斯拉全球市場主要的出口中心。
△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圖源:圖蟲創意
時隔五年,特斯拉又一次把目光瞄向了上海,投資建設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工廠。
在外界看來,特斯拉選擇再次在上海建設工廠,是吸取了上海超級工廠帶來的經驗,即越接近當地市場,對生產越有利。
同時,本土化生產更有利於其控制成本。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特斯拉再建一個工廠要考慮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市場需求是否旺盛,以及地方政府給予的土地、稅收等支持政策力度的大小。
『特斯拉跟上海已經有成功的合作案例,在生產、運營上有經驗。
而且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還能為特斯拉在融資、貸款等方面提供服務和支持』張翔說,儲能工廠也將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提高當地就業率,從而形成正向循環效應,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據了解,儲能被認為是新能源革命的核心環節,以光伏風電為主的新能源,配合化學電池、氫能、抽水蓄能、機械儲能等儲能方式,是邁向綠色能源革命和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
用更直白的比喻來說儲能和用戶的聯系,相當於是大型『充電寶』。
有了這個『充電寶』,就能降低能源成本,提升電網穩定性和靈活性。
△ 氫儲能與可再生能源 圖源:圖蟲創意
張翔解釋稱,由於電力的生產節奏和使用節奏並不一致,由此需要大量儲能設備,扮演中間介質的角色。
也就是要把光伏、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通過某種物理或者化學手段儲存下來,在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原理類似於『充電寶』。
由此看來,特斯拉建設的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工廠也將提升新能源裝備技術水平。
與此同時,上海臨港擁有的『風-光-氫-電-制-儲-用』完備產業鏈,推動上海快速形成儲能產業的集聚,並帶動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技術供應鏈的轉型升級。
近年,能源行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文件提出,『十四五』時期中國新型儲能將從商業化步入規模化發展時期。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在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中,2022年中國占四分之一,是全球儲能市場發展的主力軍。
對於上海來說,同五年前一樣,特斯拉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工廠的建設,勢必會將上海迅速推向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中心。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目前國內儲能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也在大幅提高。
不僅如此,較為完善產業鏈也增強了產業競爭力。
特斯拉儲能工廠進入上海,會促進儲能企業的競爭,提升新型儲能領域創新能力』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相互成就
在特斯拉公佈其建造商用儲能電池工廠之前,除上海以外,像青島、沈陽、西安、廣州等城市都被傳出加入到特斯拉第二工廠爭奪戰。
在受訪專家看來,特斯拉直接擴建上海超級工廠是最為便捷的選擇。
具體來看,上海位於長江出海口,本身就擁有大型海港,不僅可以將汽車運往北方,也可以運往南方,還可以通過長江運送到內陸,也可以通過上海港直接出口到其他國家。
與此同時,上海具備國內完整發達的汽車產業鏈,目前已形成汽車產業集群,並培育起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優勢明顯。
△ 汽車制造工廠 圖源:圖蟲創意
然而,縱觀上海在汽車制造上的發展,不難發現,這條路走得不算輕松。
制造業是大都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三五』之前,隨著傳統產業從城市繁華地段退出,向中西部外遷,利用騰出來的廠房,發展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導致上海工業用地大幅度減少。
2015年,上海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向下突破30%,降到28.5%,直接影響上海GDP增長速度。
面對下跌的工業總產值,上海在2016年給制造業劃下一道紅線:制造業增加值不低於GDP的25%,並強調『制造乃城市基因,制造轉型不代表放棄制造』。
同年發佈的《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增長點。
而位於浦東最東南的臨港,在上海制造業向先進制造轉型後,承擔起聚集高端產業的使命。
隨後,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創下『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行業神話。
這座超級工廠運轉後,逐漸撐起了特斯拉的產量。
數據顯示,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量達到了71萬輛,同比增長48%。
特斯拉2022年全球共交付131萬輛汽車,上海超級工廠貢獻占比達54.2%,撐起特斯拉全球過半產量。
△ 特斯拉 圖源:圖蟲創意
上海深受其益。
雖然2022年尚未統計特斯拉上海工廠為新能源汽車產值的貢獻量,但有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63.19萬輛,占全國總產量的17%;上海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1700億元,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廠就貢獻了超過1500億元。
新能源汽車也成為帶動上海出口的主要引擎之一。
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出口839.9億元,增長1.3倍,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出口海外27萬輛,占全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40%。
由此看來,特斯拉需要上海,上海也同樣需要特斯拉。
不僅如此,外資企業作為上海制造業發展的主力軍,為上海的制造業發展和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大眾、通用汽車,以及上海化學工業區一系列重點外資項目,到近年來的特斯拉、奧迪等標志性項目的落地,外資對促進上海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開放發展,都發揮了支柱性的引領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市制造業外商投資增長約17%,增速明顯快於工業投資平均增速。
△ 上海 圖源:圖蟲創意
對於上海來說,它到底有什麼優勢吸引著像特斯拉一樣的外資企業落戶?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優越的產業鏈配套條件以及上海乃至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前景,助推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
『在當時,上海以及中國本土消費者對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供需缺口不小,加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自身也確實需要壯大和技術升級,需要通過創造出口來體現出中國制造的高效率,而上海在服務外資企業,提供外資發展所必需的金融支持、出口便利等方面,擁有國內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優勢』曾剛說道。
在他看來,長三角地區汽車產業鏈完整,物流基礎設施完備,技術工人充足,新能源技術和制造產業鏈等生產條件相當優越。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制造一輛新能源汽車關鍵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池、電機、車身、底盤等,而它們的生產地基本是上海周邊的制造業強市。
例如,動力電池的供應商主要為南京的LG化學和寧德的寧德時代;電驅動系統《電機、電機驅動模塊》基本分佈在寧波、金華和臺州;中控屏模組在蘇州和蕪湖,空調系統在南京、無錫和紹興。
這意味著,汽車產業的大部分的核心零部件都可以在長三角區域內完成,特斯拉等企業的就近佈局有利於高效配套運輸、減少運輸成本。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造車已實現超90%零部件國產化,能大幅降低成本,同時穩步提升產能。
並且圍繞著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蘇州、寧波、南通等長三角地區形成了電池、汽車芯片、汽車驅動系統、汽車內飾、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
如何突破?
隨著長三角供應鏈日趨成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產業鏈條,足以讓任何一座城市趨之若鶩。
但當前,上海正處於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關鍵節點。
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2022年,西安以101.5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一舉超越上海的99萬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
要知道,一年前,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不到27萬輛,遠遠少於上海的63萬輛。
而在工業生產方面,2022年深圳市的工業增加值以1.13萬億超越了上海市的1.08萬億,躋身工業第一大市。
在此之前,深圳工業總產值已經連續 4 年位居全國之首,2022年在工業增加值的突破,意味著深圳成了全國工業『雙冠』。
△ 深圳城市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作為中國工業體量最大的三個城市,上海、深圳、蘇州一直是你追我趕,上海一直穩坐中國工業城市的頭把交椅,深圳蘇州各有所長。
由此看來,上海正面臨著面臨新一輪挑戰。
『隨著中央和地方對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日益減少,加上世界其他國家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供銷情況發生了新變化,新能源汽車生產利潤率開始下降,甚至一批小規模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破產』曾剛說道。
要想推動上海高端制造業健康發展,曾剛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增強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能力。
同時也要重視技工的在職培訓,推動政產學研用金一體化發展與各城市之間、各生產企業之間的互利合作。
從而建立健全的新型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系統以及以本土為中心、佈局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與服務網絡,擴大中國在世界新能源汽車生產與服務領域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 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技術為新能源汽車充電 圖源:圖蟲創意
隨著產業變革的加快,技術壁壘不斷提高,打造高品質自主品牌也成為當前政策及資本的主要方向。
《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上海市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智慧出行、汽車金融等服務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規劃》指出要以規模推廣、能級躍升為重點,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支持本市龍頭企業發揮品牌和技術優勢,加快推出市場認可度高、核心競爭力強的高端產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矩陣。
同時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類型整車產品,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零部件實現批量產業化,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推動長三角地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力爭到2025年,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產業規模突破3500億元。
就當前各城市發佈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來看,2023年1-2月,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21.1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2%。
雖然前兩個月上海的工業增加值有所下降,但在電氣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之下,上海還在加強在核心科技、智能制造等層面重點發力。
接下來,特斯拉的儲能工廠能否成為上海的『充電寶』,值得拭目以待。
撰文|阿力米熱
編輯|潘展虹
版式|潘展虹
☞杭州,真的不好吃嗎?☞當西雙版納成為『平替』後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