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佈置位置(Model X)充電插座總成開蓋細節充電插座總成外接口及信號細節充電插座總成超聲波焊接充電插座總成接地充電插座總成光圈可視化充電插座總成局部PCBA與Pin目前各標準充電插座總成充電插座總成二級BOM充電插座總成失效模式。
本系列文章我們來淺析下Tesla充電口結構設計的變化,主要選取2015年適配Model S/X與2018年適配Model 3接線纜版本充電座進行淺析,鋁管充電座總成不做公開,鋁管版本其他信息詳見前文:Tesla—充電母線專利;特立獨行,不斷進化。
本文讓我們退回2015年,以當時代Model X為主淺析早期Tesla充電接口的結構設計(電路部分已移除+無測試數據體現,部分圖引例 Model S,下文不做具體區分與描述),以作拋磚引玉。
下文分析及圖片含文本不代表下述提及技術的最終量產狀態,也不代表下述提及技術的普遍或偶然的任何情況,僅做簡單的分析和討論。
插座整體&功率設計
Tesla NACS接口首版SOP特點有:
●超聲波焊接連接線材與端子首次滿足其V2充電需求(後續迭代至接近V3水平);
●90°出線&螺釘鎖緊端子;
●可拆卸保護蓋(帶防誤拆);
●多彩光圈及其光源可視設計;
●接地線較小截面積&交直流公用同一接口;
●信號+PE插件與插座可分離設計;
同時車輛充電拔槍開蓋等功能也是當時較為前沿的設計。
整體面板尺寸小於CCS&GB交直流一體,插合部分尺寸細節及充電邏輯見前文:Tesla超充的一些數據~。
充電插座總成細節(Model X)
首版SOP其最大特點與目前鋁管類似,出線位置防護並不依靠充電座總成本體實現,尾部可拆卸保護蓋+90°出線,以增加線束組裝與維護便利性屬性至今仍然保留,且排/棒/管類導體產品愈發盛行的現在BMK廠商越來越多。
成開蓋細節
此外由於整體設計需要,信號+PE插件整體軟硬膠+線材+端子一體成型,同時卡扣裝配入插座後,依靠可拆卸保護蓋實現類似CPA的功能,也是值得學習的地方,一體成型件完全裝配完成後存在一些晃動量。
成外接口及信號細節
功率設計上,前期小功率使用鍍錫銅+壓接技術實現小功率充電(對比目前大功率充電最大功率),後期采用純銅+超聲波焊接及鋁線+超聲波焊接,但一直沒有變化的是前面提到的端子與線纜的防護設計:在線材不斷升級情況下,防護未出現升級。
以前看現在,是否需要在鋁導體上進行探索實現端接免防護設計?比如溶膠-凝膠塗層。
成超聲波焊接
屏蔽處理上,Model X與S由於一些原因,分別選擇插座端屏蔽熱縮管包裹單端懸浮及屏蔽壓接後接車身鈑金雙端接地,後續2018 Model 3與目前鋁管方案也存在類似交叉選擇的情況,後續更大充電功率下屏蔽有效性實施更值得深究。
充電插座總成屏蔽處理
性能方面,得益於超聲波焊接及端接低電阻,目前模擬充電在空冷環境中可實現長時間保持滿功率載流(僅以公路老化測試件為準,非任何隨機情況,滿足NACS應用指南)。
接地設計上如前,導體截面積小於多數直流接口設計,自此極大減少了充電接口空間尺寸占用,接地設計於車載充電機。
成接地
光圈及其他
多彩光圈+均勻漸變色,這在目前也是較為優秀的感官體驗。
整體設計以尾部插針限位板為核心,兩層半透明塑膠件將PCBA上光源投射至充電口透光位置,實現正向可視區域均勻佈光,基本設計指南見前文:Agilent—導光柱設計。
其他同時代不同接口的實例中,通過改變半透明塑膠位置實現不同的光圈設計位置,這也是標準化光圈設計後優勢所在。
成光圈可視化
但燈光組件內置於充電插座中,新車型整個插座制造與整車匹配等都存在需要不斷調整的地方(或許成本也是側重點其一),後續Model 3/Y車型搭載充電插座總成中燈光模塊均外移出插座本體,置於插座連接板內,多見Tesla LOGO處。
成局部PCBA與Pin
相較GB IEC等交直流一體方案,Tesla NACS首版SOP信號與接地輸出口選用6Pin插件(預留1Pin)*1+Pilot*1+接地端子*1+Prox*1(PE與Pilot和Prox一體),整體簡化低壓回路輸出,減少線束總成數量,也為後續PCBA及面板小型化預留空間,後續對溫度監控等要求不斷提高,Tesla最新NACS為12+3Pin(含插槍緊定鎖,部分Model X/S 2021+兼容全球充電邏輯接口版本除外,可能成為趨勢,下圖一),對比GB為8+12+3Pin(含插槍緊定鎖),CCS為12+3Pin(含插槍緊定鎖)。
充電插座總成
插槍緊定鎖的佈置上,NACS自首版SOP至目前版本均處於插座底部,排水共同佈置,利於排水但整個插槍緊定鎖抗雜物入侵能力相較其他標準接口羸弱(此處偶現失效),目前多數車型鋁管方案放棄首版SOP鎖設計采用防護等級更優的方案。
安裝板螺釘均采用自攻螺釘,共計4顆。
成二級BOM
失效模式
早期版本總會有很多失效模式,有些失效模式已經規避,有些失效模式目前還會持續,下面針對一個結構設計失效進行淺析。
失效模式:防觸指蓋帽脫落。
此失效模式自車制端子即出現,後續沖制與裹圓工藝因其特殊性,脫落風險相較以往更大,除Tesla以外其他OEM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成失效模式
最大化降低失效風險,前期精細化尺寸設計與多維驗證的同時,更改防觸指與端子連接方式也可納入設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