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將成為FSD第一個試點城市開放』的消息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雖然被光速辟謠。
但FSD入華的推進,顯然是箭在弦上,隻等數據采集資質和超算中心這兩張入場券。
連百度集團副總裁儲瑞松都說特斯拉FSD會在今年或者明年入華。
各家車企對於FSD的『入華』當然是嘴上歡迎有朋自遠方來,背地玩命加快各自的城市領航輔助駕駛落地。
但馬斯克顯然對FSD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這不,時隔8年,馬斯克又開啟『大放送模式』了。
在一條內容是描述通用CEO瑪麗博拉稱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領軍者的推特下,馬斯克熱情回應道:特斯拉渴望盡可能幫助其他公司,我們願意授權Autopilot或FSD給其他車企使用,當然任何特斯拉的技術也都行。
智能駕駛技術的燒錢程度非同小可,餘承東就曾透露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一年就得投入十幾億美元。
車企如果能直接獲得智駕底層邏輯,等於省了一筆巨款。
而且按照馬斯克本人在特斯拉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之後的一次獨家采訪中所說,『我認為特斯拉FSD將會很快迎來自己的‘ChatGPT時刻’,即使不是今年,也不會晚於明年。
特斯拉能夠通過軟件更新讓數百萬輛汽車瞬間從手動駕駛汽車轉變為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的數量將會瞬間增加到300萬輛,然後是500萬輛,再然後是1000萬輛』
作為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交出FSD,就像老廚師交出秘制菜譜,特斯拉難道也要把造福社會放在品牌利益之上,馬斯克難道真是名副其實的車圈慈善家?
當然不是。
『ChatGPT時刻』
首先來看看馬斯克所說的『FSD將迎來ChatGPT時刻』到底靠不靠譜。
傳統智駕方案的運行過程分為感知、融合、決策、執行四個板塊,從融合板塊開始就有出現偏差的風險,比如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探測的信息經過融合以後識別障礙物的種類和軌跡是否準確。
再到決策時又是一輪新的數據處理,整套流程其實是比較繁瑣的,而且每個板塊都不能掉鏈子。
比如一輛特斯拉的攝像頭捕捉到了前車車尾的紅佈,但是融合算法卻定義為樁桶,車輛就會誤以為在施工路段。
所以我們能看到,市面上光是融合算法都有『前融合、後融合、全融合、時空融合』等多種算法來提升智駕水平。
如果『ChatGPT』上車,情況則有所不同。
當我們向ChatGPT提出問題時,隻需要告訴它需求和條件,它就能給出完整的答案。
同理,當一輛車擁有ChatGPT大模型,那麼這臺車隻需要將感知硬件收集的信息傳輸進ChatGPT大模型,大模型就可以做出決策並控制車輛執行。
這更接近於人類開車邏輯,使用『眼睛+大腦』的組合。
理論上來說,如果FSD真能具備類於ChatGPT的能力,那麼一臺有攝像頭等感知硬件的車,通過適配FSD功能,確實可以直接成為智能車。
蔚小理等自研智駕的車企直接喪失先發優勢,可以和市場說再見了。
但是,眾所周知,人也不是天生會開車的,我們需要學習交通規則,積累行車經驗,不然剛拿駕照的小白也不至於背上『馬路殺手』的刻板印象,而且不同國家規矩不同,還得適應當地的交通生態特色。
同樣在學習中的FSD 如果想快速催熟智駕大模型,就需要巨量的數據。
國內毫末智行在今年4月推出的自動駕駛大模型DriveGPT參數規模已經達到1200億,預訓練階段已引入4000萬公裡量產車駕駛數據。
可是FSD由於法規限制還沒能進入國內,在國內道上能不能跑都沒人打包票。
即使利用國外的數據構建出大模型,咱國內的特斯拉車主們暫時也無福消受,起碼馬斯克說的『今年或明年』是兌現不了了。
所以,比任何人都更懂數據價值的馬斯克著急讓FSD入華。
為了拿下FSD入華資格證,特斯拉前幾年斥巨資在上海打造了特斯拉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這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數據中心。
特斯拉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於2021年就已投入運營,共設置了28個實驗室,專註於特斯拉在國內軟硬件、流程和技術的開發工作,同時承擔國內市場的應用適配和標準測試。
磨了2年,不知道這次特斯拉能不能一鳴驚人。
除了研發本地化以及招聘本地人才來適配市場外,特斯拉在推動政府合作上一直分外積極。
今年5月,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就確認,上海要進一步深化與特斯拉的合作,推進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板塊在滬佈局。
在今年6月馬斯克訪華時也明確表示重視國內市場。
無論如何,一個『想進』,一個『想引進』,兩情相悅,就等上頭點頭蓋章。
一位前蔚來工程師就告訴AutoLab:根據他們的數據調研,選購特斯拉的車主大多是對新事物、新技術有一定興趣基礎的,對新的技術也更願意使用,配合上特斯拉『一迪之下,萬車之上』的銷量,FSD數據積累的時間和速度都會顯著高過國內新勢力。
馬斯克開放技術砸誰的飯碗?
『馬斯克就不怕別人拿了他的技術,成為第二個特斯拉?』這是馬斯克提出免費開放專利的消息後,我們的特斯拉粉絲群裡大家討論最多的問題。
但其實,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聲明要免費開放專利。
2014年,特斯拉官網就發佈了一份馬斯克撰寫的聲明,題為『我們所有的專利都屬於你』,該文大意為為了可持續交通發展特斯拉願將專利分享給真誠的夥伴。
這個『真誠』就很靈性,看似無條件免費開放,實則還是有挑選機制,沒有門檻才是最大的門檻。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還要求,使用了特斯拉專利的企業需要同步對特斯拉無條件且不限量的開放專利權。
特斯拉目前公佈的專利1000來項,而像蔚來這樣的新勢力企業專利都已經有6000餘項,華為更是多達十幾萬。
雖然專利數量並不等同於專利價值,但將自己的成果與競爭對象共享,在尚處突圍賽的國內新能源市場還是太過理想主義。
那如果是一個專利數沒有特斯拉多或者覺得特斯拉專利綜合價值更大的企業呢?是不是穩賺不虧,還能腳踏特斯拉直接躍升電動車高級梯隊呢?
聊這個問題之前,先說明,特斯拉專利隻有1000來項並不代表特斯拉隻有這些技術,因為專利本來就是用來公開並宣佈所有權的,而很多企業的核心技術根本不會公開,比如你知道老幹媽辣醬、可口可樂、肯德基蛋撻的配方嗎?
再來看看特斯拉目前公佈的專利包括哪些,這1000來項專利中除了少量外觀專利、智駕技術FSD以外,主要包括三電技術,比如電池溫控系統、高壓電氣管理系統等。
問題來了,技術賦能之前你得有承載的系統吧?想用特斯拉的電池溫控系統你得會造特斯拉的電池吧?
而這些,特斯拉都沒提。
特斯拉並沒有公佈所有的技術鏈路,這就等於『教你高數公式,但沒教你小學數學』,這些公佈的專利技術並不具備適配性。
而已有的專利技術涉及到復雜的工程問題,在沒有特斯拉的幫助下也很難落地應用。
可能有人會覺得,別挑剔了,一個小白車企有多少學多少,反正是白嫖。
那這樣的小白企業能讓馬斯克感到『真誠』而開放技術嗎?
顯然不行,沒有能力,拿什麼向馬斯克證明你的『真誠』呢?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一家剛入行的車企拿到了特斯拉專利的使用權,敢不敢用和能不能用是兩個問題。
為了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是不是得奉獻點什麼?比如測試數據和路試結果。
說白了,馬斯克不是慈善家,不會無償幫助潛在的競爭對手。
在談判交易時,主導權和拍板權都在馬斯克手中,這種地位懸殊的不對等關系很難促成良性合作。
前面我們提到的都是不平等的關系,那如果是較為平等、互相受益的關系,是不是就能和特斯拉達成完美合作?
也很難。
賣得好的車企不會去找特斯拉,反正有錢自己研發。
賣得不好的車企更不會找特斯拉,特斯拉本來就銷量喜人,得了你的技術越賣越好,留給你的市場份額隻會越來越少。
事實也證明了特斯拉所謂的『互相完全免費開放專利』並不可行,從聲明發佈以來,沒有一家車企這樣做過。
即使是使用了特斯拉某些專利,也是以簽訂合約的方式限定交換范圍。
比如2014年,特斯拉和比亞迪簽署了一份協議,約定特斯拉向比亞迪提供電池組和電池組模塊,比亞迪為特斯拉提供電池組和電池組模塊的工程設計以及電池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利。
新勢力都在做自研的原因無非是大家都希望把命運捏在自己手裡,後入場如雷軍,也是先砸33個億,讓小米汽車百分百全棧自研算法。
一家智能駕駛公司的內部人士就跟AutoLab分析:如果特斯拉在2024年入華,最快到2025年,新勢力就會迎來第二輪大面積洗牌,沒有自研能力的將會徹底被淘汰出局。
如果以上理由都沒有澆滅你一心投向特斯拉懷抱的心,那以下這件事,你估計真得受打擊了:特斯拉的很多專利,並不歸特斯拉獨有。
你要真敢用,特斯拉不計較,還有別人跟你計較。
從2013年到2020年,特斯拉為了增加現金流以便擴大業務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曾多次向PNC銀行協會和米德蘭貸款公司抵押專利,這些專利涵蓋了電池管理、自動駕駛、充電技術等多個領域。
目前特斯拉超過一半的專利都是這兩家公司的。
馬斯克這一招『借花獻佛』確實是學到位了,你可以覺得花好看,但你不能真收。
寫到這裡,不得不感慨馬斯克強大的營銷能力,堪稱『車圈楊天真』。
這一波操作下來,不僅一點損失沒有,還賺足了噱頭。
畢竟,沒有企業能通過特斯拉『免費開放專利』,而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其實除了門外的看客,大多數汽車圈的人士也不會真相信天下有免費的FSD專利,畢竟FSD在美國都要賣1.2萬美元,這個價格在北美都能買到一輛還不錯的油車了。
我們拿這個消息去問各路內部人士時,大家也隻是當一個趣聞來看待。
一位新勢力智能駕駛部門的員工就對AutoLab表示:『FSD就像是通關路上最後的大BOSS,你隻有做到完美,才有可能擊敗他。
這也不斷驅使著大家往前進』
就像一位傳統車企的品牌負責人對我們感慨的:打敗諾基亞的不會是第二個諾基亞,同樣,復刻特斯拉的專利,也不會成為下一個特斯拉。
特斯拉的技術固然是行業的第一梯隊,但如今國內新勢力用卷到爆棚的工匠精神已經把差距縮短,可是在營銷、工廠、交付能力上,依舊有著較大差距。
這也是為何長城高管團隊集體進駐微博、哪吒汽車的張勇和理想汽車的李想在各大平臺上不斷發表觀點、越來越多的車企高管站到臺前來語出驚人。
大家都希望離用戶更近一點,也希望能借由此增大品牌的聲量。
這條路,馬斯克已經用飄紅的股價證明了可行性。
同樣的,在工廠的建設、交付節奏的把控、品牌文化的塑造上,特斯拉都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樣本。
但FSD是一個特斯拉都尚未落地的賽道,誰能成為這個賽道的領頭羊,也許就拿到了通往下個時代的船票,所以,把你的猜測留在評論區吧,讓時間留給我們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