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畫餅,不如馬斯克。

最近,馬斯克有點煩。

10月初,正當大家享受國慶假期的時候,特斯拉的股價在一周之內,暴跌了近16%。

而自今年年初到現在,特斯拉的股價『跌跌不休』,跌幅更是擴大到了44%。

分析師稱,特斯拉的股價下跌,與馬斯克的『騷操作』有關。

據了解,為了套現足夠的現金收購推特,自今年以來,馬斯克已經先後拋售了超過15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分別是今年4月,賣了85億美元的股票;以及8月份,賣出了69億美元。

作為公司掌舵人,馬斯克帶頭套現,特斯拉的股價不跌才怪。

隻不過馬斯克的神奇之處在於,無論情況有多糟糕,都能夠通過『畫餅』的方式,把局勢扭轉過來。

曾經的狗狗幣如此,現在特斯拉的股價也是這樣。

『特斯拉將擁有史詩般的年終結尾,對第四季度需求有很好的預估,且無論經濟衰退與否,特斯拉都不會以任何方式減產』

『開發團隊的主要精力是開發下一代車型。

尺寸會更小,而且產量將超過特斯拉所有產品的總和。

至於成本問題,則希望能夠達到50%的降幅』

『特斯拉的市值,很可能超過蘋果以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市值總和』

不久前的特斯拉Q3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接連畫下3張大餅,而且餅餅不同。

更加詭異的是,投資者就吃這一套,特斯拉接連上漲的股價,印證了這一點。

不得不說,從特斯拉的整體運行狀況,以及現在的發展態勢來看,馬斯克畫的3張大餅,都有著不小的可能性。

尤其是第四季度交付量爆發、Model Q的成本下降一半,都很符合特斯拉的調性。

然而與之相比,雷軍畫的餅,就顯得有些遙不可及、華而不實了。

雷軍畫餅,華而不實

說來也巧,就在馬斯克『放炮』不久,雷軍也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自己對於電動車的看法。

隻不過與馬斯克的狡猾不同,雷軍在小米汽車2024年才能量產的情況下,就將目標定在了『年銷1000萬輛汽車』『世界前五』的水平。

如此大的願景,最終似乎匯成了一句話:初出茅廬的『雷斯克』,所圖甚大。

聯系前後語境,在雷軍看來,電動汽車的制造門檻正在大幅降低。

不僅僅是30000個零部件高度模塊化,降低了制造難度;電池成本也在過去的十年裡,下降了80%,未來至少還有50%的降本空間。

其實從這裡看,還很中肯,但緊接著的一句話,就有些駭人聽聞了。

『因此,我認為電動汽車是一種以智能化、軟件化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形式。

汽車產業的本質將從機械發展到消費電子,市場份額將會高度集中在頂級玩家手中』

是的,沒錯。

在雷軍的眼中,此時的電動汽車,已經與消費電子無異,那麼同樣的角度提問:小米造車,是否也就類似於造了一臺帶著4個輪子的手機?

相信雷軍並不會犯下這樣本末倒置的錯誤,至少在安全方面,汽車與消費電子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

但換個角度,如果僅從功能表現和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電動汽車與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的娛樂屬性,確實正在趨同,理想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實例;而就電動汽車而言,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也正愈加收歸於頭部車企,比如特斯拉、比亞迪。

基於這樣的背景,雷軍再次給出了自己的論斷——

『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全球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

換句話說,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並且每年出貨超過1000萬輛汽車』

盡管對於前一句十分認同,但後一句……

據了解,目前全球年銷售超過1000萬輛汽車的車企,隻有豐田和大眾兩家。

暫且不說電動汽車全部替代掉燃油車的時間會有多長,哪怕強如特斯拉,去年一年的銷售量也不過才936172臺。

確實可以承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正在不斷增加,未來的時代也必然屬於電動汽車,但這些設想的前提,都需要時間足夠長,大環境足夠好。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反超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企第一,累計銷量為118萬輛。

但即使如此,距離雷軍所說的1000萬臺目標,依然是9倍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量產車還看不到蹤影的小米汽車,憑什麼能夠年銷1000萬臺?

小米標簽,智能平權

古語雲:『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無所得』

拋開時間不談,以世界前五為目標,雷軍的願景值得尊重。

而且從營銷的角度出發,雷軍的此次畫餅,絕對算得上一個成功案例。

事實上,小米汽車欠缺的從來都不是營銷能力,隻不過還沒開始發力而已。

不信你看,如今車圈流行的直銷模式、社區搭建、用戶文化等,哪一個不是小米玩剩下的?

當然,有了營銷能力並不足夠,小米汽車想要生產並銷售新能源車,還需要2個資質:

一是發改委的許可資質,並且在發改委認可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開始銷售車輛;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質,需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才能準入市場。

此前,曾有消息稱,小米正與寶沃汽車進行深度接洽,但因雙方對寶沃汽車估值差距實在太懸殊,談判陷入僵局。

這不,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又有新的披露,預計小米汽車工廠將在2023年6~7月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無風不起浪,如果這些消息為真的話,那麼小米汽車最明顯的一塊短板,即將補齊。

隻不過隨之而來的重要一步,也是小米汽車最難的一步——小米,究竟想要造一臺什麼車?

特斯拉曾放豪言,要做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大眾;蔚來的豪華、用戶服務等,被廣為認可;理想在家庭用車市場,四處攻城略地;那麼,小米汽車難道是想做與小米手機同樣的『性價比』?

在今年8月份的小米秋季發佈會上,雷軍表示,小米汽車決定將自動駕駛作為第一個突破方向,第一期研發投入33億元,專屬團隊規模已經超過500人。

用雷軍的說法解釋,之所以選擇自動駕駛作為突破點,其原因在於:自動駕駛不僅技術密度高,而且與安全高度相關,也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

但不容忽略的一點是,小鵬在G9車型上的失利,基本上已經宣告智能標簽的失敗。

至少從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智能並不足以支撐起一款高端汽車的品牌力。

那麼,小米汽車能不能將智能化和性價比結合在一起呢?

兜兜轉轉總是輪回,一款好的產品,從來都少不了精雕細琢。

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如此,電動汽車更是這樣。

而小米汽車想要造就出一款顛覆行業的產品,最合適的標簽,無外乎四個大字——智能平權。

簡而言之,智能平權就是要把業界中高水平的智能化能力,賦能給一款物美價廉的車型。

看小米汽車的發展戰略,大概率也會走上智能化標簽的路子,但有了小鵬的前車之鑒,小米汽車還需要好好思考一番,如何解決智能技術不能切實轉化成為汽車產品力的問題。

再退一步來講,假如小米汽車真的能夠實現10萬~20萬價格區間內,電動汽車的智能平權,雖然全球排名前五不敢說,但國內電動汽車的前五名之中,必定會有小米汽車的一個位置。

隻不過,想象中的那一天,至少要等到2024年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