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為什麼支持特斯拉??

美國禁用華為,我們為什麼不禁用蘋果和特斯拉?

英國和臺積電在美國的威脅下,已經確認將終止與華為合作。

甚至美國特朗普也表示:一切都是他親自說服的。

可以說,美國舉全國之力封鎖華為,讓華為步履維艱。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卻為引進特斯拉,大開方便之門

主要優惠政策包括:

首個外資獨資的 汽車 廠商,打破多年的合資廠商時代壁壘;

3個月拿地開工,150天內完成主體建設;手續一路開綠燈

多次,共提供貸款185億元。

享受2.475萬元的新能源補貼

這就是上海引入特斯拉所給予的特殊政策,

於是,很多網友也提出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們不同等對待,禁用蘋果和特斯拉?

尤其是特斯拉,自從在上海開設工廠以後,銷量上已經超過了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制造商。

今年6月份銷量已經達到14954輛,超過25%,已經遠遠甩開了比亞迪。

可以說中國給予特斯拉的支持是獨一無二的地位,正是中國把特斯拉才從『產能噩夢』中拉一把,並親自把它送上電動車王座。

而相應的就是比亞迪的落寞。

很多網友十分困惑: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大的價錢引入特斯拉。

特斯拉將給中國工業有哪些積極影響?

今天熊貓就從:產業鏈影響、技術方面、人才效應、國際影響 三個方面來講,可以說引進特斯拉,就是為了彎道超車,解決我們以往在內燃機 汽車 端的落後劣勢。

首先我們看下工業方面:

引入特斯拉最直接目的就是培養 汽車 產業鏈。

實際上這是有先例的。

2011年之前,中國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手機產業鏈,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中國手機品牌也是百花齊放的。

中華酷聯+上波導、夏新等,讓人眼花繚亂。

然而以前的這些國產手機好不好用?大家心裡都有數。

之後引入手機霸主:蘋果。

蘋果的技術以及高要求,使得中國手機產業鏈上升一個臺階。

而完善的供應鏈產業反哺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一加、傳音等國產手機品牌正是利用供應鏈的制造和技術優勢迅速崛起。

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曾說過一句經典評論:除了華為,其他國內手機商都是組裝。

這是因為這些手機看似復雜,但是背後是歐菲 科技 、欣旺達、舜宇光學 科技 這樣的手機行業龍頭支撐的。

說實話。

技術永遠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痛苦,蘋果技術和管理走進來,憑借我們完善的供應鏈掙走了大量的財富。

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機會,一個完善產業鏈,可以增加手機技術深度的蛻變。

而蛻變的效果也非常明顯

我們的國產手機已經開始征戰國際市場。

而現在,引入特斯拉在,就是希望它能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發揮蘋果這樣的作用。

這是 汽車 『走進來』的戰略之一:技術和生產能力走進來

事實上 汽車 產業鏈深度和長度要遠遠超過手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產業鏈。

而中國 汽車 工業在政府多年的培養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和當初2011年手機產業一樣的局面:

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是產業分散且頂級技術不夠,缺乏一個有公信力的品牌。

尤其是整車的制造能力基本沒有一個突出點。

國泰君安證券曾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們的下一個十年》報告中提到:中國在電動車產業鏈上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整車制造。

本著哪裡有問題,哪裡就需要解決。

恰好特斯拉就是世界上新能源 汽車 最好的新能源整車制造商。

截止目前:特斯拉中國直接間接供應商達到30多個,另外特斯拉承諾,由於政策支持,將會考慮更多,甚至國內車型百分百國產化。

其中寧德時代、LG南京工廠都將有望成為特斯拉電池供應商、其他的潛在供應商還有幾十家。

而這些原本是屬於日韓等其他發達國家的份額。

可以說在工業上看,隨著特斯拉引入,未來中國 汽車 供應鏈將得到長足的進步和完善。

並為國產品牌 汽車 的崛起提供最好機會。

也是突破燃油車技術封鎖的最好機會。

所以從產業鏈上來看,你們覺得引進特斯拉是好處還是壞處?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

從技術方面上看。

特斯拉的引入,起到『鯰魚效應』,對於國內新能源 汽車 制造商是一記重磅的洗牌。

由於新能源 汽車 是未來 汽車 發展方向,各國都在加大馬力佈局新能源 汽車 。

在2009 -2014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都投入巨資佈局新能源 汽車 。

在這種背景下,2010年9月8日,國務院常務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新能源 汽車 產業被列入戰略新興產業范疇,成為國家未來幾年內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國家對新能源 汽車 整車的補貼政策標準,最高補貼55000元,加上地方政府補貼,部分車企甚至出現1:1.6的現象。

如此巨大的政策支持下,國內新能源 汽車 商也一度出現100家之多,然而,隨之而來的: 汽車 無資質、產品不符合標準、電池不達標、甚至騙取補貼等醜聞不斷爆出。

不僅國內市場紊亂,連消費者也對電動車失去信心。

甚至連頭部幾個諸如:比亞迪、蔚來、理想等新能源 汽車 廠商也被卷入宣傳的醜聞中。

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長此以往,中國新能源 汽車 將陷入一敗塗地。

可以說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並沒有往好的發展。

也正是這樣的情況下,改變政策補貼,以及引入世界巨頭特斯拉成為解決這一趟渾水的良藥。

一方面直接嚇走渾水摸魚的偽車企,為市場起到凈化作用。

簡介幫助國內其他正規新能源車企。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技術可以倒逼國內真正的廠家走向高端技術化,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車和家CEO李想呼籲:別再搞丟人現眼的自嗨了,,特斯拉已經打到家門口了。

可以看出以前國產新能源車企是有多麼安逸,時至今日,再也無人敢誇大其詞做PPT新能源 汽車 了。

眾多車企已經重點部署技術研發,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在新能源 汽車 的地位。

而特斯拉也非常的給力,和國外名牌車企不同,特斯拉致力於改變 社會 ,價格一降再降國產化,Model 3第一次破入30萬而非斂收財富。

甚至馬斯克也給特斯拉畫了一幅發展的藍圖,取名叫『MasterPlan』,這個計劃意思就是,三步走戰略:

一、打造一臺牛逼的跑車;

二、用掙到的錢,打造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

三、用掙到的錢,打造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

也就是說未來的特斯拉價格隻會越做越低,和很多以往進口燃油品牌車專註高端完全不同

而這一理念與中國政策完全一致,降價會不斷倒逼比亞迪、蔚來、理想等國內車企技術進步。

而技術進步又會反過來增加我們國產新能源車的競爭力。

如此循環,短期看,中國損失了國內新能源 汽車 話語權,長期來看反而提高了技術和競爭力。

這就是鯰魚效應,以往的小蝦米現在再也無法翻出浪花。

而大的車企也將以這條鯰魚作為參考體系,不斷發展自我。

用一句話來概括非常恰當,既然國內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那我就進口一個進來陪練。

過程可能很痛苦,但是打不死的都可能成為世界級車企。

這也是為什麼比亞迪無法承擔特斯拉的作用。

在技術上,比亞迪無法對國內車企產生碾壓的效果。

自然也無法做到鯰魚效應。

特斯拉的優勢在於三點:電池及管理,自動駕駛和機器化生產車間、可以為中國培養大量的相關技術人才。

總的來說、引進特斯拉可能會暫時讓出中國電動車國內的主導地位,但是在未來,可能打造出我們自己的『特斯拉』。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發佈了第二版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了明確的目標:2025年新能源 汽車 的銷量要達到500萬輛,十五年內,插電和混動都是過渡,未來是純電 汽車 的天下。

這目標形成,就要求中國快速打造出自己的供應鏈和車企。

一旦 汽車 供應鏈、車企和人才打造完成,一個類似國產手機與蘋果爭霸的盛世會不會再次誕生?

熊貓還是對這個還是充滿期待的。

一旦這個盛世來臨,也就意味著我們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原因,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國際影響力。

2019年8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他有權利要求美國公司撤出中國。

一時間美企從中國逃離的輿論不斷發酵,市場上甚至出現中國工廠可能出現滑梯的預測。

結果不但蘋果公司等沒離開,中國還成功引入了特斯拉。

一舉打破美國唱衰中國市場的輿論。

除此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速度一直吸引求全的眼光,最繁華時,工廠上方每天都有大量的無人機進行拍攝。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甚至調侃道:『特斯拉上海工廠現在需要空中交通管制,因為有太多的無人機飛來工廠上空拍照』

無數人正在見證的一場『中國速度』正在奔跑,騰飛。

僅僅5個月就完成主體建築,一年內建設並投產。

速度之快,令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不斷感嘆:『上海速度』,

這場上海速度就是中國速度,也是中國工廠和市場對美國封鎖中國最強大的實際回擊。

至此之後再無人唱衰中國工業。

可以說,特斯的引入是我們無奈之舉,又是我們對電動車市場最強大的一張牌。

在產業上,引入一個龍頭,帶動整個相關產業鏈。

在電動車行業上:起到『鯰魚效應』淘汰騙補、渾水摸魚的假車企。

增加競爭力,讓一部分國企能以特斯拉為模板,快速成長。

在人才上,可以培養一大批相關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相關人才。

並增強國人的消費信心。

我相信,也許特斯拉隻是想掙錢,但是我們國家想掙的卻是未來。

一個屬於我們國產品牌 汽車 彎道超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