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公佈了《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見稿》》,《通告》中有很多路段都被列入限行行列,限行的時間不一,有的路段是全天24小時限行,有的路段是早晚高峰禁行,還有一些路段是早七點半到晚七點半禁行。
本次意見稿中提到的限行路段主要集中在天河區、海珠區、越秀區等幾個中心城區。
一石激起千層浪,本次意見稿的出臺,讓很多人無奈與憤怒。
根據資料顯示,廣州目前的電動車保有量超過了300萬輛,這麼龐大的數字對於整個廣州的交通來說是毀滅性的。
所以早在多年以前廣州就不斷的出臺各種電動自行車的限行政策,希望以此來保障道路的通暢。
在2006年時,廣州就曾提出過要禁行電動自行車,隻不過這個建議還沒有實施就已經夭折。
此後,隨著更多打工人口的湧入,廣州的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多。
到2014年時,廣州各個街道上疾馳的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多,當地再次提出要禁行。
可惜的是這一次雖然宣傳工作做的很到位,但老百姓基本上不買賬,所以這一次的禁行也是虎頭蛇尾,最終無疾而終。
到了2020年,廣州似乎是再一次下定決心,出臺了更詳細的禁行和限行的政策,一直到2022年,在不斷的征求全社會意見下,關於限行電動自行車的意見稿更加完備。
而最近這一次公示的《通報》意見稿也釋放出了很明顯的信號,看來廣州距離限行電動自行車政策實施已經不遠。
可是,將道路擁堵的責任全部推給電動自行車是否合理?
或許有人認為城市中那些騎著電動自行車的人橫沖直撞,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禁行是有利的。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並非是所有家庭都有汽車,很多低收入人群隻能買得起電動自行車,這是他們上班下班,接孩子唯一的交通工具。
哪怕是刮風下雨,他們也隻有騎車去上班,難道他們不想有一輛車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外賣騎手,他們往來於大街小巷,禁行或者限行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畢竟不可能讓他們跑步去送外賣吧。
根據很多廣州本地人的描述,當地一些路段比較狹窄,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還有一些路段根本就是單行道,這才是經常造成擁堵的主要原因。
由於這些地區不僅擁堵,還常常出現一些交通事故,所以想來想去,拓寬車道難度太大,倒不如選擇一個成本較低的方法施行,禁行和限行也就成為了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或許禁行確實能夠讓交通狀況變好一些,讓交通事故減少一點,可是那些低收入人群和外賣小哥們又該怎麼辦呢?
所以說完善交通絕不可一刀切,民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倒不如從長計議,思考出一條真正的好方法。
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心中有人民,時時刻刻想著人民的利益,不斷嘗試探索,定能解決這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