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電動自行車』限行令,又來了。
6月6日,廣州就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調整政策,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主要內容為兩點。
一是在限行范圍,將『中心區域限行』調整為『部分路段限行』。
二是在限行時間,將『全天候限行』調整為『全天、白天、高峰分層次、分時段限行』。
公開征求意見一出,引起網上熱議。
在各大平臺的評論區中,更多的是質疑之聲。
其實,電動自行車『限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堂主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個詞了。
上一次聽到的時候,是在兩年前。
2021年11月,廣州交警召開新聞發佈會。
宣佈結束15年來『一律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通行』的政策。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廣州在此之前的政策,
是在全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對電動自行車是不予登記、不準上路行駛的。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這個禁止電動車上路的政策,來源於2006年的通告文件。
由於通告文件有效期為5年,
此後的2011、2016年,執行的都是2006年不準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的措施。
到第三個5年的時候,經過三個多月的斟酌考量,
2021年,廣州終於宣佈解禁,允許電動自行車上牌。
如今,廣州又一次調整了政策。
一是將『中心區域限行』調整為『部分路段限行』。
二是將『全天候限行』調整為『全天、白天、高峰分層次、分時段限行』。
單從過往出臺政策來看,跟之前比,是有一定放開和進步的。
可從具體內容來講,又有值得商榷的部分。
比如,最具爭議的就是這個『分時段限行』。
每天早上7點半到9點半,下午5點半到7點半。
對天河東路、解放北路、環市東路、環市中路、臨江大道等,禁止電動自行車行駛。
看第一眼,這限行時間段,不就剛好完全覆蓋上下班的時間嗎?
看第二眼,這限行地段,幾乎是廣州中心區上下班的主幹道。
其實嘛,有些政策的出臺,不是因為大家不樂意,
而是距離真正落地,有著不小的差距,離實際生活相差甚遠。
作為一名大學畢業就留在廣州工作生活的人,堂主聊聊個人的看法。
電動自行車這玩意,在廣州這我們都叫它『電雞』。
這名字,好似有點不雅,還是叫回電動自行車吧。
首先,對於電瓶車最大的爭議,其實是在於電瓶車的『守法』問題。
對於行人來說,有時候真的極其厭惡電動自行車。
人行道、橫街窄巷裡飛奔,還拼命按喇叭催人。
無視紅綠燈,過馬路時第一時間沖過來。
有不少網友說,過馬路最大危險,已經變成電動自行車了。
因此,對於這種橫沖直撞、無法無天的,是要監管的。
兩年前,在公佈電動自行車可以登記上牌之際,
廣州交警也公佈了一組數據:
2021年上半年,廣州市共發生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189宗,死亡24人,
同比分別上升56.2%和14.29%。
但哪怕是這樣,廣州依然還是公佈電動自行車可以登記上牌。
所以你看,現在對電動自行車的爭議,都是在說駕駛人是否守法的問題。
大家反感的,並不是反感電動自行車的問題,而是開車人的問題。
甚至有人說:10個開電動,至少7-8個人都不按交通規則。
堂主覺得,這就有點帶節奏了。
有不闖的電動自行車嗎?
有,還不少。
就拿堂主每天上下班的那條路來說,離地鐵還有一段路。
每次等紅綠燈的時候,
接送小孩的父母、送外賣的小哥、騎著上下班的年輕人,
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認真遵守交通規則,
跟行人一樣,他們也在等候紅綠燈的,隻有個別,是真的不要命。
若是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個個都自覺遵守交規,現在的爭議,自然就煙消雲散。
因此,個別,不能代表整體。
大部分的人,隻是為了生計才選擇電瓶車,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若是開得起四輪的話,誰願意開兩輪?
說到這裡,堂主不得不提一下南寧。
雖然很多網友調侃南寧是慧泊市,但就電動自行車這塊,
其他城市還真的要虛心一點,向南寧學習。
南寧,這個誕生『鬼火少年』傳說的城市,曾被稱為『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
2002年,一紙 『禁摩令』後,取而代之的,是數量急劇上漲的電動自行車。
這種現象也很正常,很多城市禁摩後,電動自行車走到了臺前。
畢竟,電動車方便快捷和性價比高,能滿足多數人的短距離出行要求。
但同時,一下子湧現的電動自行車,也產生了強烈的副作用。
首先,安全隱患不小。
別的不說,電動車充電導致的火災事故,近些年來頻頻上新聞。
我在貴陽晚報看到一份報道,說消防部門針對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做過實驗,
實驗數據顯示:電動車起火30秒,毒煙可覆蓋整個房間和樓道,
產生的大量有毒濃煙,極易引發傷亡事故。
其次,違法亂象多,事故頻發。
根據工信部此前公佈的數據,2013~2017年間,
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
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上升8.6%和13.5%。
珠海在2005年,成為首個以『立法』形式確定禁電的城市。
隨後,常州、海口、深圳、廈門等城市陸續跟進,
有統計稱,截至2014年5月,全國共有178個城市采取各種禁摩、限電措施,占全國城市總數8%;
其中有140個地級市,占全國地級市40%。
以上這些問題,來看看南寧是怎麼解決的。
2013年7月,經多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後,
《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動自行車機動輪椅車管理辦法》正式向社會公佈。
堂主認真看了這份文件,非常具體,且很務實。
比如,十年前其他城市禁止時,南寧就給電動車登記上牌。
而且,還明確行駛細則,嚴禁轉彎時突然猛拐,不得酒後駕駛等。
2013年8月15日是南寧市電動車上牌註冊登記首日,全市共設了72個點供市民服務。
到了2018年,南寧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200萬大關。
這是什麼概念?
數據顯示,2018年,南寧全市常住人口為725.41萬人。
也就是說,每10個南寧人中,就有超過2.7人開電動自行車。
在堂主看來,南寧能把電動自行車整活起來的原因有三。
其一,城市通勤圈小。
電動車的行駛足以覆蓋。
其二,不合理,不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其三,較低的收入水平。
時至今天,電動自行車,已經讓這座南寧城市有了靈魂。
你們嘲笑人家慧泊市,人家還說你開不到電動自行車呢。
不是每南寧個家庭都有四輪車,但是有四輪車的家庭,必定有電動自行車。
在南寧,你可以沒有瑪莎拉蒂,但不能沒有小『電驢』。
沒有一輛小電驢,不用說,在南寧肯定是那個沒有愛情的人。
南寧雖然電動車多,但是都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人。
別看過馬路時,南寧也是一股電瓶車流,
可人家是亂中有序,實在令人驚嘆。
當然,畢竟每座城市不一樣,照搬南寧的做法也是不行的。
但至少,起碼要有虛心學習的心態,你說是不。
堂主查看了南寧電動車新規定2023。
裡面內容就不一一細說,有一條我覺得就很人性化:
對於從事快遞、外賣以及桶裝飲用水、鮮奶運送等特定行業的電動自行車,
應當在車身的明顯位置粘貼或者噴塗顏色、區別於其他行業的專用標識。
我在廣州也看到送外賣的電動自行車,外表看起來跟家用一樣。
不是說一樣不行,而是若像出租車那樣統一標識,這樣的引導,不是很落地嗎。
正所謂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對於一些人來說,電動自行車就是他們賴以生活的唯一生計。
想辦法去理解、去引導、去管理,而不是一刀切禁止。
說到底,限制電動自行車,核心矛盾就是路權的分配權。
不管是之前的禁摩,還是現在電動自行車的限行,
根本矛盾,還是在於此。
作為一名非正經的城市研究員,堂主認為,
從城市規劃角度來說,大城市要以地鐵、公交等軌道交通為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曾指出:
倚重汽車的發展模式已經為城市發展帶來大量問題。
他的觀點我挺認同的,就是:電動自行車不僅在節能減排方面優勢明顯,還有一定治堵作用。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保就業、尋找經濟的新增長點,成為重中之重。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止到2020年,外賣、眾包和跑腿的配送人員規模已達到近1300萬人,
這些人,用電動自行車串起了更大規模的就業。
而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研究數據顯示,
早在2018年,僅美團點評平臺帶動勞動就業機會1960萬,
其中包括270萬配送就業機會,更帶動商戶就業機會1600多萬個
喜歡一座城市的理由,不在於它有七種或者七十種的好看景觀。
而是在於,他對你給出的人生問題,給出了答案。
廣州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歡,就是在於廣州給出的答案:
不管你是億萬富豪,還是底層打工人,在這裡都能有一席之地。
城市容納形形色色為生活奔波的人,
電動自行車,承載他們前行,也帶領他們回家。
那些底層打工人,也許你看不到他們。
但他們的活躍與否,卻影響了一座城市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