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的隕落看似就在一瞬間。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佈完成對諾基亞的收購。
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何輸了』說完後不禁落淚。
1999年,諾基亞市值達到2030億歐元,是整個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21世紀第一個五年,諾基亞全球手機市占率高達72.8%。
這樣一家全球巨頭說垮就垮,的確不是它業務不精或經營出現問題,僅僅是因為iPhone把手機帶入了新時代,而諾基亞沒有跟上而已。
現在,汽車行業似乎也在上演同樣的戲碼。
豐田汽車,這家近10年裡基本都穩居世界銷量首位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即便面臨自己悉心澆築的城墻被對手一磚一瓦地拆卸,但仍然在電動化趨勢面前有所保留。
而侵蝕它地盤的,正是自己從來都看不上的純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和特斯拉。
早在2020年,特斯拉的市值就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車品牌。
不隻是公司市值,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Model Y超越了豐田卡羅拉,成為了全球最暢銷車型。
中國市場上,比亞迪也依靠油電同價的比亞迪秦DM-i冠軍版幹掉了長期盤踞在A級轎車市場的合資品牌,甚至在今年4月成為全品類銷量冠軍,豐田的地位進一步被削弱。
噩耗接二連三地傳來。
在豐田最大單一市場美國,它的競爭力也面臨挑戰。
日前,據外媒消息,特斯拉Model 3現在可以全額獲得聯邦補貼和州補貼,補貼後售價甚至低於豐田凱美瑞。
此前,美國政府發佈低碳法案中提到,如果新能源汽車想獲得全額政府補貼,則必須保證供應鏈中在美國生產或美國公司的關鍵零部件比例達到一定程度。
根據該法案,去年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航後驅版和長續航四驅版都隻能獲得一半補貼,也就是3750美元。
原因是當時它在入門車款中使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但寧德時代目前並沒有在北美建立專供特斯拉的電池廠,因此不符合獲得全額補貼的標準。
而在經過了供應商調整後,該車款開始采用松下美國工廠的電池,這樣一來,就可以獲得全額7500美元聯邦補貼以及加州7500美元的州政府補貼。
據消息人士透露,寧德時代電池的成本要比松下的電池更低,但相比額外的每輛車3750美元補貼,這個成本差額就可以忽略了。
現在,一款起售價為40240美元的Model 3,補貼後價格可低至25240美元,而凱美瑞在美國的售價為26320美元起。
這無疑對於後者有著巨大的壓迫感,要知道,2022年豐田凱美瑞是美國第5暢銷車型,年銷量29.52萬輛。
之所以有這麼高的銷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比Model 3便宜了近1萬美元。
但現在,面對比自己更便宜的Model 3,凱美瑞的價格競爭力無疑大幅下滑。
在中國市場,凱美瑞同樣是豐田的主力車型,2022年銷量為24.9萬輛。
在中國,17、8萬元就能購入一臺凱美瑞,而Model 3的價格在23萬元起。
試想一下,如果如同美國一樣,Model 3在中國的價格降到與凱美瑞相似的起步價,包括凱美瑞、雅閣、天籟在內的一眾合資B級轎車無疑將哀鴻遍野。
可以說,以豐田為首的日系品牌正在全球范圍內遭到新能源車的擠壓,但作為上任豐田社長,現任豐田會長的豐田章男仍堅持己見。
去年,他就指責那些all in電動的車企是『沉默的大多數』,認為他們隻是隨波逐流,沒有主見。
作為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的豐田章男,近日他聯合多家日企抵制電動汽車的評論再次引起業內關注。
在近日於日本舉行的G7峰會上,豐田章男再次強調,反對汽車全面電動化,並且得到了多個日本參展商的支持,其中包括鈴木、五十鈴、雅馬哈本田和馬自達等。
豐田章男在記者會中表示:『日本汽車工業的優勢在於電池電動汽車、氫能和混合動力等技術的多樣性。
我們需要貼近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尊重差異,與多樣性共處。
為此,我們需要多種多樣的技術。
日本企業應該提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提高競爭力。
我相信日本汽車工業的多途徑是在需要的地區利用該技術』
豐田首席科學家、豐田研究院首席執行官Gill Pratt此前也曾表示,過快過渡到電動車可能會導致一些車主繼續使用老舊汽油車,應該繼續給傳統油電混合動力一些時間。
眾所周知,油電混合動力是豐田的看家本領,從1997年起至今已經過5代技術更新,可以說是其在電動化時代最強的護城河。
然而,全球范圍內,電動化更多是指插混和純電化,這與豐田推崇的不插電的油混技術完全是兩碼事。
因此,目前仍是全球第一車企的豐田,雖然時不時地展現出all in電動的決心,但對於與純電動車的決心不像其他競爭對手那般堅決。
比如去年底,豐田一口氣展示了16輛純電車,意在展示自己有強大的純電技術儲備,分分鐘就能搗鼓出很多純電車。
但後被媒體曝光,展示的16輛車中,第一排的5輛車是油泥模型,後面的11輛車是燃油車改成了新能源車塗裝。
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豐田發佈最新在華戰略,稱關於電動車的所有研發、產品決策都可由豐田中國拍板,無需與日本總部商討。
但這隻是對中國市場的舉措,因為在日本人看來,中國的用戶需求是世界上『特殊的存在』,其他國家甚少會對車內的沙發、冰箱、大屏幕有如此高的需求,於是專門為這個市場設立一個電動車團隊試試水,看看『現地現物』的研發到底能帶來什麼起色。
但它的速度還是無法和中國的競爭對手相比。
上海車展上豐田推出的兩款bZ系列概念車要在2024年才分別會在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落地。
而隨著其主銷車型被中國、美國的電動車競品逐個擊破,宣揚動力形式多樣化的豐田,還能沉得住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