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張志峰
『你會在異地使用共享電動車嗎?』
『會,但每次用完都會把押金退掉,但小品牌太多了,如果當時忘記了就很麻煩,押金大概率要打水漂,因此時常焦慮』
『不會,用的時候找不著,不用的時候到處都是,太亂了。
而且速度又慢、壞車又多,體驗很不好』
臨近年末,隨著全國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下一波旅遊與返鄉高峰的到來可以預見,共享電動車的使用需求勢必隨之上升。
然而,多數用戶對於共享電動車的反饋並不理想,關於車況、管理、運營維護、押金、續航等方面的擔憂,使得這個行業在下沉市場擴張中,很難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完美契合。
不過,隨著行業野蠻生長時代地褪去,規范的市場、旺盛的需求與可觀的收益共同作用下,共享電動車行業發展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速發展。
行業亂象頻發
事實上,資本的目光從未放松過對這一行業的關注。
隻是與共享單車類似,共享電單車同樣需要經歷從混亂、無序到良性、健康的循環。
早在2017年,迫於過量投放、擠占公共交通道路資源、電池安全等問題,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就聯合對外發佈《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使得行業推進陷入停滯狀態。
但來自市場的客觀需求並不會因此消失,特別在下沉市場中反而是呈指數型增長。
2019年,交通部等印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編入發展綠色產業目錄,監管態度變化讓共享電動車行業迎來了新的機會。
有機構統計顯示,2018-2019年大縣域共享電單車進駐數量從70城增長到320城,市場占有率也從2.5%增長近4倍到11.3%,哈囉、美團、青桔、松果等幾個行業大中型品牌幾乎都是在此時入場。
到2020年,共享電單車進駐大縣域城市數從320城增長到1100城,2021年增長到1400城,滲透率增長20倍,這也意味著共享電單車在縣域已經被用戶廣泛接受。
隨之而來的是,受到地方企業保護、研發成本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等限制,無數地方中小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
隻可惜,作為典型『初期投入高、收益回報慢』的行業,在缺乏資金支持和品牌保障的中小企業滋生亂入的時刻,就註定了押金收割、違停亂放、運維差、耗損率高等亂象不可避免。
『近幾年回老家經常用到共享電動車,發現每次城市投放的品牌都不一樣。
而且壞車又多,有時候連續更換好幾輛都不能騎,還都要交押金,體驗感非常差』一位籍貫雲南,工作地在上海的白領向觀察者網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共享電動車發展最迅速的土壤就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而在行業缺乏全國性規范和法律法規層面執行標準的背景下,市場亂象往往也在這部門城市最為惡劣。
彼時,不少中小城市都是大中下品小品牌齊聚,從解決群眾出行需求演變成因搶占市場份額成為新的『城市病』。
部分中小品牌為便於擴張,在取得城市投放許可之後不斷降低單車硬件品質、軟件研發更新費用及後續運營維護成本,拉低行業下線從而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局面。
行業主要品牌註冊資本對比
『2022年是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的關鍵之年,得益於藍牙道釘、RFID等關鍵性輔助技術和地方政府重視程度改善,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得以充分發揮,哈囉等大品牌市場份額迅速擴大,行業經歷從無到有之後,進入由亂到治的階段』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營商環境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電單車的野蠻生長也為地方政府帶來諸多困擾,同時後者的處理方式在共享電動車行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以江西南昌為例,2018年夏季,當『青桔』『哈囉』還在鏖戰共享單車市場份額時,上海的共享電單車企業『享騎』率先進入南昌市場,以解決3至10公裡的出行需求為賣點,打開了南昌共享電單車的市場。
盡管隨後『享騎』由於資金問題,倒在發展的路上,但其市場被隨之而來的『街兔』等共享電單車迅速占領和擴張。
線上補貼大戰、線下爭相投放,2019年到2020年,共享電單車在南昌『野蠻生長』。
兩年時間,進入南昌市的共享電單車企業最多時達到11家,投放總數超過40萬輛,超量投放引發的管理問題日益凸顯。
各種顏色的共享電單車在市區內隨處可見,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彩虹大戰』。
共享電單車擠占人行道、盲道、非機動車道、停車位等公共空間現象也屢見不鮮。
為此,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扣車、約談企業等諸多措施。
2020年,有報道顯示,僅南昌縣一域針對不規范運營、亂停亂放等問題,6個月內就扣押5000+輛共享電單車。
另一方面,部分城市開始對區域內的共享電單車經營權進行競價拍賣,有的甚至是獨家經營權,有的經營權被拍出不符合市場行情的『天價』。
企業面臨新的抉擇,若不高價競標,就隻能黯然退場,甚至有些前期已與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的企業,在合作協議未完結時,就因為運營權的拍賣,被要求立刻退場。
公開報道顯示,福建、雲南、河北多個縣市發出了對當地共享電動自行車投放經營權進行招投標或者拍賣的公告。
多地對項目進行了拆分,將經營權分為多個標的進行招投標,並且設置了最高投標價格,超出投標價將作為無效標。
2021年5月,雲南省瑞麗市對城區2500輛共享電單車五年期特許經營權進行了拍賣,成交價為6500萬元的『天價』。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佈了23起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典型案例,其中有15起案例涉及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通過高價競拍、簽署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限制共享單車、電單車市場競爭。
15起同行業的案例創下了該負面清單案例通報以來的新紀錄,『警示』意義不言而喻。
不少行業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經營權不可『價高者得』,還應充分考慮其『準公共服務性』。
既要為市民打造便捷、普惠的出行環境,也要讓企業能夠『活下去』,更好地為市民提供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被視為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
2021年11月,在國務院辦公廳要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此次為第四批典型案例。
通報中提及,部分城市變相轉讓或者競拍共享單車運營權,以及違規增設市場準入條件,限制共享單車企業準入經營。
其中,湖南省張家界市以特許經營權公開拍賣方式限制共享單車企業準入的案例正在整改中,山東高密、濱州、雲南保山、瑞麗、曲靖、宣威、華寧、文山、大理、湖北隨州等地通過增設共享單車市場準入條件,以特許經營權公開拍賣等方式限制共享單車和電單車企業準入經營等行為已完成整改。
2022年開始,在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準入門檻迅速提升,研發成本與運營維護等方面的投資比例從可有可無變得至關重要,共享電單車行業終於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同時以哈囉為首的頭部企業資金、技術等品牌優勢得以發揮。
『良幣』淘汰『劣幣』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共享電動車的數量接近400萬輛,其收入規模為93.6億元,預計至2025年其投放數量將超過800萬輛,收入規模將超過兩百億。
從發展空間來看,2020年中國電單車、三輪車的保有量超過3.4億,而2021年共享電單車的全國投放總存量僅在800萬左右,滲透率不足3%,從滲透率的角度而言,共享電單車市場空間巨大。
分析人士認為,相比高線級城市作為交通出行『最後一公裡』接駁的備選,大縣城單一交通工具『點對點』的出行需求為共享電動車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土壤。
但不可否認的是,低能級城市在市場監管覆蓋過程中的車輛安全、充電維護等管理方面,也對企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在過去幾年的擴張中,行業整體相對混亂,眾多中小品牌為了追求資本的快速回報以及部分灰色收入,忽略產品安全和技術研發、後期維護,以犧牲用戶體驗和利益的方式壓低競標價格,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在與大品牌的競爭中形成優勢。
如今行業變得更加規范,地方政府更加註重秩序和安全等方面,押金被取消、對後期運營維護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這對於無數中小資本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天價招標』不可復制,哈囉等大品牌優勢得以凸顯,『良幣』淘汰『劣幣』的局勢已然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幾家大品牌的迅速擴張,各家對於安全技術、輔助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更加積極高效,也將極大促進行業進入圍繞用途體驗和城市管理競爭的良性循環。
如定位數據是否精準、及時,能否有效幫助企業匹配用車情況投放數量,減輕調度人員管理壓力,避免共享電動車對城市空間資源的過度侵占;智能頭盔的快速推廣普及、配置車輛時速閾值和各項報警功能等極大降低城市交通安全隱患等。
此外,這些品牌本身所具備的流量優勢和關聯行業優勢也是其他中小企業所不具備的。
據東興證券測算,2025年共享電單車行業規模有望達到405億元,GAGR為36.6%,共享電單車市場未來可期。
第三方機構易觀分析也表示,隨著供給側持續優化服務、需求側認知度與使用意願不斷提高,未來大縣城共享電車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623億元。
2022年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72億元,距離頂峰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服務提供方仍有較大發揮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行業發展中,這些頭部企業必將發揮『聚合效應』,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
來 源 | 觀 察 者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