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們力推的人造子宮,能否拯救我們的低生育率?

人造子宮的設想,早在1924年就已出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這一設想的支持者,也從億萬富翁人群擴散到了普羅大眾。

最近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支持『人造子宮』的人數已經多達受訪者總數的八成。

2023年1月,正在穩步推進人類移民火星計劃的馬斯克,也開始了人類生育率的憂心。

於是,『人造子宮』又一次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

那麼,馬斯克們力推的人造子宮,能否拯救我們的低生育率呢?

有網友認為,人造子宮能夠減輕人類懷孕和生產的痛苦,對生育率的提高是有幫助的;也有網友認為,問題在於『生的起,養不起』。

更有網友進行了更加深度的思考:『到時候,就可以工業化批量生產人類,家庭的概念可能會解體,細思極恐』

我認為,人造子宮可能能夠小幅度地,短暫地挽救生育率,因為人造子宮,能騙一部分極其短視而又有錢的人生娃。

馬斯克們力推的人造子宮,能否拯救我們的低生育率?

我認為所有不願生育的原因裡,

第一短視的,是怕懷孕辛苦。

因為懷孕的這一段,實在是太短了。

第二短視的,是怕生產的過程疼。

這一點就更不必多說了。

第三短視的,是『不喜歡小孩』。

因為『小孩』,隻是人成長中的一個很短的階段。

但凡因為考慮到養育成本、教育成本而不生的,我都沒把它歸到短視的范圍。

而人造子宮能解決的,隻有因前兩種原因而不願生娃的人的顧慮。

這部分人生了娃,生育率當然會有所改善。

然而,連懷孕,生產都怕辛苦的人,一旦生了第一個,跳進了養育的大坑之後,估計腸子都會悔青了,怎麼可能會考慮生第二個,第三個。

當然還有,人造子宮的成本問題。

一個全新技術從面世到大面積占領市場,需要很多年的迭代。

一開始一定是貴的。

所以用戶人群進一步被收窄了。

連坐月子請個月嫂,去個月子中心都不一定舍得的家庭,怎麼可能消受得起這樣的技術?

所以生育率或許會有短暫的回調,但終究還得掉頭向下。

歸根到底,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在於生存成本、養育成本、教育成本,不在於由誰來提供子宮。

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