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不叫BMW,叫什麼,『弼馬溫』嗎?BMW在國內的官方名稱叫『BMW中國』,並不叫『BMW』。
接著舉了一些例子,在官網很難找到『BMW』的字樣;車系全稱叫BMWXX;廣告宣傳片也僅出現『BMW』標識等。
哎,這我就奇怪了,還真有BMW不叫BMW這種事兒?於是K哥去官網翻了翻,確實都是以英文字母『BMW』為品牌標識,而不是耳熟能詳的『BMW』。
現在能找到叫BMW的就三個地方,社交媒體《比如BMW中國·微信公眾號》、線下4S店和華晨BMW。
反正BMW是不情願叫自己『BMW』了。
那K哥就好奇了,BMW為毛不叫自己BMW,是『BMW』兩個字不如BMW尊貴嗎?博主解釋是BMW高層聽說國內對BMW有很多種本土叫法,比如最早的『巴依爾』,後來的『別摸我』,以及帶有貶義性質的『弼馬溫』。
為了市場全球化,BMW統一了全球名稱BMW,國內則叫『BMW中國』。
這麼一說也有道理,BMW也有很多英文別稱,比如『BeMyWife』、『BusinessMoneyWoman』等。
統一成BMW確實不土味了。
舉個例子,『我寧願在BMW裡哭,也不要在自行車上笑』,好像是比『我寧願在BMW裡哭,也不要在自行車上笑』小清新一點?但仔細想想,難道真有人去BMW4S店,叫囂我要買一臺『弼馬溫』5系?這好像有點不合邏輯,同時K哥產生了另一個疑問——既然BMW不叫自己『BMW』,那誰叫『BMW』呢?
答案是BMW集團,『BMW』這個中文商標,BMW集團來來回回註冊了5次,最早註冊在1993年,最晚註冊在2019年。
而BMW集團對自己的簡介是——『BMW集團是全世界成功的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商之一,旗下擁有BMW、MINI和Rolls-Royce三個品牌』
那就好理解了,『BMW』是BMW集團的簡稱,而旗下的汽車品牌叫『BMW』,這麼看好像更符合邏輯。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下次去4S店請和銷售說,我想要一臺BMW5系!如果你說BMW5系,那就有點『長城H6』的意思。
在視頻的結尾,博主放出了下一期的引言,『很多人都知道BMW,卻不知道BMW背後的家族』哎,這又激起了K哥的求知欲,BMW背後的家族,是那個誰嗎?看起來很神秘的樣子,甚至有點家庭倫理的懸疑,這會是一個怎樣曲折的故事呢?
請看下集,BMW背後的家族!當然不可能等下集啦,我就是不想等下集才去百度的,嗯,就是這樣。
BMW背後的家族叫『匡特家族』,這是一個低調的德國世襲家族。
用財力來形容的話,他們至今掌握著BMW超過46%的股份,而這隻是他們的家族產業之一。
古早輩的創業階段咱就不細講了,豐田和他們一樣,匡特家族是靠紡織業起步的。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德國生產軍服的匡特家族迅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此時交椅已經傳到了兒子君特·匡特手上,他把投資重心由輕工業轉向了重工業,比如機械制造和軍火。
按現在的話說,君特·匡特穩穩地踩在了風口上。
他收購了一家軍工蓄電池企業AFA《現歐洲著名汽車電池供應商瓦爾塔VARTA》,為二戰德國的潛艇提供蓄電池。
後又當選了德意志武器和彈藥廠監事會主席,DWM擁有毛瑟工廠,生產了大量武器彈藥,比如毛瑟98K、駁殼槍等。
1954年君特·匡特去世後,他把資產平分給了兩個兒子,赫伯特·匡特和哈羅德·匡特,當時匡特家族擁有德國汽車行業大量股份,包括賓士10%和BMW30%。
難怪BMW從來不詆毀賓士,500年前是一家啊!重頭戲來了,這兩兄弟和老爹一樣精明,又踩對了風口,汽車。
不同的是哈羅德·匡特選擇增持賓士大量股份,赫伯特則選擇了『跌入谷底』的BMW。
Ps.番外,為毛BMW會跌入谷底,當時BMW受到制裁隻能以經濟型汽車為主,額外生產豪華車,但遭到了雙線潰敗,經濟型汽車賣不過大眾,豪華車競爭不過賓士。
在BMW陷入破產,即將被賓士收購的危機時刻,赫伯特帶著匡特家族為BMW註入了巨額資金,保住了這個品牌。
不過有必要指出的是,匡特家族對BMW的控制,僅限於董事會,也就是說他們不直接參與BMW的日常經營。
除了收錢和出錢,你很難在BMW集團中發現匡特家族的身影。
包括BMW的第二次羅浮危機,依舊有匡特家族的身影,最後以路虎賣給福特、羅浮和MG還給英國、BMW留下MINI收場。
咦,我這期講的是BMW還是匡特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