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事件後面的恐怖警示?

最近特斯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細節也隨之流出,但是不管後續處理如何,有一個問題是中國不得不加強掂量的。

特斯拉堅稱不管車主的要求如何,車主必須拿出可靠數據,但是建立在算法和數據基礎之上的特斯拉的核心商業秘密怎麼會輕易可得?拋開個人和 社會 商業機構不談,我們的國國家目前有機構能處理這些代碼嗎?,

這恐怕非特斯拉把數據、算法、代碼,向小鵬、華為、百度這樣的同等技術實力的競爭對手公佈,才能令人滿意。

這可能嗎?不可能。

那麼,特斯拉就能不斷不認可檢測,反正沒人有能力檢測,事實上,特斯拉很清楚國內沒有機構有資質,有能力去檢測自動駕駛系統。

就連車主本人也清楚這一點。

在駕駛員最後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數據顯示,車輛時速為118.5千米每小時。

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後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著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最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並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後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

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特斯拉還給了文字說明:車輛以較高速度行駛,駕駛員開始踩下制動踏板力度較輕,之後,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並發揮了作用,提升了制動力並減輕了碰撞的沖擊力,制動系統均正常介入工作並降低了車速。

這個過程,可以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踩剎車時,並不是司機踩得輕,而是剎車失靈。

另一種解釋是:如果前方是固定物,突然發現,防止撞擊的行為才會是:一下踩死。

但如果前方是車,一般會預估前車會繼續前進,預計的減速距離餘地就會更長,降速的時候,就會輕踩;此時若發現前車突然停下《因為紅燈?》,就會加大剎車力度,但這個時候,距離短了,仍然會追尾。

關於事故發生前30分鐘車輛的狀況,特斯拉方面是這樣敘述的: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內,駕駛員正常駕駛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同時車輛有多次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和多次剎停的情況發生。

在非封閉的國道上,速度多次達到100公裡以上,最高118公裡,車裡還有孩子。

這個數據,令人驚嘆,也令人尷尬。

這意味著在有紅綠燈的國道上,開到每小時100-120公裡,反復提速、變道,穿插、才需要頻繁踩下剎車。

特斯拉的數據似乎在證明這一點。

現在很多人在質疑數據,呼籲給出更多維度、層次的數據。

而女車主在微博上說過,特斯拉撒謊,速度隻有60-70。

這就意味著,女車主提出的指控,實質上可以總結為:以60公裡的速度行駛,看到紅燈,剎不住,追尾。

而特斯拉提供數據則是在說:以120公裡的速度,踩剎車,各系統正常,速度降到40公裡時,追尾。

很明顯,雙方必有一假。

微博也好,數據也好,都傳播甚廣,後果嚴重。

要麼是損害商譽,要麼是誣陷,必有一方要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但是,戲劇的是對於特斯拉懇請鄭州市市監局指定權威的、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維權車主張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表示反對。

他說:『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我們不太能接受由任何一方指定,我們肯定是想要自己去找有資質和權威性的機構』對此,鄭州市監局回應說:不指定具體鑒定機構,雙方自行協商。

當然,並不是說要無條件相信政府部門,但是在此事件中,已如此陣勢,鄭州市場監管機構,不會、也不敢為特斯拉遮掩。

政府機構的技術能力、尋找鑒定機構的能力,遠超個體消費者,相信他們,是理性的合理的選擇。

如果不相信國家,那該怎麼辦呢?自行去尋找,該找誰呢?

這是要請小鵬、華為、百度的專家出山,來解析特斯拉的數據、算法、甚至代碼的節奏嗎?畢竟,隻有這樣才有權威性。

事情到這個地步,就無解了。

所以,事件進展到此步,雙方不會有一個令人公正的結果。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 社會 ,建立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顯得越發重要,希望國家能意識到,這些敏感的數據不光是未來的財富之源,更是國家的安全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