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南非離異家庭的孩子到如今的世界首富,七零後的馬斯克絕對是當今世界最傳奇的人之一。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覺,那就是馬斯克和馬雲一樣都是商人。
但其實馬斯克是征服了商業界的工程師,要那些我們所熟知的成功人士,比如巴菲特、李嘉誠、馬雲、比爾蓋茨,他們都隻能算是有遠見的商人,因為他們玩的是資本,很少參與公司的制個團隊。
而馬斯克不僅僅是斯spaceX和特斯拉的CEO,還是兩個公司的總工程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把80%的時間都花在了工程設計上,而不僅僅是營銷和社交媒體上。
那麼,馬斯克是如何通過他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思考方式,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呢?
第一,保持終身學習。
馬斯克有兩個終身學習的方法,第一個就是閱讀海量的書籍,他曾經說過,是書本首先賦予我長大成人,然後才是我的父母。
嗜書如命的馬斯克一個月能讀完60本著作。
馬斯克學東西非常快,經常花十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閱讀,甚至在一天的時間內就可以讀完,並且消化兩本不同類型書籍的知識點,閱讀量遠遠超過同齡人。
馬斯克的弟弟金博爾馬斯克曾經回憶說,從年少時期開始,馬斯克每天閱讀兩本不同學科的書,也就是說,如果普通人一個月能讀完一本書的話,那麼馬斯克閱讀速度是普通人的60倍。
馬斯克經常向圖書館的管理員抱怨,為什麼不能多采購一些圖書呢?他最愛的書是《銀河系漫遊指南》,這本書教會了他,比解答問題更難的是提出問題,而且一旦你做到了,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
馬斯克自己都承認,從小保持閱讀習慣是他所有瘋狂想法的底氣。
在大多數企業家都選擇退學的那個時代,馬斯克堅持不退學,而且還獲得了物理學和經濟學的本碩學位。
第二,就是把自己投身在充滿優秀人才的環境中。
他在創建特斯拉之前就已經學會制造電動車了嗎?他不會。
馬斯克在創建SpaceX之前就會制造火箭了嗎?他並不會,書本裡也並沒有提到這方面的知識。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為了創建SpaceX,馬斯克從矽谷搬到了洛杉磯,他把NASA的科學家都挖去給SpaceX當顧問。
在面試人的時候,他會和每個在火箭不同部分工作的大佬交流技術。
一個雇員就曾經說,馬斯克會一直向你提問,直到他了解你所知道的90%。
當你發現他是在和你偷師的時候,他已經學會了。
他一直和最優秀的人合作。
每個在特斯拉和space工作的高管不僅要在某個領域是專家,他們還得了解每個零件的用法和基本的工程知識。
這也是馬斯克開始傳播clubhouse的想法,因為clubhouse就是讓我們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投身在企業家和專家當中,向他們學習請教。
第三,第一性原理。
馬斯克小時候很怕黑,但是當他了解到黑暗隻是一種在可見波長內看不到光子的狀態,從那以後,他覺得害怕一個沒有光照的事物很蠢,這就是他小時候如何向自己解釋黑暗的。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思維邏輯是將大問題拆分成小問題進行解決,小到那種可以用物理知識解決的問題。
第一性原理就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一層一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邊的本質。
再從質上一層一層往上走,而我們經常會使用比較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於那些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會放心大膽的去做,那麼這樣發展的結果就是隻能產生一些細小的進步與不同。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就是在特斯拉電動車研發的初期,馬斯克遇到的電池的問題。
業內的大佬都說,現在電池組真的很貴,而且將來價格也不會下降,因為它過去一直都是那麼貴,可是從來都是,就是對的嗎?在以前那種老舊思路的影響下,電池組再也沒有了改進的空間,或者說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來。
當時電池組每千瓦小時要燒掉600美元。
然而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馬斯克經過研究分析後發現,電池無非就是由碳、鎳、鋁,再加上一些其他用於分離的聚合物和一個金屬罐組成的。
隨後,他立刻動身前往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了這些金屬材料,然後再讓團隊把這些金屬原材料組裝成電動車的電池。
後來證明,馬斯克賭對了,這一做法讓電池的成本大大降低,由原先的每千瓦小時600美元變成了每千瓦小時80美元,
而這就是他眼中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
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
正是因為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式,終於讓馬賽克解決了非常多看似不能解決的問題,最終使他在電動汽車、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都取得了一些顛覆性的創新。
第四,跨領域學習。
馬斯克否定專一學習的模式。
而是應該跨領域學習。
那麼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就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頂級的人才,就一定要專註於某一個領域。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
但馬斯克卻認為這是錯的,如果自己當初隻鉆研汽車行業的支持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太陽能、火箭發射等別人都想不到的點子。
跨領域學習使我們有機會將世間萬物連接起來。
如今,馬賽克專業領域早已覆蓋火箭動力學、工程學、仿生學、人工智能等等,堪稱全才,並且把這些知識從理論推演到實踐當中。
從中學時期,馬斯克就對火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自學了火箭的相關知識,後來更是自己親手制造了一個火箭模型,還把這個模型帶到學校給同學展示。
最誇張的是,這個火箭模型居然是可以點火發射的。
馬斯克的這一舉動當時在學校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都認為馬斯克是一個科學怪才。
在一次節目當中,主持人問馬斯克靠讀書就能成功發射火箭嗎?馬斯克回答,是的,當然你還要多做實驗。
第五,具有遷移學習的能力。
馬斯克從小的閱讀范圍就涵蓋了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編程以及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的傳記。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閱讀和興趣蔓延到了物理學、工程學、產品設計、商業技術和能源。
正是因為這種對知識的渴望,讓他接觸到了在學校不能學到的各種學科。
遷移學習就是把我們在一個情景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另一個情景當中,可以是將我們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內核應用到現實世界中,也可以是把我們在一個行業中學到的東西用到另一個行業中。
這是馬斯克最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它有一套獨特的兩步法來促進這種情緒學習。
首先它會把知識分解成基本原理和思維模型,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第一性原理。
研究表明,把知識轉化為更深層的、抽象的思維模型有利於遷移學習。
而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大家直觀的了解潛在的思維模型,特別有利,這種方法就叫做對比法。
假設你想了解一個字母A,並且弄懂更深層次的原理是什麼,讓A成為一個另一個A,你可以這樣來做,方法一,看不同類型的A。
方法二,看大量同樣類型的A,你覺得哪種方法會更好?
答案顯然是方法一。
方法一中的每一個不同的A都能夠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彼此之間的相同與不同,而方法二不能給我們任何的啟示,當我們在學習任何東西的時候,通過觀察大量不同的案例,我們的直覺就會告訴你什麼才是最核心的東西,甚至能打造出自己獨特的組合。
那麼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意味著什麼呢?當我們要跳入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隻采取一種方法或是所謂的最佳實踐。
我們應該探索的是很多不同的方法,並且分解每一個方法,然後進行對比,這將幫助我們發現事情的背後運作原理。
接下來第二步,馬賽會重新構建新領域的基本原則,把在人工智能、技術、物理和工程領域學到的原理重新融合成一個獨立的領域,打造出如今龐大而具有顛覆性的商業帝國。
馬斯克也是凡人,這隻是正確的學習過程,在最深層次上,我們可以從馬賽克的過程中學習到的是,我們不應該接受專業化是走向事業成功的最佳途徑。
而從實踐的層面來看,我們可以從馬斯克身上學到的思維方式是,第一,閱讀海量的書籍,第二,讓自己投身在充滿優秀人才的環境,第三,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把大問題拆分成小問題,第四,跨領域。
學習第五,具有遷移學習的能力。
馬斯克是世界首富,但是他的能力並不神奇,不可否認他是天才,但如果他沒有堅持和相信自己的目標的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當年在發射火箭失敗第三次後,他本身就已經瀕臨破產,一個億萬富翁淪落到需要和朋友借錢度日。
所以馬斯克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賭徒一樣的性格,周密的工作安排,百折不撓的勇氣是他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
最後祝大家都早日實現財富自由,感謝大家的點贊,每期一個大佬小故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